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作文的“象—想—联”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实践的要求,《部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以“取象——构想——联系”的思维过程为导线,通过“小步走,整合练,全指导,细支架”的引导跟进,让学生做到储存表象保质又保量,构想成果陌生又新颖,联系构建合情又合理,实现联想与想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六单元;联想想象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实践主题是“发挥联想和想象”。学生将语言文字塑形,落在纸面上成为鲜活的语言形象,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高低是其创造性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联想和想象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联想,是指“从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或者更多事物,又能使它们彼此发生联系的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原有的印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确立新的形象的思维方法”。一种着重于寻找联系,一种着重于创造构想。但实际写作中,二者常常交织使用,是因为其思维过程与汉字的“取象、蕴意,摄物象与意义于一体”的造字原则类似,都是一个“取象——构想——联系”的过程。
   写作者先确定一个可发展的表象,然后构想一个与表象有联系的事物,现实共存的是联想,超越现实的是想象,最终将“象”和“想”用言语思维联系在一起,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流程就完成了。联想和想象往往是共生共长的,用俄国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话说,联想是以记忆的材料连接而成的“无尽无休接连不断的锁链”“这锁链正是想象的导线”。正是因为联想和想象的共生,世间万物才能在笔下生成千变万化的组合,产生奇妙的反应。当然,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写作者发散延展的思维能力,这是《部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以下简称《写作日常课》)想要赋予学生的“锦囊”。
   一、取象:沉淀表象,发展丰富性
   将生活表象加工成语言形象的过程,起点至关重要。大脑中的表象越丰富,人的想象力就越丰富,原材料的质量影响着成果的质量。《写作日常课》通过教材课文这样的优秀成品反向调集可参考的表象,引导学生在生活和作品中“扩大观察范围,获取表象的量”,并“有意观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积淀静态表象和动态表象,提升表象的质”。这需要学生的文学敏锐性。
   敏锐性的培养,可以先从了解开始。在《女娲造人》选摘的任务中,学生先通过元素解析学习想象的不同分类,“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通过选摘的方式了解不同想象在具体作品中的样态和表现,本任务的两个写作支架很有趣,“对比《风俗通》和《女娲造人》,在《女娲造人》一文中,把作者想象的内容划出来”,以及“在作者想象的内容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内容摘抄下来,至少两处”。对比和圈画结合的形式给学生的思维流向提供了导引,对比中形成反差,突出事物本质,让学生活动在“发展区”进行,而喜爱内容的选择则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想象类型偏好,形成风格。
   接下来,可以进入取象的实际应用。第六单元的日常课写作,共设置了十一次联想和想象的任务,从方向上看,设计了人(皇帝等)、事(续写结尾、牛郎织女闲游等)、物(月亮、灯笼等)三大类的思维起点,涵盖到创作原点的各种样态。从形式上看,有定下表象的发散描写,也有不规定起点的自主选择,以扩写《天上的街市》第2节为例,写作支架确定了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缥缈的天空”“美丽的街市”和列举5件(或更多)“陈列的物品”,实际指向了两种思维的流向训练,学生既能由单一表象进行天女散花式的发散想象,又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进行多个表象的反向罗列,训练全面。举学生实例:
   灿烂的银河在夜空中延伸到天的尽头,忽明忽暗,和皎洁的月牙一起点缀着单调的夜。夜空中,仙人们一定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吧,忙着吃饭穿衣,忙着吟诗作画,忙着捣药织布,就像人世一样热闹,充满着烟火气,否则这闪亮的银河为什么这么像人间的街市呢?(“缥缈天空”的想象)这街市中必然陈列着人世间罕见的物品,(“美丽街市”的想象)可能有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吧,还可能有赤脚大仙的蒲扇,有刚刚在蟠桃园采摘的仙桃,有织女织好的布,還可能有和孙悟空那根一模一样的金箍棒,那样的话,我一定要买一根。(物品表象的陈列)
   ——深圳龙华某初一学生
   具体支架的建构教学生广泛深入阅读,思考有所指向,以间接指导的方式丰富表象的量与质,学生的想象不是无源之水,无所依凭。学生能够知道,联想和想象的起点不仅仅是物,熟悉的、陌生的、形象的、抽象的、情境的、平面的,都可以是能利用的表象,这些能想到的观念和事物“五光十色”的组合就能让文章充满张力。表象范围扩大了,质量提升了,自然思绪奔涌,文思丰富。
   二、构想:陌生表达,发展新颖性
   丰富的表象是好文章的第一步,而妙笔生花的重头戏在想象的成品,构想结果的新颖性至关重要。现代心理学差异原理表明:“人的知觉和敏感性跟眼前的图示与心中熟悉的图示之间的差异度有关。只有那些与心中的图示不是完全雷同和完全无关的图示,即与内在图示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图示,才能引起人的敏锐知觉。”也就是说,在写作时,要先根据主题调集丰富的表象材料,通过想象、联想的形式进行恰当而陌生的言语组块,这样加工改造,重组折射出的成果,即“作者的审美表征”,就能够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就能让读者产生浓厚的研究欲望。因而,陌生化、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超脱平凡的构想路线就成了《写作日常课》的探究重点。
   针对不同课文的文本特性,《写作日常课》在对联想、想象的成果类型进行了多样的开发,有写作情节上的错位设置(《皇帝的新装》训练一),有阐发不同角度的多元寓意(《蚊子和狮子》训练九),还有改变体裁写法的综合训练(《某则寓言的改写》训练十)等等,这些构想成果涉及情节、主题、人物、体裁,其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产出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仿写《皇帝的新装》第一段为例,《写作日常课》建构了三个写作支架:设计一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想象点展开故事情节;运用夸张修辞、侧面描写强化主人公的某一特点;运用与人物身份相冲突的事件表现人物角色的错位感。支架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想象过程,从想象点的确立,到形象的强化,最后落脚在事件设置的冲突感,对读者陌生化、异质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了学理上的层级化剖析,其重点放在了人物形象“冲突错位”的戏剧张力。来看指导后的学生成果:    在我小的时候,小林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他是我们村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一个小孩。(想象点)他有着一手爬树的好功夫,我们望而却步的、又圆又粗的大槐树,他只消十秒便可以从树根爬到树梢,我们都怀疑他有着瞬移的技能。(夸张)小林比我大三岁,按理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沉浸在学习中,不过小林并不是这样,他喜欢树林,喜欢池塘,喜欢田野,总之只要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他似乎都喜欢。(身份错位)
   ——深圳龙华某初一学生
   想象点的选择合乎情理,但夸张手法的应用将合乎情理的形象“言过其实”,却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特质,产生了戏剧效果,支架的搭建让叙述和想象很流畅,有真实感。但和学生身份冲突的情节设置则让读者有异质化的感受而更能引发兴趣,让人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人物形象张力十足。
   三、联系:分析综合,发展逻辑性
   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需要联系,这种联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心理学家称之为联想联系,“联想联系正是有条不紊地把信息保持在大脑中的心理基础,保证人能够迅速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随意使用所需要的记忆材料。”这种规律性的联系可以是较为接近的时空,可以是相似的性质,也可以是相反的对立。更广泛地说,我们平时练习的夸张、比喻、对比、拟人、举例、插叙、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都是一种联想和想象的文学表现样式,其思维活动都是让不同事物间发生联系,只不过将联系分类细化了而已。知道了这一点,联想和想象就变得简单起来,在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结束以后,学生依然可以灵活地、多样地、有策略地在其他单元的写作练习中充分地实践联想和想象这种思维活动。《写作日常课》除了告诉学生这一点,也构建了许多不常见的联系和“丰满柔和”这种联系的写作策略,提升文本的写作质量。
   从构建联系来说,《写作日常课》设计了续写的方式来进行“猜测性想象”,要求学生在事实文本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猜测(《皇帝的新装》训练三)。先在元素解析中进行详细的指导,“首先,剧情要连贯,不能有跳脱感;其次,新人物要伴随情节发展有所介绍,不能盲目出现;最后,要有引人入胜的好剧情,不能狗尾续貂。”这是基本要求。之后《写作日常课》以“人 地”“人 事”“人 言语表达”“社会团体 变化”的具体支架设计来细致地导引学生的思维流程,让猜测性想象中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联系变得切实可循。除此之外,《写作日常课》还设计了以改写、重写寓意为路线的“假设性想象”(《蚊子和狮子》训练九),深圳龙华一中学生的习作中,通过假设“狮子军团披上树叶披风,怒吼吹跑了蚊子”的条件,得出了“分析敌我形势,动脑比动手更重要”的寓意,正是一次假设性想象的很好实践。在仿写《天上的街市》全诗的训练中,《写作日常课》还设定了借助传说展开联想的“文化联系”,别具匠心。
   从丰满联系的写作策略来说,《写作日常课》除了夸张、举例、比喻等常见的构建联系的写作技巧外,还在《皇帝的新装》训练二中,设计了通过副词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矛盾的写作策略,这种陌生而有趣的言语组织方式让学生的言语模块更加的细腻自然。学生的习作这样展示成果:
   那天下午,蝉鸣得叫人心烦,林荫下的微风也是那么的燥热,就在这时,小林来找我玩。我们那天没有爬树,没有骑车,也没有玩弹珠,只是在田野的高地上捡石头,小林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每逢捡到一颗好看的石头,他就转过身来朝我炫耀,我的心里烦躁极了。小林在前面继续走着,忽然雀跃着仿佛发现了一件宝贝,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件废弃的铁卷尺。小林把铁卷尺拉出来想看看它的长度,他在前面一边走一边拉长着,我为了捉弄他,走上去猛地踩在铁卷尺上,只听见小林啊的大叫一声,然后就痛苦地躺在地上,握着铁卷尺的手血流不止,我在旁边呆呆地看着,双腿不听使唤,额头上也沁出了汗珠。
   ——深圳龙华某初一学生
   虽然故事简单,辞藻也不够华丽,但是对人物心理的联想却显得十分自然,文字成果表现得十分流畅,这主要是丰富副词使用的功劳。学生根据写作元素对副词使用的具体指导,恰当地在动词、形容词、全句以及其他副词的前后准确地添加不同副词,使得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也让联想想象更具真实性。学生通过构建联系和丰满联系的多次训练,在思維的广度、深度和技巧的运用熟练度上都能有所提升。
   言语经验和知识通过每日十分钟,一共十次的言语实践,融会贯通,转化为想象和联想的言语能力和智慧,促成创造性和合理性的共生。最后,以教材单元写作实践的《十年后的我》作结,选取十个效果好、质量高的支架进行整合实践,呼应“取象——构想——联系”的思维过程,兼顾思维的导引、联系的构建、表达的丰满,做到表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老师和同伴的互阅建议之后,最后进行一次反馈修改,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即完成。
   通过“小步走,整合练,全指导,细支架”的引导跟进,学生能够做到储存表象保质又保量,构想成果陌生又新颖,联系构建合情又合理,长出“千里眼”和“顺风耳”,让笔下的世界变得不同凡响。
   【本文为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实践研究”(GDJY-2020-A-zy05)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西游记》的教学实践,提出“名著越读”概念,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阅读,尝试将文本解读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引入名著教学。  关键词:文本解读;名著教学;读书方法指导  2015年起,笔者就探索将文本解读的方法运用到名著阅读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分享收获的名著阅读教学流程,引领学生由阅读这本名著跨越到阅读同类名著。  下面笔者以《你所不知道的西游》为例,结合自己的经验与反
金秋九月,吹着那阵阵凉风,几片树叶飘落了。秋天的幕布被悄悄拉开,而向台上走来的,是一位端庄、沉稳的女子——秋姑娘。  校园的篮球场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落叶。他们身着一件绿里带黄、黄里透红的五彩外衣。那颜色,像是秋姑娘用鲜艳的颜料画的;那画面,如同一幅名家的传世画作。秋姑娘轻轻一吹,树上的几片落叶又在你不知道的时候飘落了。他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展现着自己婀娜的舞姿,他们一会儿转身,一会儿飞速地翻跟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南方小城便这样悄然入冬了。清晨的闹铃根本无法让人挪窝,穿上三层厚衣的我仍然被冷到怀疑人生。   与昔时无异,我又踏上了征程。   试图努力打开双眼以看清眼前的路,而在街巷里恣意奔跑的北风却刮得我生疼,只得半眯着眼,小步小步地往前挪动。   于是便这样走的吧,昨夜街角两边眩目的霓虹灯早已熄去,取而代之是路口转角早餐店的热气腾腾。泛黄的灯光漾着别样的暖意,轻轻飘飘地在路面上泼
摘要: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在学生完整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入手,通过对比梳理、归纳提炼,理性地深读整本书,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和作品风格,为高中的思辨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理性;对比梳理;归纳提炼   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应该向纵深处发展,追求归纳提炼,深层解读,追求理性的思考。   中考语文试卷名著阅读考题发生了变
霍金经常和母亲说的大多是自己在公园里的见闻,这令霍金的父母很是开心,他们似乎看到了霍金感兴趣的东西。“那你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呢?”“很神奇的,妈妈!今天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小雨,我看到公园的地上出现了好多蚂蚁,它们都举着一些树叶或是面包屑,排成长长的整齐的队伍,向前方爬去。还有,蜻蜓就在它们上面飞过,飞得很低很低,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抓住它们!”霍金越说越兴奋,这个时候竟然一点都不口吃了。母亲惊奇于儿子
【释义】  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辨析】  “谥”容易误读为yì,也容易与“溢”“隘”搞混。  “溢”从水,指充满后流出来。  “隘”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狭小,用作“隘口”“隘谷”等,也引申为心胸狭隘。  【起源与演变】  “谥”,从言,益声。用言论给予褒贬,故从言。《逸周书·谥法解》:“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意思是说周公旦
在一间简陋的柴房里,隐隐约约闪现着一点点微弱的亮光。若仔细看,是一枚快要熄灭的灯草,火焰如枯草般,好似微风一过便要熄灭。  无情的寒风如凶兽般呼啸而来。星点般的火焰在如温玉般泛黄的的油面上随风起舞,似舞蝶扑动着火红的舞裙在冬日的黑夜中孤独炫舞。这一刻,似熄灭却又在燃烧的火光正用她微弱的、纤细的身子和刺骨的寒风殊死搏斗着。  风似乎有些累了,停了一会。微弱的灯光不知从哪来的力量,颤抖着,呐喊着,号召
夜暗了下来。  整个天空像是笼罩了一层黑色的帷幕,将本该亮堂的夜空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一点月亮的影子都见不着!碰上这样的中秋节,看样子赏月的愿望要落空了。  好在妈妈提前安排了饭局,跟许久不见的亲友吃了个团圆饭,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今回到楼下停车,妈妈还津津有味地回味着刚刚聚会的场景呢!  我提着一袋水果推开车门,正打算往楼上走,却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王婆婆吗?只见她身穿一套褐色茶楼工作
【作者介绍】  张之路,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霹雳贝贝》《第三军团》《非法智慧》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  【作品简介】  中文系毕业生桑南时常在梦中梦见一位美丽的女孩,为了寻找她,桑南来到千雯图书馆工作。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团体活动,通过对目标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让青少年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明确异性交往的准则,更加阳光、灿烂地度过自己的青春期。一、主题背景  异性相吸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男女学生之间相互产生好奇、好感和爱慕,并向往与异性交往,这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但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较重,而且这一时期是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不能荒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