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马屁,两种结局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ouop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想改变太后在汉朝时的名号、更换她的玺印和绶带,可他担心此举会激怒太后,所以一直不敢向太后提出。有一个叫王谏的人,是王莽的远亲,特别善于奉承、拍马,他一直想巴结王莽,但苦于没有机会。后来通过王莽的言行,他揣摩到了王莽的心理,就立即上书说:“上天废除汉朝而建立新朝,太皇太后不应该再称尊号,应当随着汉朝一起废除,以顺应天意。”王莽看到王谏的这份奏报后,就乘车来到太后宫,把这份奏书的内容告诉了太后。太后看罢,面无表情地说:“他 (指王谏) 说得很对。”王莽察言观色,见太后对此事心有怨言,就立即表现了一副愤怒的样子说:“提这种建议的人,是背亲逆德之臣,罪该处死!”回来后,王莽就下令用鸩酒毒死了王谏。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拍马的来了,这个人是冠军县人张永,张永献上了一块铜璧,上面有“太皇太后当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几个字,王莽看罢,就下诏说:“我把这块铜璧给大臣们看,他们都说:‘好极了!上面的文字,不是镌刻的,也不是写上去的,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我低头思索,觉得皇天立我为天子,改太皇太后名号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这既符合新旧两个朝代更替的实际,也没有亏待汉朝。这是太皇太后应当成为经历改朝换代的国母的征兆。我敬畏天命,怎敢不顺从!我要选择吉日祥日,亲自率领公卿诸侯,向太皇太后奉献新朝的玺印和绶带,以便顺从天意,昭示四海。”太后看到了这份诏书后,就听从了王莽的建议,太后的名号就这样改过来了。随后,王莽便把张永册封为贡符子。
  王谏和张永,都是马屁精,而且都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向王莽拍马,但结局却大不相同—— 一个被毒死;一个升了官儿。为什么会出现反差这么大的结局呢?笔者认为,纯粹是运气使然——王谏被毒死,是由于他运气不好;张永获得提拔,是由于他运气好到家了。
  其实,当王莽拿着王谏的奏书去向太后汇报的时候,他心里对王谏是感激万分的,也是准备等事成之后,对王谏进行封赏的;可是,当他从太后的表情中看出太后心中对这件事有意见的时候,他的態度立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开始谴责王谏、把责任都推到王谏身上,而且,为了洗脱自己、讨好太后,他下令把王谏毒杀了。王谏离受到宠幸只有一步之遥,却瞬间失去一切 (包括身家性命),这不能怪他不努力,也不能怪他不聪明,只能说是点子背。而张永之所以能成功,恰恰是因为他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当张永献上铜璧的时候,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太后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想通了,所以没发表反对意见,太后名号就顺利更改了,所以,王莽就重赏了张永。
  由此可见,拍马这件事,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不一定都能达到目的,马屁拍到马腿上的事情也极有可能发生。
  (选自《羊城晚报》2017年1月5日)
其他文献
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很小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
摘 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在贯彻和落实“涵养生命气象”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为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好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办一所好学校”的办学目标所做的实践性探索。学校以“追求生命的整全”为愿景,建构“生命化课程”;以“开掘生命的资源”为渠道,培养“生命化教师”;以“尊重生命的需要”为宗旨,探索“生命化课堂”。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初步建构了“生命化教育”学校的“课程·教师·课堂
一说到宋代的武将家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宋的杨家将。在民间传说里,杨家将简直就是忠义的代表、战神的化身,宋代第一武将家族印象根深蒂固—— 除了世代忠烈为国守边之外,还有一门女将,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然而,如果你对宋代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话,你就知道,杨家将的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的演义故事。在各种演义中,杨家将七代忠烈,封王封侯,家
摘 要:小说因篇幅长、角度广、主观性强、思维强度高,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中小说教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课堂汇报交流中解决问题,完成探究任务,可以提高学生高中小说的学习效率。文章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的意义,并以小说《祝福》的教学为例对具体的实施策略予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
同治十二年的广东乡试,发生两件意外事情。其一是开考前两日的下午,下了场大雨,从头门到龙门一片水漫成河,水深至一尺多,而至公堂前也有一丈多地方受浸。如此情景,试务人员固然无法办事,更大的问题是到时许多考生如何进场。众官商议,水浸至此,一时恐难退去,只有搭个便桥来解决。但细算起来,搭桥要用三百两银子,而且需时较长,目下只剩一天时间,恐赶不及,商量来商量去,找不到善法。最后有人提出,不如用人力把水挑走,
2018年是戊戌维新变法120周年。120年前的6月1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是为百日维新变法的开始。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不甘作亡国之君”的光绪皇帝是这场运动的直接发动者与实际决策人。从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到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发动“政变”(1898年9月21日,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八月初六日),只有短短的103天,变法即归于失
《读书无禁区》及以后  几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 “记得 《读书》 杂志,不必去记得沈昌文之流,但不能忘记李洪林。原因很简单,李洪林在 《读书》 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有名的文章: 《读书无禁区》,由是使中国读书界大受震动, 《读书》 杂志其名大彰,直至今天。”我至今仍然这么看。  《读书》 杂志一九七九年四月创刊时,我还没去 《读书》 杂志,并没有经手这篇文章,但是它引起的震动,却是我感
哪吒在明代之前均写为那吒,源于梵语Nata。一般认为,哪吒来自印度,是佛教中三面八臂 (一说六臂) 鬼王,乃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 (有时也称为多闻天王) 的三儿子。  传说毗沙门天王有91个儿子,只有二儿子独健 (二郎神的原型) 和三儿子哪吒 (也有说法称哪吒是独健的侄子) 较著名。  这里存在两个翻译问题:首先,毗沙门天王的“门”字是中文译者加上去的,致后代产生误会;其次,哪吒的名字很难读,因
摘 要:统编教材的使用,让语文教学理念和实践有了明显的进步,让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文章以三年级上册的阅读策略单元为例,聚焦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预测与推想,通过单元导读的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课文旁批的示范引领、精彩文本的深度阅读、预测方法的精辟归纳,让教材、学生、编者和教师融为一体,切实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教学;策略教学  一、單元
古時的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一齐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无论家庭出身富贵贫贱,学生大多都会在入学时举行隆重的仪式。这一礼仪传统可以追溯至汉代,也被称为“入泮礼”。具体来说,入泮礼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四个环节。  《礼记》中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让学生明白仪容整洁之重要性的“正衣冠”便是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个内容:新生在入学时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