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类比,化难为易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类比是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在某些方面(特征、属性、关系等)的类同之处,猜测这两个对象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类同之处,并作出某种判断的推理方法.本文分别介绍了类比的含义,类比的作用及类比在数学解题中的各种应用.
  【关键词】 类比;推理方法;数学;应用
  一、类比法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都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通俗地说就是化“生”为“熟”,按照熟悉事物的性质、判定来研究陌生事物,使知识延伸.
  在数学中,类比也是公认的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在初中数学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对类比法十分推崇,他在《怎样解题》的第三部分——探索法小词典里,首先谈到的即是类比. 他认为: “在我们的思维、日常谈话、一般结论以及艺术表演方法和最高科学成就中无不充满了类比. 类比可在不同的水平使用.”“我们希望能预测结果,或者,至少在某种似乎可信的程度上预测结果的某些特征.这种似乎可信的预测通常是以类比为基础的.” 波利亚还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在数学中,类比是发展概念、定理、公式的重要手段;是提出新问题和猜想的重要方法;更是探索问题、解题的好工具:求解数值时,类比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证明时,类比能提供参照和捷径;记忆数学时,类比能让知识形成网络系统,让记忆长了翅膀. 类比能使难点简单化. 类比能使我们的知识更系统,思维更广阔. 本文主要探索类比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解题与数学发现一样,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获得对有关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设法证明或否定猜想,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类比、归纳是获得猜想的两个重要的方法.
  二、类比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举例
  1. 数和形的类比
  类比分析 把数和形进行类比,从数看是一个式子,从形看是两点的距离,这样题目更直观,分析起来就更简单. 比如例1,如果单纯从式子分析,很难做出来,但是从形,就很容易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反思 数形结合,构造关联问题,拓宽解题思路.
  2. 类似图形的类比(类似知识点的迁移类比)
  例2 如图所示,E是正方形ABCD的边AB上的动点,EF⊥DE交BC于点F.
  (1)求证:△ADE∽△BEF;
  (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 = x,BF = y.当x取何值时,y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6,动点D,E分别在线段BC和AC上运动,且∠ADE = 60°保持不变;
  (1)设DC = x,AE = 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用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在(1)中,当y取最小值时,判断△A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类比分析 两道例题都是证相似,而且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同样的角,而且这三个角的顶点都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很容易通过外角求得一个角相等,再加上本来的另一个角,就证得了相似,然后利用相似的边的关系求得第二问.
  反思 有些几何问题,或图形相似,或条件相似,或结论相似,通过对比分析,常能悟出解题的思路.
  3. 从复杂到简单的类比
  例4 (1)如图1,D,O,A三点共线, DO = OA ,分别以AO和DO为边在线段AD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和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和BD,相交于点E,连接BC.求∠AEB的大小;
  (2)如图2,当D,O,A三点不共线,其他条件都不变,保持△OCD和△OAB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求此时∠AEB的大小.
  例5 已知:在△ABC中,∠A = 90°,AB = 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1),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 = AF,试说明△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 = 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类比分析 这类题目,第一问都不是很难,第二问就是类比第一问,第一问证全等,第二问就证全等,第一问用了哪个定理,基本上第二问也用哪个定理,只是图形点从线段上变到了线段的延长线上或者从在同一直线上变成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看起来图形复杂很多,但是解题方法是没变的.
  反思 无论图形变得多么复杂,基本图形不变,抓住题目本质,复杂图形只是基本图形的变形,只要类比第一问,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 解题规律的类比(相同性质的类比)
  例6 若(x y)2 |x - 3| = 0,则xy = .
  例7 若 |m - 2| (n - 3)2 = 0,则mnp = .
  类比分析 一个数的平方,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利用这个相似的性质,无论是数的平方,还是数的绝对值,或是算术平方根相加等于0,则每一项都是为0的.
  反思 有些知识点有类似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找到解题思路.
  5. 归纳为同一题型的类比
  例8 如左下图,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向张庄A、李庄B送水.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使用的水管最短?
  例9 如上右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8,对角线交于点O, E为AB上的点,且BE = 2,直线AC上有点P,使得△EPB的周长最小,则最小周长为 .
  类比分析 其实例9与例8是同一个问题:最短水管问题,利用对称把其中一点对称到另一边,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求解,只不过例9的“河“变成了一条线而已.
  反思 数学中的很多题目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只要真正理解了题意,难题的模型其实只是基本图形.
  三、使用类比要注意的问题
  1. 对类比的结论能进行辩证的处理
  因为类比使用有“或然性”,属于“合情推理”:或者正确,或者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所以应明确告诉学生类比有可能失败.
  2. 类比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不要局限于一方面,可以多种类比,多方位、多角度,从条件、结论、图形、方法、规律,等等.
  3.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挖掘教材的潜在知识,对学生多加引导
  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加引导,创造宽松的环境,开放课堂,学生才能解放思维,敢于放胆去归纳、总结、类比,长此以往,才能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并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陈群颂. 也谈难点的突破[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Z1).
  [2]薄守敏.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运用[D].连云港: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自主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下面粗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让生活融入数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课标提
【摘要】 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要创设情景,唤醒自主学习意识;又要设计问题,拓展自主学习空间;还需挖掘教材,教会自主学习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自主学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但可塑性、模仿力很强,这时候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因势利导,很容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唤醒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
【摘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培养逻辑思维的启蒙学科,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思考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做各种练习时,他们必然会出现很多错误,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小学数学练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以“错误资源”为例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策略;错误资源;利用现状;策略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
在函数应用这块内容中,经常会碰到求矩形最大面积的情况,或利用一元二次函数,或利用均值定理,学生容易按部就班,缺少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激情.如何把一个常见的问题挖掘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呢?“积极主动,勇于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治学态度,更是一种职业精神.而如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心路历程;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多一些积极主动;如何让学生有所探究有所发现,这些都值得教师深究.  一、情境再现  在职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百以内的加减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怎样上好复习课,力求培养学生数感、运算能力、应用能力、符号意识、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习复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  【关键词】 自主;提问;练习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 ,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那么如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态课堂”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提起,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我们的教学更应该注重生态课堂的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呢?笔者研究和实践后发现精讲和点拨是两个重要的抓手,本文就该话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几点笔者的思考,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启发式小学生态数学课堂的教学原则  1. 价值性原则  什么是价值性原则?纵观当下的小学课堂,有很多课堂很热闹,学生的课
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孩子学习、便于老师教学的途径是每位数学老师的目标,如何寻找,这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此就不一一枚举. 其中,我认为资源的开发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因素,因为好的资源就如同是吸引孩子的“磁石”,只有吸引了,才能喜爱,进而专注地继续学下去. 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从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重组角度,谈一谈如何寻找吸引孩子的“磁石”.  一、要考虑孩子的兴趣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
近年来,全国各地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然后是照搬学习,大力推行,结果是邯郸学步,不仅先进经验没有学到,就连自己以往好的做法也丢掉了,学校叫苦连天,学生和家长也不领情,怨声载道.事实上不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还是昌乐中学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他们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观念,教师少教,学生多
一、預备知识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以兴趣激发对话、以提问生成对话、以幽默推动对话、以氛围创造对话等几方面的探讨,以期探索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以兴趣激发对话,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