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反思学习 优化思维结构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917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我们以创造性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来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时,更应该重视引导和激励学生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进行反思。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极好的方法。
  【关键词】反思 优化思维 拓宽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2-02
  本人从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每年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如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怎样的复习方法才能使他们学有所获?
  在三年复习教学中,本人认为:很多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去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缺少反思意识和反思的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引导学生深究物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思路、策略等,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过程。反思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极好的方法。本文就以下教学案例来尝试反思教学的途径和作用。
  案例1: 物体从高出地面H处,由静止自
  由下落,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进入沙坑
  后在深h处停止,求物体在沙坑中受到的平均阻
  力为重力的多少倍。
  解析:
  解法一:选物体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沙坑时速度为v,进入沙坑受到平均阻力为F, 加速度为a, 自由下落过程中有:
  v2=2gH ①
  进入沙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mg-F)=ma ②
  2ah= 0-v2 ③
  联立以上三式可得:F=mg
  小结: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公式,我们称之为力的观点,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引导同学们反思,我们对于同一个问题,能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挖掘题目的各个条件,找出不同的解题途径。
  解法二: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分阶段用动能定理:
  对第一段应用动能定理:mgH=mv2
  第二过程物体受重力和阻力,同理可得:mgh-Fh= 0-mv2
  由上面两式可得F=mg
  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mg(h+H)-Fh=0
  解得:F=mg
  解法三:对第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H=mv2 ①
  进入沙坑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有:
  2ah= 0-v2 ②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h=vt-at2 ③
  设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
  (mg-F)t=0-mv ④
  聯立以上各式可得:F=mg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上述观点之一或某两个观点联合起来求解。一般来说,要列出物理量间瞬时表达式或对一个过程列式,可用力的观点。若对物理状态列式,可用动量或能量的观点。对单体而言,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特别是碰撞及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的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
  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问题中若动量或机械能有一个守恒,优先考虑应用守恒定律。经过反思,不但可以得到最优化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防止思维定势,而且能及时总结出解一类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技巧,并养成“从优、从快”的解题方式。
  案例2,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均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弹力。
  解析:先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研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有F=(mA+mB)a,
  再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有FAB=mBa
  联立可解得FAB=F
  引导学生反思小结:
  对涉及多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分析,尤其是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物体构成的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要特别注意合理选取研究对象的对象,常用的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
  (1)整体法是将一组连接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牛顿第二定律F=ma , F是整体受到的外力,只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即可(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内力可不分析)简化了受力分析。
  (2)隔离法在求解连接体的相互作用力时采用,将某个部分从连接体中分离出来,其它部分对它的作用则作为外力出现。为使问题简化,一般隔离受力少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
  (3)隔离法和整体法不是相对独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研究对象的转化,仅仅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继续引导学生反思,限制该问题的各个条件是否可以交换,能否特殊化变换为一般化。
  变换1:若将A、 B两物体用一弹簧相连接,求弹簧中弹力。
  变换2:若水平面不光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A 、B间的弹力。
  变换3:若将A、 B两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用一与斜面平行的力F沿斜面向上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求A、 B间弹力。
  变换4:若将A 、B两物体放在粗糙斜面上,A 、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一与斜面平行的力F 沿斜面向上推物体,使物体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求A、B间弹力。
  通过变换习题的条件,从一题多变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反思的广阔性,把学过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有趣的是题目经多次变换后答案却是完全一样的。
  案例3: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为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受的冲力是多大?
  解法一:安全带未展开时: V2=2gh
  在安全带的缓冲时间内: V= at
  对工人列牛顿第二定律:F-mg=ma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F=1446 N
  解法二: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安全带未展开时,对工人列动能定理:
  mgL=mv2
  在安全带的缓冲时间内,对工人列动量定理:
  (mg-F)t=0-mv
  联立上述两式,解得F=1446 N
  解法一采用力学的观点,力学的观点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变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适用。解法二用能量的观点解题,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位移,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力对物体作用了一段时间,优先考虑动量定理。能量的观点解题不考虑运动过程的细节,只考虑初末状态,且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力学和能量的观点犹如高中物理的两条腿,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和延深,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反思可以提高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固化和迁移,反思对学生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及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反思可以提高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反思是高级的学习方法,最佳的纠错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使学生走出题海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尝试,学生在反思性教学的方法训练下,复习效率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为主体,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更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创新课堂 以生为本 个性差异 自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9-02  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企业管理、防范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普遍很薄弱,都存在一定缺陷,甚至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完善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研究法,从COSO内部控制发展过程出发,引述内部控制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而从“五要素”入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
【摘要】资料的收集有益于语文的学习,也能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亮点,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地搜集、处理和分层运用资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资料 交流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读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中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中教育的难点,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收到了显著效果。鉴于此,笔者就针对高中数学情景教学法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然后给出相应的方式,供读者参考,以便高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 情景教学 情景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指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该领域,强调小学数学的“实践
【摘要】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首要环节,显得尤其重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课堂导入,是值得一直探索的问题。本论文结合一些教育理论和的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小学数学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方法例谈 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6-01  如果在一节新课开始之前的导入
中国艺术家向长久以来的历史文化中探索创作养分与灵感启发,看来是极为顺理成章的路径,但也有沉重的包袱,以水墨为创作媒介,背负了既有的东方艺术形象,但同时也有难以跨越传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营改增”、“两票制”、药品“零加成”等制度的不断实施,药业流通行业迎来了大洗牌。面对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的研究对象SG集团通过一步步打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企业的迅速成长,同时为行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为中小民营医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随着多元化战略发展的日益渗透,该集团并没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管理控制方面的调整,而是始终坚持操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