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延向整本 形式引向内涵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记》是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作为科普作品,求真的科学性、诗意的文学性和深邃的哲学性让其闻名于世,在世界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蝉》是本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说明文,在单元教学中承担了“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风格多样性”的任务,名著导读中的“读书方法指导”和“专题探究”同样适用于这篇文章。因此,《蝉》这篇文章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教材之中,它与课外整本书的名著阅读密切关联。教师可采用名著导读课的形式,以《蝉》为载体,不仅让学生掌握单篇阅读的方法,同时为学生搭建从“单篇”到“整本”的桥梁,从一篇走向整本,从整本走向一类。
   本节导读课预设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观“荒石园”昆虫博物馆这一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三个学习环节,均以言语形式为切入点:通过时间性词语体会作品语言的准确性;通过长句变短句体会作品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名词代词替换体会作品表达情感的内涵,进而把握《昆虫记》“科学性”“文学性”“哲学性”三性合一的艺术特点。
   一、情境预设:走进“荒石园”昆虫博物馆
   (一)“两园”比较知背景
   1.回忆旧知,激发兴趣
   在这里作者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在这里作者与油蛉、蟋蟀为伍;在这里作者采摘桑葚、挖何首乌根……大家能猜出这是哪里吗?
   2.引出新知,明确背景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另外一个园,“这个宝地”也是作者“情有独钟”的地方,是作者心目中“美丽迷人的伊甸园”,它就是法布尔在50多岁买下,在此进行了30余年昆虫研究的“荒石园”—— 一座昆虫实验室。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百草园”导入,引出“荒石园”。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荒石园”是法布尔进行30余年昆虫研究的所在地。对作者本人而言,都是生命中的重要之地。
   (二)以点带面知特色
   1.以点带面,明确导读作用
   “荒石园”就像一座昆虫博物馆。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个展厅——第五单元自读课文《蝉》,掌握阅读科普作品《昆虫记》的方法,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大家需自己每天再进博物馆一次,完成其他展厅的参观任务。
   2.借助评价,了解作家风格
   在展馆正门,有一幅法布尔的画像,下面有法国著名剧作家罗斯丹对他的评价:“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设计意图】《昆虫记》共十卷,学生阅读版本通常选入20余篇。名著导读课应该让学生了解阅读这本书的方法,而不是重复内容梗概,重点在“导”而不是“教”。引领学生走近名著,培養学生养成课后阅读整本书的习惯才是根本所在。
   二、任务驱动:三个角度了解《昆虫记》
   学习任务一:制作说明卡
   1.任务布置。
   馆长想要为第一展厅的蝉标本制作一个说明卡,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蝉的一生。括号里需要填上与时间有关的词语,这些词语都隐藏在《蝉》这篇文章里,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提取相关信息完成说明卡制作。
  “蝉的一生”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挂树枝——幼虫落地上——寻觅藏身处——幼虫钻地下——
   (不久)(立刻)(几分钟后)
   幼虫爬出地面——寻找蜕皮地点——爬上树枝——蜕皮——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大概是四年)(大概要半小时)(约三个半小时)(只有五星期)
   2.学生独立完成信息提取,在括号里填写时间词语。
   3.师生分析相关信息,发现问题。
   (1)用不确定的词语表现语言的准确性。
   (2)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的时间短,有的时间长,表明作者法布尔仔细观察了蝉这种昆虫的习性。
   (3)从时间词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谨、求实的人,这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从他观察时间的长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设计意图】作为一篇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是基本要求。展馆制作说明卡片的任务,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阅读能力,同时厘清了说明对象“蝉”一生的生命轨迹。时间词语的准确能够体现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家特质,时间词语的数量能够体现作者善于观察的美术家特质。
   学习任务二:为图片配上诗歌
   1.任务布置。
   博物馆长决定举办一个以蝉为主题的摄影展,摄影作品需要配上诗歌,让参观者除了从光影角度了解蝉的美,还能从文字角度了解蝉的美。其中一幅摄影作品老师已经配好了诗歌,请同学们朗读、欣赏:
   不久
   它落到地上
   这个
   像跳蚤一般大小的
   小动物
   在线上摇荡
   以防在硬地上
   摔伤
   投影中还有一组美丽的图片没有配诗,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可以改写为诗歌的语句,尝试将长句变短句,按诗的形式重新排列,让它们具有诗的韵味。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文中找到的诗味句子并讨论如何重新编排。将讨论结果书面表达。
   3.小组代表朗读本组成员作品。
   4.师生分析相关信息,发现问题。
   (1)运用拟人及比喻修辞。
   (2)诗化的语言。
   (3)从诗般语言中可以感受到法布尔的文学家气质。
   【设计意图】这篇说明文最大的特点便是语言不同于常见说明文:修辞手法的运用,诗化语句的运用,均体现了作者法布尔文学家特质的一面。教材在名著导读部分也强调需“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让学生尝试文字重排,用诗歌短句的形式表达,在书写与朗读中感受《昆虫记》语言之美。
其他文献
金秋九月,吹着那阵阵凉风,几片树叶飘落了。秋天的幕布被悄悄拉开,而向台上走来的,是一位端庄、沉稳的女子——秋姑娘。  校园的篮球场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落叶。他们身着一件绿里带黄、黄里透红的五彩外衣。那颜色,像是秋姑娘用鲜艳的颜料画的;那画面,如同一幅名家的传世画作。秋姑娘轻轻一吹,树上的几片落叶又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飘落了。他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展现着自己婀娜的舞姿,他们一会儿转身,一会儿飞速地翻跟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南方小城便这样悄然入冬了。清晨的闹铃根本无法让人挪窝,穿上三层厚衣的我仍然被冷到怀疑人生。   与昔时无异,我又踏上了征程。   试图努力打开双眼以看清眼前的路,而在街巷里恣意奔跑的北风却刮得我生疼,只得半眯着眼,小步小步地往前挪动。   于是便这样走的吧,昨夜街角两边眩目的霓虹灯早已熄去,取而代之是路口转角早餐店的热气腾腾。泛黄的灯光漾着别样的暖意,轻轻飘飘地在路面上泼
摘要: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在学生完整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比梳理、归纳提炼,理性地深读整本书,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为高中的思辨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理性;对比梳理;归纳提炼   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应该向纵深处发展,追求归纳提炼,深层解读,追求理性的思考。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考题发生了变
霍金经常和母亲说的大多是自己在公园里的见闻,这令霍金的父母很是开心,他们似乎看到了霍金感兴趣的东西。“那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呢?”“很神奇的,妈妈!今天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看到公园的地上出现了好多蚂蚁,它们都举着一些树叶或是面包屑,排成长长的整齐的队伍,向前方爬去。还有,蜻蜓就在它们上面飞过,飞得很低很低,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们!”霍金越说越兴奋,这个时候竟然一点都不口吃了。母亲惊奇于儿子
【释义】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辨析】  “谥”容易误读为yì,也容易与“溢”“隘”搞混。  “溢”从水,指充满后流出来。  “隘”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狭小,用作“隘口”“隘谷”等,也引申为心胸狭隘。  【起源与演变】  “谥”,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逸周书·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意思是说周公旦
在一间简陋的柴房里,隐隐约约闪现着一点点微弱的亮光。若仔细看,是一枚快要熄灭的灯草,火焰如枯草般,好似微风一过便要熄灭。  无情的寒风如凶兽般呼啸而来。星点般的火焰在如温玉般泛黄的的油面上随风起舞,似舞蝶扑动着火红的舞裙在冬日的黑夜中孤独炫舞。这一刻,似熄灭却又在燃烧的火光正用她微弱的、纤细的身子和刺骨的寒风殊死搏斗着。  风似乎有些累了,停了一会。微弱的灯光不知从哪来的力量,颤抖着,呐喊着,号召
夜暗了下来。  整个天空像是笼罩了一层黑色的帷幕,将本该亮堂的夜空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一点月亮的影子都见不着!碰上这样的中秋节,看样子赏月的愿望要落空了。  好在妈妈提前安排了饭局,跟许久不见的亲友吃了个团圆饭,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今回到楼下停车,妈妈还津津有味地回味着刚刚聚会的场景呢!  我提着一袋水果推开车门,正打算往楼上走,却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王婆婆吗?只见她身穿一套褐色茶楼工作
【作者介绍】  张之路,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作品简介】  中文系毕业生桑南时常在梦中梦见一位美丽的女孩,为了寻找她,桑南来到千雯图书馆工作。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团体活动,通过对目标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明确异性交往的准则,更加阳光、灿烂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一、主题背景  异性相吸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男女学生之间相互产生好奇、好感和爱慕,并向往与异性交往,这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较重,而且这一时期是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不能荒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
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实践的要求,《部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以“取象——构想——联系”的思维过程为导线,通过“小步走,整合练,全指导,细支架”的引导跟进,让学生做到储存表象保质又保量,构想成果陌生又新颖,联系构建合情又合理,实现联想与想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联想想象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