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显示教学信息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一种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在平等、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关键词】整合 课程标准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点,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为学生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等多种方式来显示教学信息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一种自主探究获取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在平等、互动、积极、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第一、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生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优势,教师应利用这种优势,因地制宜尽可能构建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因特网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因为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突破教师和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教师自己还可以不断丰富这个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图象多软件、视频软件、媒体课件以及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第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
  在学习课文时,尤其是一篇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课文时,如果依旧照书死搬,强加于学生使其理解,学生不但很难设想当时的情境 甚至会对文中所讲的内容产生疑惑,这样就会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讓学生观赏有关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置身于冬天的济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特有的冬景。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浓缩为三拳,设计动画,一拳重过一拳,三拳致人死命,情节惊心动魄,充分展示鲁提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教学《听潮》一课,主要特点是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朗读领略大海刚柔相济的美。这对内陆的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自制的潮起潮落的视频以及以潮水声为背景音乐的范读录音,使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将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汇聚成对大海的立体感性印象,起到化抽象为形象。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不仅能真实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还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大大提高 教学的效果。
  第三、充分运用课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每一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通过教师大量的讲解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由于缺乏形象的演示,学生听后仍觉得毫无头绪,感触不深,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课文重点难点的演示,创设情景,就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障碍,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主动的理解。如在教学朱自清《春》一文,借助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边演示动画边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入新课,三幅动画依次演示:(1)山坡上小草慢慢地钻出了地面,山坡变绿了;(2)小河边柳树吐出了一粒粒新芽,柳树渐渐被绿色包裹了;(3)乡村农家庭院周围桃蕾竞放,桃树被桃花盖住了。春满人间的动画,欢快无比的乐曲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学生兴趣盎然,激情高涨,学生感受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怀油然而生。第二环节,伴随课文音乐,观赏五幅图。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逐一呈现,一幅幅直观、形象、动感的画面把大好春光活灵灵体现了出来,一句句充满情感,如痴如醉的朗诵,把学生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的天地,朱自清散文的那种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在同学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多媒体课件虽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劣势
  只有将多媒体手段同常规手段整合,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的服务。
  课件的优点是能够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加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教学内容,但由于课件演示速度快,画面停留时间较短,使教学中概念性、定理性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如果一味追求使用课件,不但会使记忆难度增加,还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手段同教育思想统一,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统一,将多媒体课件的审美价值与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统一,选择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时机,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只有遵循教学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一、要在学好基础知识上创新。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學科,《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语文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服务。具体要求在学生的识字、写字、口语、朗读、阅读、作文等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到丰富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要在观察、思维、发言、提问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做好基础教育的
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于是初中英语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现在的“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如何改变这种现象一直以来是我们老师关心的话题,今年我们响水县大有中学在金厚龙校长的带领下开始全面尝试实施小班化教学,力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临这种情况,这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有效实施小班化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积极投身于教改第一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英语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紧扣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由于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的开展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之获得知识,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优化学生提问,培养提问能力,對形成创新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提问情境,唤醒提问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让学生提问则是“点
【摘 要】本文从备课、创设情境、课堂结构、教学媒体、分层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来谈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的、滞后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
【摘 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应当是主动的,学生必竟是受教育者。我们应当通过自身的变化来影响引导学生的变化。师生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关键词】师生关系 批评的技巧 热爱学生 相信学生  在现代社会,社会对教师的作用和品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善于教人
一、头皮发麻的感觉   那是一节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有很多老师参加观摩学习,讲台周围,中间过道,都坐满了人。   真不愧是一节优质的示范课,张老师过硬的基本功,娴熟的多媒体操作,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自然流畅的问题设置,真可谓一气呵成,令人叹服。   “喂,这位同学,你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究后,张老师指着前面的一个同学,开始检查提问了,可能是这位女生正沉静在问题的解决中,或认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学习其它各门学科,
语感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界的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话题。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中,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那么,如何加强对初中生的语感训练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多作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中华民族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朗读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朗读时,人的脑、眼、耳、口等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又各司其职。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