幼儿教师讲故事技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师讲故事时,要恰当选择故事,说准普通话,注意讲故事的技巧运用: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运用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要有意识的重复和强调,适当增加对话,运用丰富态势语。
  关键词:技巧、绘声绘色、恰当。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从故事中,孩子可以学会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对发展孩子语言能力很有好处。教师讲述故事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给孩子讲故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怎样才能讲出幼儿喜欢听的故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一定要恰当选择故事
  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3~4岁的小班幼儿,应该选择内容单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的故事。4—5岁的中班幼儿,选择的作品可以是中外经典童话故事。5~6岁的大班幼儿,故事的选择要丰富得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普故事。 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不改变故事原有情节的基础上,把故事的细节进行扩充,把表现故事的语言进行美化。避免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如持之以恒的故事,我常讲《愚公移山》,讲的次数多了,幼儿就厌烦了。当我改讲《龟兔赛跑》、《犟龟》等同类故事时,激发了幼儿兴趣,达到了同样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说准普通话,力求做到绘声绘色
  幼儿教师普通话标准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表达流畅。如教师教幼儿识字时,对幼儿说:“这是麦(mái)子的麦(mái)”,幼儿从小就认为“麦(mài)”的发音就是“麦(mái)”,这样会误导幼儿。
  给幼儿讲故事,不仅要把人物、情节讲清楚,还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进入角色,故事才富有游戏性。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增强故事对孩子的感染力,才能激发孩子的感知、联想,加强记忆。幼儿故事一般都带有表演性,通过语言和动作演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讲小花猫时,语言欢快,两手十指炸开放在脸两侧当小花猫的胡子,把小花猫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讲狐狸时,语言油腔滑调,脸部要把狐狸的狡猾面目表现出来。這就给孩子脑子里留下了小花猫和狐狸一好一坏的深刻印象。再如,学老爷爷说话,声音粗、动作慢;学小朋友说话,声音脆、动作快。学悲伤情节时,声音低、速度慢;讲高兴情节时,声音大、速度快。绘声绘色地讲,孩子就能入迷。
  三、讲故事的技巧运用
  1.设置适当的提问,合理的停顿。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所以在讲述比较长的故事时不要一气呵成,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或者卖一下关子,故意提起小朋友的胃口。其实是再次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故事。
  2.运用各种动物叫声的模拟词。可以在讲到该种动物的时候随口叫出来。比如《拔萝卜》中,在讲到小狗时,先“汪、汪、汪”叫几声,那样听故事的小朋友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狗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了。在叫的时候,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地模仿角色的声音,对讲好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3.鼓励孩子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互动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想象与真实不能分清界限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思维特点,让孩子直接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如学《找尾巴》时,幼儿会为找不到尾巴而哭,也会为小乌龟帮助解决问题而笑,这样孩子的情绪与故事情节的感情融为一体了。
  4.要有意识的重复和强调。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不能自主地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老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讲到关键处,要有意重复、强调,或者故意改变语言腔调,让孩子引起注意。孩子们喜欢这种重复和改变,他们不会对这种重复和改变感到厌烦,相反他们在重复和改变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记忆了这部分的内容。
  5.适当增加对话。讲故事是一种单向口语表述,但在讲述时适当加入一些双向口语交际的要素,适时引导幼儿加入,让幼儿补充情节、设计结尾、评论故事,可以使幼儿对故事的参与度更高,促使幼儿敞开心灵、发挥想象。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讲述《半个蛋壳》时,教师问幼儿:“小老鼠皮皮用蛋壳做什么?蛋壳怎么碎了?”幼儿一般都能回答出这两个问题,会因此获得一种成就感。对于幼儿有一定了解的故事可以问“小朋友,如果你找到半个蛋壳,你会用他做什么?怎样做蛋壳才不会碎?”幼儿回答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了,你的想法太有创意了,你真聪明。”这样的对话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开放性的问题不宜多,以教师讲述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慎重评价幼儿的回答,既不要强迫幼儿遵循既定的故事,也不能任由幼儿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握尺度。
  6.教师运用丰富态势语。幼儿故事讲述时的态势语基本要求是恰当和童趣。讲故事时运用的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形象、鲜明地表现故事的内容,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以引起幼儿联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以《鸭妈妈找蛋》为例,讲到谁见了都说:“啊,多可爱的蛋呀!”鸭妈妈高傲的抬起头,不停地拍动翅膀,乐得“呷、呷、呷”地叫。讲到鸭妈妈忘了在哪儿生的蛋了,可以低着头寻找,并焦急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今天,今天,我还没生过蛋呢!”时脸上要流露出恍然大悟,随即难为情的表情……这些态势语都可以增强故事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只有这样,
  才能讲出孩子们喜欢听的故事,带给孩子艺术的享受,打开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一扇扇窗户。
其他文献
<正>本刊讯2月3日,陕西省委办公厅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省委书记娄勤俭到会指导并讲话,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视察重要讲话、"5·8"重要讲话,着
有幸聆听了魏书生老师和高金英老师的精彩报告,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专家的思想,专家的实践,像是指路明灯一样,对我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又像是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把我的体会、所得跟大家交流。  一、学生管理方面要在“科学”上下功夫  魏书生老师说,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找到适合学生的具体事务,不难为,更不放纵。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都
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
摘 要: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包容德育、美育、创造教育、思维教育等教育内容,但这些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要提高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首先要净化语文课堂,其次是提升教師素养,最后是重视师生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语文味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
当皮肤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下面的感觉细胞会立即通知大脑,使人感觉到寒冷,同时也刺激汗毛下的竖毛肌收缩,使汗毛竖立起来.这时,人体皮肤表面就会变得很紧密,从而形成一堵保护
期刊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看一个人的能力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看是否具有一定的素质,会不会学习;知识本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心脏的跳动频率并不始终保持恒定,有时快一些,有时慢一些.人在平静或睡眠状态下,心跳是相对比较慢的.如果从事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心跳就会加快.那么,你知道心脏跳动的快慢是如
期刊
摘要:“一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搭建充足的展示舞台。通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解疑、展示交流、引领提升、達标检测六个教学环节,分别从发展个性、兴趣培养、学法指导、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关键词:个性培养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