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中职汽修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岗位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汽修教学中,应用岗位教学法,重视任务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岗位教学法;汽修教学;应用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资本竞争转变为人才、知识的见证,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出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不相符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成为中职院校思考的主要问题。中职汽修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重视岗位教学法的应用,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岗位教学法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岗位教学法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加贴近岗位的真实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制约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汽修教学中,教师以创设汽车修理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汽修理论,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1.教学背景。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岗位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如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适应企业的岗位,实现就业。而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地,就要在社会岗位的需求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高效就业。
在中职汽修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目标,将岗位需求以及实践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但在实际的汽修教学中,由于自身的基础设施水平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差,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汽修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快速提高。
2.岗位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职汽修教学问题的暴露,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岗位教学法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汽修课程教学中,岗位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汽修岗位实践模拟,让学生体会汽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自身汽修实践技能与汽修理论知识的融合度,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岗位模拟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为中职院校的汽修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提高学生的动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汽修岗位实践中,从而提高岗位适应力,获得社会汽修岗位的认同。
岗位教学法应用在汽修教学中,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结合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积极进行岗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成长为汽修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二、岗位教学法在汽修教学中实践应用
中职院校的汽修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岗位教学法。
1.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岗位教学法要想顺利落实,中职院校就要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建设实际的工作场地,要以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流程为工作目标,明确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任务引导下进行汽修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实训模拟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岗位模拟实践,确保岗位教学法能够順利实施。
2.创设汽修岗位模拟情境。教师在汽修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汽修知识理论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如以“汽车修理岗位”为例,分析岗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汽车修理岗位”实际上包含多个岗位,如接待岗位、修理岗位、备件管理岗位等。汽修接待主要是负责日常的汽车修理接待任务,包括开展预约、联系客户,建立客户档案,与客户达成维修协议等;汽修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故障诊断,做好汽车维修工作,了解客户的汽车修理需求和部分要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修理。
教师在汽修教学中,可以依据岗位需求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接待员、修理工、备件管理员等角色,开始组内实践,一组实践,一组观摩、评价、分析,然后进行调换。在实践活动中,接待员主要工作流程为:接受预约—接待客户—客户咨询—派工修理—修后交车—交车跟踪。接待员的预约管理表如下表所示。
在接待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接待礼仪,服务态度以及咨询问题,并最终计算花费的费用,对于客户进行回访,观察修理后的质量。
修理工:了解客户需求—汽车修理;备件管理员:为修理工提供所需零件—记录并整理零件—购买补充所需零件。
3.教学反思。当一组学生操作完成后,由另一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促使汽修流程顺畅、汽修质量不断提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三、结语
岗位教学法应用在汽修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进缺点,不断进行总结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展开多方评价,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与反思中实现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满足现代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龙庆.探究行为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130.
[2]蔡文宇.崗位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31(12):00066.
[3]岑守念.岗位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在中职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13.
[4]陈建军.基于“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6,(29):84-85.
作者简介:
窦捷,男,助理讲师,大学本科学历,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方向。
关键词:岗位教学法;汽修教学;应用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逐渐由资本竞争转变为人才、知识的见证,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人才的质量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职学生在就业时出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不相符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成为中职院校思考的主要问题。中职汽修教学中,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重视岗位教学法的应用,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岗位教学法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岗位教学法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加贴近岗位的真实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制约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汽修教学中,教师以创设汽车修理等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实践汽修理论,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1.教学背景。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岗位改变传统的人才选拔方式,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如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更容易适应企业的岗位,实现就业。而中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地,就要在社会岗位的需求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高效就业。
在中职汽修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为目标,将岗位需求以及实践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所需人才。但在实际的汽修教学中,由于自身的基础设施水平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差,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汽修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快速提高。
2.岗位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职汽修教学问题的暴露,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岗位教学法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汽修课程教学中,岗位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汽修岗位实践模拟,让学生体会汽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自身汽修实践技能与汽修理论知识的融合度,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岗位模拟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与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为中职院校的汽修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提高学生的动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于汽修岗位实践中,从而提高岗位适应力,获得社会汽修岗位的认同。
岗位教学法应用在汽修教学中,坚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结合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积极进行岗位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成长为汽修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二、岗位教学法在汽修教学中实践应用
中职院校的汽修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岗位教学法。
1.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岗位教学法要想顺利落实,中职院校就要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建设实际的工作场地,要以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流程为工作目标,明确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任务引导下进行汽修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实训模拟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岗位模拟实践,确保岗位教学法能够順利实施。
2.创设汽修岗位模拟情境。教师在汽修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汽修知识理论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如以“汽车修理岗位”为例,分析岗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汽车修理岗位”实际上包含多个岗位,如接待岗位、修理岗位、备件管理岗位等。汽修接待主要是负责日常的汽车修理接待任务,包括开展预约、联系客户,建立客户档案,与客户达成维修协议等;汽修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故障诊断,做好汽车维修工作,了解客户的汽车修理需求和部分要求,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修理。
教师在汽修教学中,可以依据岗位需求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接待员、修理工、备件管理员等角色,开始组内实践,一组实践,一组观摩、评价、分析,然后进行调换。在实践活动中,接待员主要工作流程为:接受预约—接待客户—客户咨询—派工修理—修后交车—交车跟踪。接待员的预约管理表如下表所示。
在接待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的接待礼仪,服务态度以及咨询问题,并最终计算花费的费用,对于客户进行回访,观察修理后的质量。
修理工:了解客户需求—汽车修理;备件管理员:为修理工提供所需零件—记录并整理零件—购买补充所需零件。
3.教学反思。当一组学生操作完成后,由另一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教学反思,让学生在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促使汽修流程顺畅、汽修质量不断提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三、结语
岗位教学法应用在汽修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进缺点,不断进行总结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与反思,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展开多方评价,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与反思中实现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满足现代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欧龙庆.探究行为导向法在中职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130.
[2]蔡文宇.崗位教学法在中职汽修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16,31(12):00066.
[3]岑守念.岗位教学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在中职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13.
[4]陈建军.基于“任务引领、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6,(29):84-85.
作者简介:
窦捷,男,助理讲师,大学本科学历,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