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解偶联蛋白2(UCP2)在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N组,10只)、脂多糖(LPS)组(20只)、INS组(20只)。通过腹腔注射革兰阴性菌LPS 15 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INS组在造模前30 min皮下注射长效INS 1 U/kg,LPS组皮下注射等量9 g/L盐水。LPS造模后24 h,每组各取8只处死,留取大脑皮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病理改变,提取皮质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皮质UC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蛋白(Bax)、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leaved Caspase-9)和UCP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与CN组相比,LPS组和INS组大鼠皮质HE染色可见明显异常病理改变;与LPS组相比,INS组大鼠皮质病理改变减轻。2.与CN组相比,LPS组皮质线粒体ROS[(210.01±14.09) RFU比(49.06±7.28) RFU]和MDA[(2.19±0.18) nmol/mg pro比(1.25±0.11) nmol/mg pro]水平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下降[(238.49±35.60) U/g pro比(446.66±24.90) U/g pr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S组相比,INS组皮质线粒体ROS[(152.69±15.83) RFU比(210.01±14.09) RFU]和MDA[(1.55±0.14) nmol/mg pro比(2.19±0.18) nmol/mg pro]水平下降,SOD活力回升[(327.8±23.26) U/g pro比(238.49±35.60) U/g pr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CN组相比,LPS组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54.16±6.84)%比(5.45±1.43)%],Bcl-2表达下降(0.627±0.018比0.739±0.020),Bax(0.768±0.019比0.520±0.010)和cleaved Caspase-9(0.739±0.016比0.467±0.030)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S组相比,INS组皮质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33.30±3.07)%比(54.16±6.84)%],Bcl-2表达升高(0.743±0.022比0.627±0.018),Bax(0.687±0.034比0.768±0.019)和cleaved Caspase-9(0.551±0.013比0.739±0.016)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与CN组相比,LPS组UCP2 mRNA(2.248±0.155比1.000±0.100)和蛋白(0.659±0.016比0.599±0.018)表达均升高,与LPS组相比,INS组大鼠UCP2 mRNA(2.944±0.117比2.248±0.155)和蛋白(0.719±0.018比0.659±0.016)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INS可减轻脓毒症大鼠脑组织线粒体氧化应激,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对脓毒症大鼠脑组织起保护作用。INS上调UCP2的表达而减少ROS生成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后颅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4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9例。所有患儿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不同肿瘤的最小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
目的探讨针刺及运动训练对宫内感染所致早产脑损伤幼鼠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以制备早产脑损伤动物模型。早产幼鼠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针刺组、运动组、综合干预组和造模未干预组,将未造模组孕鼠所产非早产的正常幼鼠设为对照组。所有仔鼠出生第7天予神经功能缺损检查,并予针刺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幼鼠血清Tau水平,观察各组幼鼠海马Tau蛋白的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目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OAB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逼尿肌过度活动、尿道不稳定及其他神经和精神因素等。仅依靠临床症状诊断OAB常不能精确诊断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近期有研究建议尿动力学可以更精确地诊断OAB,也有研究发现测定尿液中生长因子和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测定也有助于诊断儿童OAB。现对儿童OAB的最
目的通过运用言语训练、针灸配合言语训练、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言语训练3种方法治疗脑性瘫痪(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探讨治疗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的有效方法。方法从山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2014年3月至9月住院的2~5岁患儿中,选取90例脑瘫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言语训练组、针灸配合言语训练组(治疗1组)和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言语训练组(治疗2组),每组30例。各组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
先天性肾积水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畸形,是儿童慢性肾脏疾病和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方法解除梗阻,但一些患者术后仍然存在远期肾功能恶化的问题。目前,肾积水的产前产后检查及处理仍存在许多争议。现通过对最近发表文献进行回顾,针对产前及出生后检查、评价系统、随访及治疗策略等最新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此后,腹腔镜、胸腔镜等在小儿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儿腹部、胸部外科疾病均可采用腔镜微创手术来治疗,涵盖了小儿先天畸形、急腹症、肿瘤等。近年来,新生儿腹腔镜发展迅速,可完成大部分的新生儿外科手术。随着技术的进步,3D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将腹腔镜手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可以预见,随着
目的探讨儿童额骨、前颅窝底粉碎性凹陷性骨折的Ⅰ期重建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Ⅰ期手术重建额骨、前颅窝底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4~14岁,平均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2例,9~11分4例,12~15分7例。所有患儿术中均行Ⅰ期额骨、前颅窝底的骨性及带血管蒂膜性重建,其中对颅底骨缺损直径>1 cm的4例患儿用"骨膜-碎骨片-骨膜"修
目的调查儿童慢性肾脏病(CKD)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检出率,并对HHcy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符合CKD诊断标准并同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共纳入76例CKD患儿,男49例,女27例;就诊年龄(9.9±3.4)岁。疾病构成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目的观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尿道下裂并小阴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尿道下裂并小阴茎的患儿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HCG治疗组(试验组)和非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观察试验组患儿用药后阴茎长度和阴茎头直径的变化,同时检测患儿用药前后骨龄、睾酮(T)及第二性征等的改变。对2组患儿均采用Duckett尿道成形术,术后密切随访,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及尿道崩裂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5~14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情况,为临床准确判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地区幼儿园和中小学5~14岁健康儿童400例(男198例,女202例),采用德国Jaeger肺功能仪进行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收集7项主要肺通气功能参数:呼气峰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流量(FEF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