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在高中语文教材来看,古文和古诗的比例几乎占到一半,而且能够入选教材供学生学习的都是千百来年经过时间推敲和考验的经典,通过古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以古观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得与失。另外,古文是现代文的基础和根基,与变化多端的现代文相比,古文更加具有稳定性,学好古文也是学好现代文的前提。
但是在平日的教学当中,听到的总是学生在学习古文时抱怨古文难,读不懂,所以对古文的兴趣越来越少,兴趣少了就更减少了古文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减少了成绩自然就上不去,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语文成绩也就很难了。其实归根到底,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上不去的话,成绩就没办法提高。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古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一步,迈好了这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提高古文成绩的难关也就能轻松攻下了。
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呢?通过平日的教学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古文使用环境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甚至有的从小学就送过去了,不是因为国外的教学水平比国内高多少,而是国外有孩子学习外语的环境。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土壤,是最好的媒介。原本古文并不是汉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是日常的生活中古文实际应用的机会很少,所以在学生的心中,古文也就成了另一门特殊的“外语”。想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里接受古文,能够主动地学习古文,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它的环境。
如何为学生制造古文的使用环境呢?
首先,要把握好上课时间,学习古文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用古文进行交流,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浅显的古文来完成。可以每周选一节课来只进行古文对话,也可以每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就像设置“英语角”一样,也设置一个“古文角”,说得多了自然学的也多了,当听到别人可以用古文轻松地交流的时候,学生自然也会努力加入其中。
另外,课下的时间也是学习和巩固古文的重要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段古文,利用课下时间理解背诵,然后到课上来与大家分享。也可以在布置现代文的作文的同时也布置一个古文的作文,让同学们互相点评,既提高了自己古文写作水平,也能够了解更多的古文知识。
二、丰富古文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古文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方法选对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古文产生学习兴趣了。
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吟咏来寻找诗韵,体会意境和情感,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我们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劝酒诗时,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朗读吟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诗的开篇就是两组排比长句,气势弘大,迎面而来。紧接着,作者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坐着的情感并没有一直“悲”下去,而是由“悲”转“欢”,高举酒杯高声欢唱,诗歌的旋律加快,诗人狂放的情感也愈加深切了,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席上频频的劝酒之声。随后,诗人诗兴大发,引吭高歌,只是这以后,诗人的情感由狂放转为愤懑,最后终于发出“同销万古愁”的豪言壮语。在诵读的同时,同学们全身的血液也能随着李白的情感而涌动,诵读就是学,学的就是诵读。课堂上,同学们读得很热闹,一边诵读一边讨论诗人的情感,似乎这堂课就是一场朗诵比赛,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学习的效果也很显著。
对于像《荆轲刺秦王》这种故事性很强的古文,学生更喜欢边演边学习的方式。学生本身对这个故事就有些了解,所以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结合注释自己完成。在课上学生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个过程老师只是做个别指导就可以了。学生对这种表演很感兴趣,所以排练的过程和道具的准备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而且课上的表演也十分精彩。表演过后,学生对故事的脉络、冲突以及人物的形象个性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学习目标在表演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就完成了。
三、挖掘古文历史背景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古文教学中,挖掘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这个背景知识不仅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还包括经常用到的古代官吏制度、名号称谓等历史和文化知识。背景知识蕴含的知识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它能够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让学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更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这一点真是应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能正确地评古才能更好地论今。
挖掘古文的历史背景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挖掘呢?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拥有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提供的影视声像画面、网络资料收集、图书资料查询等手段来获得相关的知识。
曾经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我就给学生播放过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解的关于苏轼和李清照的部分,学生当时都听得津津有味,連平日里最不喜欢学习古文的学生都主动要求为大家介绍作者朗读文章了。
古文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精华,又是现代高中语文教材里的重中之重,学好古文是每个中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学习古文产生兴趣,能够愿学,才能会学和乐学,从而使学生的古文学西走出“死胡同”,走上光明的康庄大道。
但是在平日的教学当中,听到的总是学生在学习古文时抱怨古文难,读不懂,所以对古文的兴趣越来越少,兴趣少了就更减少了古文学习的时间,学习时间减少了成绩自然就上不去,这样一来二去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语文成绩也就很难了。其实归根到底,对古文的学习兴趣上不去的话,成绩就没办法提高。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古文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一步,迈好了这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提高古文成绩的难关也就能轻松攻下了。
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呢?通过平日的教学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古文使用环境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甚至有的从小学就送过去了,不是因为国外的教学水平比国内高多少,而是国外有孩子学习外语的环境。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土壤,是最好的媒介。原本古文并不是汉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但是日常的生活中古文实际应用的机会很少,所以在学生的心中,古文也就成了另一门特殊的“外语”。想要让学生真正地从心里接受古文,能够主动地学习古文,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使用它的环境。
如何为学生制造古文的使用环境呢?
首先,要把握好上课时间,学习古文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用古文进行交流,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都可以通过浅显的古文来完成。可以每周选一节课来只进行古文对话,也可以每天选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就像设置“英语角”一样,也设置一个“古文角”,说得多了自然学的也多了,当听到别人可以用古文轻松地交流的时候,学生自然也会努力加入其中。
另外,课下的时间也是学习和巩固古文的重要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段古文,利用课下时间理解背诵,然后到课上来与大家分享。也可以在布置现代文的作文的同时也布置一个古文的作文,让同学们互相点评,既提高了自己古文写作水平,也能够了解更多的古文知识。
二、丰富古文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古文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方法选对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古文产生学习兴趣了。
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吟咏来寻找诗韵,体会意境和情感,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比如,我们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这首劝酒诗时,就可以通过不断地朗读吟咏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诗的开篇就是两组排比长句,气势弘大,迎面而来。紧接着,作者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坐着的情感并没有一直“悲”下去,而是由“悲”转“欢”,高举酒杯高声欢唱,诗歌的旋律加快,诗人狂放的情感也愈加深切了,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席上频频的劝酒之声。随后,诗人诗兴大发,引吭高歌,只是这以后,诗人的情感由狂放转为愤懑,最后终于发出“同销万古愁”的豪言壮语。在诵读的同时,同学们全身的血液也能随着李白的情感而涌动,诵读就是学,学的就是诵读。课堂上,同学们读得很热闹,一边诵读一边讨论诗人的情感,似乎这堂课就是一场朗诵比赛,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学习的效果也很显著。
对于像《荆轲刺秦王》这种故事性很强的古文,学生更喜欢边演边学习的方式。学生本身对这个故事就有些了解,所以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结合注释自己完成。在课上学生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个过程老师只是做个别指导就可以了。学生对这种表演很感兴趣,所以排练的过程和道具的准备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而且课上的表演也十分精彩。表演过后,学生对故事的脉络、冲突以及人物的形象个性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学习目标在表演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就完成了。
三、挖掘古文历史背景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在古文教学中,挖掘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这个背景知识不仅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还包括经常用到的古代官吏制度、名号称谓等历史和文化知识。背景知识蕴含的知识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它能够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积累,让学生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更为准确而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这一点真是应了“文史不分家”的道理,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能正确地评古才能更好地论今。
挖掘古文的历史背景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挖掘呢?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拥有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可以通过电教媒体提供的影视声像画面、网络资料收集、图书资料查询等手段来获得相关的知识。
曾经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我就给学生播放过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解的关于苏轼和李清照的部分,学生当时都听得津津有味,連平日里最不喜欢学习古文的学生都主动要求为大家介绍作者朗读文章了。
古文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精华,又是现代高中语文教材里的重中之重,学好古文是每个中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学习古文产生兴趣,能够愿学,才能会学和乐学,从而使学生的古文学西走出“死胡同”,走上光明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