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上。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差异教学。本文从初中英语教学中统一教学的弊端出发,对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英语分层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条件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能力培养,而差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其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具有差异性的因素,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教学的公平,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学科,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统一教学,而其中暴露出的弊端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统一教学存在的弊端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深入,英语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主要采取大班授课,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基本认知特点进行统一教学。但是其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导致了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课堂统一讲解,效果不佳。大班授课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性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经验以及教材的安排,直接确定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这样在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难以从机械化的学习中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二,課堂参与率低,两极分化严重。在统一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学困生在学习中难以参与到课堂中来。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和优等生互动的主场,学困生则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会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两极分化现象。
第三,忽视体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兴趣则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但是在统一化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反而从主观意愿上控制教学过程,从而导致学生难以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学习的指向标,在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明确定位自身的英语能力,同时能够在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下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一级目标为掌握always,usually/often,hardly等频度副词的含义以及How often的提问句型,并根据图片信息编写简单对话;二级目标是明确一般现在时在不同人称下动词形式及提问的变化;三级目标是在完成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景进行对话,以实现句型的灵活运用以及口语训练,实现知识拓展,对how long/howfar/how soon等相近句型进行辨析。这三个目标分别从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实践拓展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要求,从而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步骤地完成英语学习。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其在学习中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也有所不同。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并实现知识拓展;而基础薄弱、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溜号,缺乏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What color is it?”一课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采用“我说你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三)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对于学生的情绪引导非常重要。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大班教学中的僵化组织模式,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在课堂组织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容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责任划分和任务驱动,让各小组集思广益,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完成集体任务,并在小组内部的互动、讨论、研究中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与带动,从而实现统一环境下的差异教学。当然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注重方法的引导,及时化解学困生被排挤、被边缘化的情形,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增加教学时间的弹性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客观需求,灵活安排时间,实现弹性化教学。在教学时间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时间。在这2~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预习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还应该为学生做好心理铺垫,以缓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新知识的焦虑心理。其次,教师要安排好课堂上30~35分钟的主体时间,不仅要为学困生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交流机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构建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练习和评价。练习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现在进行时练习訓练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用“I’mdoing.…””造句,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要求,进行人称、动词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造句要求中,对现在进行时的句型以及不同动词的v ing形式变化规律的掌握。评价是纠正练习错误、导正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及时纠正优等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逐渐深入到素质教育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想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从差异性入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利用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差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落实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让个人智慧淹没在集体中,也避免过分强调个性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只有平衡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英语学习空间。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英语分层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条件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能力培养,而差异教学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其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具有差异性的因素,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保证教学的公平,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学科,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许多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统一教学,而其中暴露出的弊端也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统一教学存在的弊端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深入,英语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目前,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主要采取大班授课,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基本认知特点进行统一教学。但是其中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导致了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课堂统一讲解,效果不佳。大班授课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统一性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经验以及教材的安排,直接确定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这样在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难以从机械化的学习中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第二,課堂参与率低,两极分化严重。在统一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学困生在学习中难以参与到课堂中来。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和优等生互动的主场,学困生则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会导致“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两极分化现象。
第三,忽视体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兴趣则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的关键。但是在统一化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反而从主观意愿上控制教学过程,从而导致学生难以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确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学习的指向标,在初中英语差异化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明确定位自身的英语能力,同时能够在不同层次的目标引导下实现自我提升。例如在“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一级目标为掌握always,usually/often,hardly等频度副词的含义以及How often的提问句型,并根据图片信息编写简单对话;二级目标是明确一般现在时在不同人称下动词形式及提问的变化;三级目标是在完成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景进行对话,以实现句型的灵活运用以及口语训练,实现知识拓展,对how long/howfar/how soon等相近句型进行辨析。这三个目标分别从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实践拓展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要求,从而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有步骤地完成英语学习。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差异化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不同,其在学习中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也有所不同。基础扎实、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并实现知识拓展;而基础薄弱、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溜号,缺乏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What color is it?”一课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教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采用“我说你猜”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三)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对于学生的情绪引导非常重要。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大班教学中的僵化组织模式,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在课堂组织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容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责任划分和任务驱动,让各小组集思广益,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完成集体任务,并在小组内部的互动、讨论、研究中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与带动,从而实现统一环境下的差异教学。当然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注重方法的引导,及时化解学困生被排挤、被边缘化的情形,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增加教学时间的弹性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客观需求,灵活安排时间,实现弹性化教学。在教学时间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前导入时间。在这2~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预习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还应该为学生做好心理铺垫,以缓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新知识的焦虑心理。其次,教师要安排好课堂上30~35分钟的主体时间,不仅要为学困生做好基础知识的讲解,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交流机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构建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练习和评价。练习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现在进行时练习訓练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用“I’mdoing.…””造句,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要求,进行人称、动词的变化,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造句要求中,对现在进行时的句型以及不同动词的v ing形式变化规律的掌握。评价是纠正练习错误、导正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及时纠正优等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逐渐深入到素质教育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想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从差异性入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利用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落实差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落实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让个人智慧淹没在集体中,也避免过分强调个性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只有平衡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英语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