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尚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一个贩鹅朋友的带领下来到清远的一个小镇,去品味那里的正宗黑棕鹅。
  广东鹅肉的传统吃法是烧鹅,以整鹅烧烤制成。烧鹅的方法源于烧鸭,烧鹅以黑棕鹅为优。现杀的黑棕鹅,再砍掉翅、脚、脖子、鹅头,去除内脏。涂上五香料,缝肚,吹气,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干后腌制,再挂在烤炉里或在明火上转动烘烤,烤熟后鹅皮橙黄或金红,油光发亮。再斩块或切片,装碟上桌,便可进食。上等烧鹅色泽金红,鹅体饱满,腹含卤汁,滋味醇厚,味美可口。烧烤好的鹅肉斩成小块,其皮、肉、骨连而不脱,入口即离,具有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腻的特点。如佐以酸梅酱蘸食,更显鹅肉风味。
  养鹅的彭老板见我是食客,闲聊时很投机,硬要亲自下厨,做几样他的拿手好菜给我吃。他现杀了两只黑棕鹅,把鹅掌、鹅翅、鹅脖、鹅头现卤;鹅肝切片,直接油煎;把鹅肉一只做烧鹅,一只清炖,还做了几样配菜。
  彭老板告诉我,宰鹅的方法是先割喉放血。用绳子把鹅的脚缚住,吊起,然后左手执鹅头,右手执刀。鹅血也是一道美味,四川人就喜欢用来下火锅。褪鹅毛的次序与褪鸡毛相同,沸水七成、冷水三成调匀,把宰杀的鹅在水里浸透,烫五分钟左右,鹅毛就很好褪了。毛褪干净,用清水冲洗,再开膛取出内脏,斩去脚、翅、脖,悬挂起来。鹅油,洁白晶莹。鹅心、鹅肠、鹅肫都是很好的食材,可以小炒。鹅肝煎卤均可。
  中医学认为鹅肉肉味甘平,营养丰富,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的功效,是食疗的上品。《本草纲目》载,鹅肉“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冬季吃鵝肉、喝鹅汤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有良效。
  广东人吃鹅,要先槽鹅。把鹅清肠排毒,荡涤内外,去除污秽杂质,调理净化。鹅买回来放鹅棚里圈养一段日子,每天给鹅吃粟米,喝清水,槽足半个月,最后两天只让鹅喝清水,使鹅的内脏彻底清洁,皮下脂肪退减,肉质结实,嫩滑鲜美,再宰杀烹饪,这样的鹅才美味。
  我边听彭老板介绍鹅文化,边吃着他做的美味鹅肉、鹅杂,是种享受。
其他文献
从小药厂发展为现代化大型龙头企业rn力生制药迁新址高启航rn听说,解放初期兴建的,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天津力生制药厂(现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要迁厂了.为了再看一看
位于韩国南部的宝城郡,享有“绿茶故乡”的美誉,绿茶的产量占全国40%。整个地方,都被茶树蔚成的绿海浩浩瀚瀚地包围了。置身其间,强烈地感受到身上每个细胞都沾染了茶香、茶味、茶色;在此浸淫得久了,整个人都被熏染成了一缕轻飘飘的茶魂。  善于在饮食业上变新花样的韩国人,物尽其用,以绿茶为原料,变幻出无数面目斑斓的副食品:绿茶糖、绿茶饼、绿茶麦片、绿茶花生糊、绿茶冰淇淋、绿茶羹、绿茶糕,等等等等,多不胜数
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烹饪手册里,都有无数“技巧”和“秘诀”。比如,做梨子酱的时候,加一点柠檬汁,就可以保持白色;月圆之夜做蛋黄酱不会成功;烤乳猪出炉之后立刻去头,会让猪皮更脆……但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秘诀,也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  爱好烹饪的牛津大学物理教授尼古拉斯·柯蒂,和另一个爱好烹饪的法国人埃尔维·蒂斯,对这些烹饪诀窍充满了兴趣。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集被称为“厨艺秘诀”的
最尊贵的客人不是那么好当的,既然尊貴,那就得微笑着把招待你的东西吃下去,以博得他人的拥戴和好感。  老韩说他带兄弟们去青海打秋风,当地接待很隆重,下了飞机的第一顿午餐,就被招待了一道当地最有特色的食品:血肠。据说那里边真的是血,羊血!一口咬下去,那黏稠的血汤便顺着咀嚼着的嘴角流淌下来,看上去相当血腥。我问老韩好吃不好吃,他一个劲摇头。  到了晚上,更要命的事来了,宴席的主人换了一位。最尊贵的客人有
目的开展β-地贫的产前基因诊断。方法应用PCR-RDB技术,对6个家庭的6例β-地贫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6例被检胎儿中3例为一种突变类型的杂合子,2例为双重杂合子,1例为正
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介绍不同EGFR基因突变类型对靶向药物TKI的敏感性以及回顾靶向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指导临床靶向用药.“,”EGFR mutations ar
饮食之美在味,这是根本,但是还需要情景与意境的烘托、渲染,不然为什么花前月下,春夜宴桃李园呢!  吃了一次鹿肉,那是有一年冬天在长春。友人文孝先有透露,又是在长白山宾馆,这就有了点意思。那时我忽然想起《红楼梦》里史湘云芦雪庵烧鹿肉的故事,颇虚拟了些吃鹿肉的情景。比方,深夜林中,一堆篝火,三五知己,或串鹿肉片于树枝,或架鹿腿于火上,火焰跳动,割腥啖膻,星月在天,纵谈畅饮,野趣之中,还带那么点神秘与玄
人们对待美食和美女一样,既是非常主观的,又是完全可以取得共识的,但却很难制定标准,就像历史上曾有人给美制定了七种物理属性一样不靠谱。但是我又总觉得,面条的所谓高下,应该还是有一些标准可循的。比如,面条总是用来吃的吧,所以味道是王道。  我曾在北方某城市看过一位面条大师傅的表演,他用一团面拉出了一万根细如发丝的面条,根根都能穿过针眼。表演非常惊艳,但出来的面条味道却并不如表演那么惊艳。另一位大师傅一
甲鱼在我老家就叫老鳖,没有其他叫法。在另外一些地方,老鳖被喊成水鱼、团鱼、王八、甲鱼,总之是一样的东西。  老鳖不好弄,出太阳的时候,它们会三三两两在沙洲中间晒太阳,有一点动静就“扑通、扑通”跳到水里去,转眼就没影子了。老鳖喜欢吃猪肝,切一块猪肝,用一根针扎进去,在针的中间系上线,一拉针会横过来。把系好的猪肝扔在水里,附近有老鳖出没的水塘里都下了钩子。钩子放下去后,在边上做个记号。第二天早晨去收,
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有开花音讯的风候.明张岱《夜航船》里这样记载:rn唐徐师川诗云:“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岁时记》日:“一月二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