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曾说过: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是未来国之栋梁,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保护自己权益,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凭借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心骨,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抓住课文《这条小鱼在乎》中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从“困”、“浅水洼”、“近在咫尺”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小鱼所处的危险境地。若没有人救这些小鱼,就会干死。“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从“边走边看”、“不停地”、“捡起”、“用力地”这些词语感受到小男孩非常细心地捡起每一条小鱼,把它们救回了大海。在对词句的品析中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教学到此,可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但可通过进一步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是呀,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他们都有生活的价值,我们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能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的教育。
  再如人要孝敬父母、要努力学习、要诚实守信、要爱护公物等等这些都是法律。运用多媒体播放海伦·凯勒、张海迪、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等自立自强的模范人物代表视频片段,再展示悬崖缝隙中迎风挺立的雏菊、沙漠中个性倔强的仙人掌、森林中织网觅食的蜘蛛等图片,让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宝贵、生命的美好,从而明白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拥有了法律赋予的最神圣的责任,那就是爱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回顾资料,对比自己,残疾人尚能如此坚韧执着,一草一木尚能如此顽强不屈,我们作为健康的人,比起他们,还有什么不善待生命的理由呢?是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生在教师的激情讲演中、循循善诱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知。在学生对尊重生命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从“孝”字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文件。并着重强调,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都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嚴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
  例如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毒品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开展“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学生收集了大量材料,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了诚实守信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决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讲故事比赛中,一个《小红帽的故事》,机警的有强烈自我保护意识的小红帽勇敢的形象,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实践调查,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特殊案例为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责无旁贷,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结合小学生思想进行教育,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識习惯,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选择适合学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康复的健康管理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小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96例,选取的患儿
摘 要: 本文着力探究小学二年级语文写话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写话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话;激趣;教学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  众所周知,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图说话是最初步的作文训练,是低年级作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写话是培养和提高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
目的 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8-2019.8.本院收治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7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为研究组(患者有35例,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
初中政治课,教学课时少,内容繁多,加之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们对政治课的“敏感度”不高。在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初中政治课堂如果不讲究高效的策略,就不能圆满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许多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目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学生爱国情绪的培养,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培养、学生科学人生观的培养等。  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任何人,包括学生都喜欢在没有压抑的环境下
目的 本专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研究盆腔炎的治疗和护理方式,以及相应措施对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70例进
最近几年,在收藏品市场上,红色收藏品价格开始走高。毛主席像章、伟人邮票及其他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红色纪念品,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追捧。一位个人收藏者出售一枚稀缺的毛
目的 系统梳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以及相关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医院产科收治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的先
摘 要: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但多数高中学生却为如何学好它而束手无策。基础的薄弱,题海战术的循环,学习条件的不完备,被动学习,学不得法等原因成为共性因素。针对实际,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强学法指导,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消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关键词: 高中; 数学;学习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在当今
政治教育,本来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该怎样上好思想政治课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