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教学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探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up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说因篇幅长、角度广、主观性强、思维强度高,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中小说教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课堂汇报交流中解决问题,完成探究任务,可以提高学生高中小说的学习效率。文章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的意义,并以小说《祝福》的教学为例对具体的实施策略予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教学;小说教学;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6-0042-02
  小说教学是以小说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的教学模块。小说也通常是高考的考查重难点,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整体感知力,尤其在阅读思维和审美鉴赏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Method)是一种以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小说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将小说教学内容置于具体的学习探究任务情境之中,以任务项目的完成为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开创了小说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下的高中小说教学实施意义
  当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普遍化,一线教师和学者围绕其进行的学术研究也成果颇多,但是以小说为对象的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小说教学存在天然的契合性。
  其一,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指向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篇幅长,内容繁多,难以把准方向与要点。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探究任务是核心要素,它为学生的学习指出了明确的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目标,导学案和课堂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指向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还可借助当下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如“木木教学系统”等发布学习任务,这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起到了化繁为简、节约学习时间的现实作用,对教学任务繁重的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其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高中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的任务紧、难度大,教师习惯于主导一切,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从台前走向幕后,成为任务的制订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学习主体,他们在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活动,提交预习成果,为教师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及重难点处理等做好铺垫;在课中,同伴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和讨论,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然后开展集中的讨论完成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自主的学习状态。
  其三,强化了学生的成功体验。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参与任务探究全过程,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等,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获得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从信息的筛选整合、语言的组织表达、主旨的理解思考等层面综合培养了语文学科素养。教师还可根据学情、学段,结合知识的拓展延伸模块发布相应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小说板块选修课时,可精选外国小说、历史小说、军人小说等类型中的典型篇目,精讲精练,以点带面,对相关知识点巩固夯实、拓展延伸,以任务的形式发布相应的篇目并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分享,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的拓展迁移,构筑知识的思维网络。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下的高中小说教学实施策略
  《祝福》是人教版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教学内容。本单元为小说教学单元,着重通过小说教学使学生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继而对小说的内涵主旨进行深层次挖掘。
  (一)設置预习任务,进行课前自主预习
  小说的篇幅较长,动辄上万字,其涵盖的内容和信息是十分庞杂的,如果单利用课堂对文本进行讲解,是极为耗时的,且对小说内容缺乏必要的熟悉,后续的任务教学也就缺乏基础。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给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全文,梳理信息,对全篇内容有整体性把握,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祝福》这篇小说的教学分为三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初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笔者让学生在课前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小说进行细读,梳理小说的几个基本情节(寂静死去—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了解故事人物的来龙去脉,然后找找小说中描绘祥林嫂的语段,思考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第二课时重点分析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课前要求学生对祥林嫂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的语句进行揣摩。第三课时围绕环境描写对小说主题的作用进行探讨,课前让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内容并思考其作用;提示学生思考序幕和尾声的“祝福”的意义,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以三个课时为基础,分别探讨三个不同重点与侧面,为学生的自主预习设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带着任务对小说展开预习并融入自身的主观思考,以便为后续基于任务的课堂探究学习做好知识铺垫与准备。
  (二)设计任务以驱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型课堂的主体环节是基于任务目标的学习探究活动,课堂中的探究又以同伴互学的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组织形式。教师以小说教学的目标为基础,以重难点知识的探究为内容,以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为手段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讨、交流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项目化学习达成任务探究目标。
  以《祝福》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其主要内容与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并进一步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读懂小说主旨“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笔者给学生布置探究任务:祥林嫂的死与哪些人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些人分别是怎样逼死祥林嫂的?让学生围绕探究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别围绕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鲁镇上的人们来进行探究。
其他文献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自从被英国“租借”以后,香港问题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届政府的心头之痛。南京国民政府在有收复香港的机会时,也力争收复国土,以洗刷百年耻辱。    南京国民政府收复香港的初步尝试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7年在全国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为了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发起了“废除旧约、另订新约”运动。  迫于中国人民反殖民浪潮的压力,各列强在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是全世界爱书人共同的节日。尽管如今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但对于很多爱书人来说,到旧书店淘旧书一直是念念不忘的“心头之好”。在逼仄甚至简陋的环境中,在一堆堆略带霉味的旧书中,不经意间,找到自己搜寻已久的书,或者找到一本被人们忽视的书,这份欣喜,远非新书店能够满足。  作为古都的北京城,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民国之后,随着新思想的涌入以及社会的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  北平受到这一消息的强烈震撼。这座古老的城市,当时处在日军最直接的威胁之下,已是朝不保夕。《东方快报》 用大字标题头条刊出“抗日救国,举行兵谏,以息内战”,连续刊出三天,成为陕西之外,国内唯一敢用“兵谏”这个词来报道西安事变的报纸。  这家报纸的主编名叫王卓然,是张学良的幕僚。他周围的朋友都觉得张学良所作所为难以理解,既敢在12月12日扣押声望处在
溥杰,曾经是我的丈夫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弟弟—— 溥杰,曾经是我的丈夫。  促成这段婚事的,是我的四姑母瑾太妃和溥杰的母亲瓜尔佳氏。当年这两位长辈的关系极好,四姑母提出这桩婚事时,她早已请人测定了溥杰与我的生辰八字,吻合相生,双方家长一拍即合,立刻订了婚。那年我17岁,溥杰14岁,正符合那个时代“女大三,抱金砖”的吉利说法。很快,由堪舆界师傅为我们选择了良辰吉日,溥杰带着丰盛的礼物,到我家
1950年—1956年,我在上海市市东中学念书。那时刚解放不久,苏联又是我们的“老大哥”,举国上下都在倡导向苏联学习,而我们学校的氛围一向非常开放,师生的思想很活跃,学校文化娱乐活动搞得很好,除读革命书籍、唱革命歌曲外,也非常重视苏联、东欧文化的传播,并且那会儿我青春年少,正是激情奋进、躁动迷茫、可塑性很强的时候。因此,这六年里我所受的革命教育和苏联文化相互结合,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道路。那是
《毛泽东选集》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撰写了大量文稿,作过许多重要讲话,很多都收进了 《毛泽东选集》中。这些著作,深刻总结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和外交思想等。特别是毛泽东系统而完整阐述的新民
全国两会上,某政协委员说:“《水浒》 影响维稳”,《水浒》 这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战争题材的电视剧要有所控制,这些都和暴力相关,《水浒》 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包括对 《水浒传》 的批评和“禁播”。而且理由也惊人的相似,某政协委员说 《水浒》 宣扬暴力,影响维稳;古人也认为 《水浒传》 有这些负面因素,要严加查禁。  明代袁中道在 《游居杮录》 中说:“但 《水
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道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还是一位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并保持着终生思考的天文学家。  很小时候,朱熹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的尽头在哪里?他自述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
摘 要:文章介绍了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在贯彻和落实“涵养生命气象”办学理念的过程中,为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好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办一所好学校”的办学目标所做的实践性探索。学校以“追求生命的整全”为愿景,建构“生命化课程”;以“开掘生命的资源”为渠道,培养“生命化教师”;以“尊重生命的需要”为宗旨,探索“生命化课堂”。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初步建构了“生命化教育”学校的“课程·教师·课堂
一说到宋代的武将家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宋的杨家将。在民间传说里,杨家将简直就是忠义的代表、战神的化身,宋代第一武将家族印象根深蒂固—— 除了世代忠烈为国守边之外,还有一门女将,在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然而,如果你对宋代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话,你就知道,杨家将的故事,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的演义故事。在各种演义中,杨家将七代忠烈,封王封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