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后颅窝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4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9例。所有患儿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不同肿瘤的最小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3种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
结果髓母细胞瘤的最小ADC值最低,为(0.482±0.290)×10-3 mm2/s;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最小ADC值最高,为(1.592±0.320)×10-3 mm2/s;室管膜瘤的最小ADC值介于二者之间,为(0.826±0.390)×10-3 mm2/s。3组间肿瘤的最小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15,P=0.000)。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阈值为0.672×10-3 mm2/s,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100.0%,诊断准确率为97.8%;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鉴别阈值为1.058×10-3 mm2/s,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97.9%,诊断准确率为94.7%。
结论最小ADC值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有效的补充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