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输电线路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土工基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区掏挖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的设计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方法,技术经济对比,标准化基础设计以及施工工序等方面.设计方法主要涉及承载力发挥系数的取值,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目前试验结果,提出k1、k2的取值建议;在拟定的地质条件、基础作用力以及设计构造要求等技术条件下,分析掏挖锚杆复合基础、锚杆基础和挖孔基础的经济性,结果表明掏挖锚杆基础经济效益高;通过对掏挖~锚杆复合基础设计原则的确定,提出不同主柱直径下锚筋布置方式的建议;结合掏挖基础和锚杆基础施工特点,梳理掏挖-锚杆复合基础的施工工序.通过罗源湾电厂~碧里220 kV线路工程中17%基础选用掏挖~锚杆复合基础的实践,表明该基础型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盾构隧道下穿公路、医院、学校等市政工程的情况越来越多.以华东地区某盾构隧道穿越高速公路为实例,分析了隧道与高速公路的相关位置关系,对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调查,查明了地层岩性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分布情况以及地质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Peck公式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基础,随后使用MIDAS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揭示了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挡墙的变形规律,并结合前文分析成果,认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对已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起到一
以某隧道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段初支下沉变形防治实践为例,研究揭示了隧道初支下沉变形机理,提出了富水全风化花岗岩隧道初支下沉变形总体防治原则,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以洞内外降排水、地表预注浆、初支支护强度加强及监控量测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同时在现场成功应用实施,成功解决了该隧道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段初支下沉变形防治技术难题.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下隧道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工程中常常遇到软弱土层和液化土层地基,但上部软弱土层、下部液化土层地基比较少见.传统单独处理软弱土层或液化土层地基的方法比较多,但能同时适用于两种土层的方法较少,通常遇到这种地基的处理方式就是采用桩基穿越处理.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一种能处理上部软弱土层、下部液化土层地基的方法.此方法施工工艺成熟,经济造价较低,施工速度较快,值得推广.
山岭隧道洞口浅埋段超前支护形式的合理选取既要兼顾经济性,更要考虑施工的安全风险.现以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公路寨子包隧道为背景,针对出口左幅洞口全~强风化花岗岩浅埋段,采用ABAQUS软件对无超前支护、双层小导管以及大管棚三种超前支护方案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三台阶开挖过程中,大管棚对沉降变形与塑性区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沉降变形特征和累计值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而双层小导管在阻止变形与围岩整体破坏方面作用较小.因此,对寨子包隧道出口左幅洞口位置变更后,仍选择大管棚超前支护方
为了研究路基边坡土壤的力学效应、检测设计和施工的安全性以及边坡的稳定状态,建立结构监测系统,开展边坡工程实时在线监测尤为必要.依托龙南高速路基边坡工程,建立一套边坡监测系统平台,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在挡墙顶部安装盒式测斜仪对边坡挡墙的位移实时监测,掌握边坡坡脚的的位移变化情况,选点安装导轮固定测斜仪对边坡土层不同深度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及时掌握边坡内部变形情况,安装孔隙水压计、雨量计等对边坡周围地下水位、降雨量进行在线监测,掌握地下水位对岩体抗滑力的影响,判别坡体的应力性能,该边坡运营期的表面水
结合南宁轨道交通那洪立交站地铁车站深基坑的工程建设,基于简化的随机介质理论和沉降经验公式对地表变形进行预测,通过与监测值对比验证预测地表变形的可行性;通过对南城百货大楼的变形监测分析,讨论了基坑开挖导致紧邻建筑物沉降的规律及建筑物沉降变形与地表变形和基坑坑壁水平位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机介质理论的预测值与监测值变化特征相一致,但监测值小于预测值;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与周围土体变形相一致,但变形时效相对滞后;基坑开挖和内支撑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变形影响,导致周围地表和建筑物的累计沉降变形量出现波动.
依托泰国某风电项目,介绍了大容量超高塔筒陆上风电机组基础的设计,以及基础有限元分析方法,并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表明,随着风机基础的尺寸的增加,基础结构表现出了区别于常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对于类似的风机基础,采用传统理论方法进行设计时的条件假设及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需采用有限元计算对设计进行验证,并重点关注基础变形计算、结构应力和锚杆内力分析,相关结论对类似工程设计有借鉴意义.
隐伏溶洞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重要影响,以某隧道为例,采用FLAC3D研究不同直径、距离下的顶部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发生突水、涌水的安全距离约为6 m,隧道周边变形主要是以竖向位移量为主.当溶洞与隧道的距离大于2~3倍溶洞半径范围时,对隧道的影响将会减弱.两者之间距离每增加2 m,其塑性区体积约减少15.3%~12.4%,而在分界以外塑性区体积约减少8.5%~6.7%.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拱顶沉降位移与溶洞大小分布之间的线性规律,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研究重金属离子的入侵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选取江苏靖江市的典型黏性土层,通过配置0%、rn0.5%1%、2%、3%这5种浓度的CuSO4溶液,采用直剪试验、三轴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试验来探究CuSO4污染土体前后力学性质的差异,并通过相应环境试验与XRD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中土体的最小剪应力出现在CuSO4浓度为0.5%处,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最小值点出现在0.5%~1%CuSO4浓度范围.两个试验得出的黏聚力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都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呈内“凹”型变化.
陕西金堆城采矿场南帮受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的影响,随着后期的不断开挖致使坡体上存在多处规模不等的单台阶、局部多台阶的滑塌、崩塌和掉块现象.南帮主要岩性为石英岩、板岩和安山玢岩,不同岩性边坡稳定性差异明显.根据现场边坡工程勘察的资料,结合赤平极射投影法对南帮边坡分岩质分段进行稳定性分析,并预判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破坏情况.西段为石英岩边坡,L1结构面引起边坡单台阶破坏,L1与L2两结构面形成不利组合,使边坡发生楔形体破坏.中段边坡为板岩,L1结构面与边坡坡面呈小角度相交,易引发边坡掉块或顺坡滑移现象.东段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