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与实践,是最生动的学习情境,是创造力生成的重要场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着陆点,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武汉市第一中学德育工作致力于从“活力·炙青春”“视野·智青春”“责任·志青春”“锻造·质青春”四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厚德尚智 和谐发展”的一中人。
“活力·炙青春”
青春不是禁锢在封闭的教室里,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学生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多元的才艺,释放青春的活力,绽放绚丽之花,收获满满的自信与快乐。
活动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多元化德育网课
2020年春,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让大家留守家中。为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学校政教处精心设计了一场多元化“SOHO打卡”活动。
精心策划。此次活动由每日必修课和每周选修课组成。结合学生特点,从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角度为宅家生活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的宅家生活更加丰富和有质量。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小目标”,通过组团線上打卡相互督促,从而获取成就感,磨炼意志力。
广泛动员。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拓宽思维广度,学校发动体音美心理教研组和校保健室共同编写了与此次活动配套的《“家里蹲”学生手册》,通过校园公众号“归一whyz”正式发布。内容涉及广播操、眼保健操、家务劳动、运动游戏、KEEP健身、音乐欣赏、网上博物馆之旅、心理放松训练等。同时,依托班主任力量,在班级群内进行宣传与组织。
完成展示。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设计,还是新颖易操作的线上打卡形式,都深受学生欢迎。各班学生争相总结各自的精彩成果,先后在公众号发布“乐学”“自主”“担当”等主题原创推文十余篇,表达积极情感与态度,传递正能量。
“视野·智青春”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致·青春”德育活动,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让他们视野更开阔,智慧更明达。从优秀人物身上领略智慧的魅力,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追求更有知识、更有高度、更有境界的人生。
活动二:生涯规划系列
生涯规划,往小、往近处说,分科选考、大学专业;往大、往远处说,未来职业和人生蓝图,都离不开生涯规划。
学校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生涯发展平台。其中学校为主导,组织统筹生涯教育资源,达成生涯教育的目标;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生涯导师、家庭个性化生涯教育来挖掘生涯教育的深度;社会,通过校友生涯导师、高校科研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等生涯实践基地来拓宽生涯教育的广度。
除了阵线的广泛铺开,学校还按照生涯唤醒→自我认知→外部认知→决策行动→评估调整的基本步调,有序推进生涯教育。首先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方式唤醒学生与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了解到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增强生涯规划的动力;随后通过生涯测评、系列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节、心理健康月等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取向等;同时通过研学活动、校外志愿活动、名家进校园等活动扩宽他们对外部重要信息的认知,综合两个方面,为决策打下最坚实牢固的认知基础。选科选考之后,班主任(导师)将继续跟进追踪,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指导。
建立全员育人普慧阵线、完善生涯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生涯教育探索活动,是学校生涯教育最有效的三大抓手。当我们将李培根院士等名家请进校园时,他们是我们对科学精神的热烈追求;当我们将撒贝宁等校友、名流请回母校时,他们是我们对人文情怀的深沉眷顾。
“责任·志青春”
安逸生活中成长的孩子,容易成为《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社会责任感淡漠。如何让学生从“小我”中突围,将青春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坚守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我们边思考边实践,在“志青春”的实践活动中去孕育学生,引领学生,让他们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担时代使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风采。
活动三:“晴天志愿者”服务
学校“晴天志愿者”服务队近年来先后获得“武汉市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武汉市本禹志愿者服务队”“湖北省本禹志愿者服务队”等多项荣誉称号。这得益于,我们“晴天”在实践中摸索,在服务中创新,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从单项活动开发为多项并进。“晴天”成立初期,是一个只有十余人的小队伍,主要工作是组织校园“晴天义卖”,再用同学们的善款援助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志愿精神随之在校园内默默地生根、发芽、开花,志愿者人数也逐步发展为现在的1300余人。如今,我们还依托不同小组的特色,开发出了“PRG废纸回收活动”“姑嫂树社区流动花朵关怀服务”“协和医院急诊志愿服务”等多项品牌活动,让志愿者们“人人有事做、事事做出彩”。
从立足校园进化为面向社会。“晴天”成立以来, “晴天志愿者们”会出现在校园内每一个需要服务的地方,会出现在每一次大型活动的服务现场。为了拓展“晴天”的服务阵地,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从2011年开始尝试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到社区做义工,到养老院做关怀,到火车站、地铁站做指引,到博物馆做讲解……到一切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光发热。
从突击活动深化为持久服务。为了避免志愿服务“形式化、走秀化、扰民化”,我们“晴天”的志愿服务从不停留在突击活动中,而是尽力做到有计划的持久服务。每周“PRG废纸回收活动”、每月“姑嫂树社区流动花朵关怀服务”、寒暑假“协和医院急诊志愿服务”、每年两次“晴天义卖”和“党团先锋火车站引导”……既维持了志愿者热情,又深化了志愿活动的意义。
“锻造·质青春”
钻石需要打磨,钢铁需要锤炼。在积极的“立德”活动与实践中,不断锻造学生的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活动四:成人仪式
学校十八岁成人教育以“树立成人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爱国情感,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经过前期“预备期教育”着重进行成人意识、爱国主义、民主法制、志愿服务教育后,再举办18岁成人仪式。这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标志性环节,让他们不只感受到了年龄的递增,更意识到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
从2014年“绽放”主题开始,到2020年的“十八奋志,大任始承”,无一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期许与祝福。2014年,首次成人礼以“绽放”为主题,高三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家长、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的共同见证下,跨越成人门,向世界立下誓言。高一、高二年级同学把丝带、鲜花、贺卡赠送给高三学长。窄窄的丝带,承载着学弟学妹的无尽祝福,也传承了武汉一中学友的真情。信念、光辉、忠诚是向日葵的花语,它象征勇敢地追求。由此,跨越成人门、收获向日葵、庄严宣誓、真诚祝福等感人至深的仪式环节,成为每年成人礼的必备项目。
2020年,我们克服疫情造成的各种困难,采取灵活的主分会场方式,送给了本届高三一个意料之外且终生难忘的成人礼。《宪法》、成人徽章、手鼓、祝福签、千纸鹤……饱含了成年的责任以及一鼓作气、一飞冲天的祝福!当庄严的誓言和激动的鼓声响彻整栋教学楼,让人不禁感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致青春”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感受,在感受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
“活力·炙青春”
青春不是禁锢在封闭的教室里,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学生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多元的才艺,释放青春的活力,绽放绚丽之花,收获满满的自信与快乐。
活动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多元化德育网课
2020年春,一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让大家留守家中。为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学校政教处精心设计了一场多元化“SOHO打卡”活动。
精心策划。此次活动由每日必修课和每周选修课组成。结合学生特点,从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等角度为宅家生活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的宅家生活更加丰富和有质量。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逐步完成“小目标”,通过组团線上打卡相互督促,从而获取成就感,磨炼意志力。
广泛动员。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性指导,拓宽思维广度,学校发动体音美心理教研组和校保健室共同编写了与此次活动配套的《“家里蹲”学生手册》,通过校园公众号“归一whyz”正式发布。内容涉及广播操、眼保健操、家务劳动、运动游戏、KEEP健身、音乐欣赏、网上博物馆之旅、心理放松训练等。同时,依托班主任力量,在班级群内进行宣传与组织。
完成展示。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设计,还是新颖易操作的线上打卡形式,都深受学生欢迎。各班学生争相总结各自的精彩成果,先后在公众号发布“乐学”“自主”“担当”等主题原创推文十余篇,表达积极情感与态度,传递正能量。
“视野·智青春”
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致·青春”德育活动,为他们驰骋思想打开浩瀚天空,让他们视野更开阔,智慧更明达。从优秀人物身上领略智慧的魅力,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追求更有知识、更有高度、更有境界的人生。
活动二:生涯规划系列
生涯规划,往小、往近处说,分科选考、大学专业;往大、往远处说,未来职业和人生蓝图,都离不开生涯规划。
学校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好的生涯发展平台。其中学校为主导,组织统筹生涯教育资源,达成生涯教育的目标;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生涯导师、家庭个性化生涯教育来挖掘生涯教育的深度;社会,通过校友生涯导师、高校科研基地、企业实习基地等生涯实践基地来拓宽生涯教育的广度。
除了阵线的广泛铺开,学校还按照生涯唤醒→自我认知→外部认知→决策行动→评估调整的基本步调,有序推进生涯教育。首先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方式唤醒学生与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让他们了解到进行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增强生涯规划的动力;随后通过生涯测评、系列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节、心理健康月等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倾向、职业价值观取向等;同时通过研学活动、校外志愿活动、名家进校园等活动扩宽他们对外部重要信息的认知,综合两个方面,为决策打下最坚实牢固的认知基础。选科选考之后,班主任(导师)将继续跟进追踪,为学生提供持续的指导。
建立全员育人普慧阵线、完善生涯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生涯教育探索活动,是学校生涯教育最有效的三大抓手。当我们将李培根院士等名家请进校园时,他们是我们对科学精神的热烈追求;当我们将撒贝宁等校友、名流请回母校时,他们是我们对人文情怀的深沉眷顾。
“责任·志青春”
安逸生活中成长的孩子,容易成为《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社会责任感淡漠。如何让学生从“小我”中突围,将青春理想汇入时代洪流,坚守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我们边思考边实践,在“志青春”的实践活动中去孕育学生,引领学生,让他们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勇担时代使命,书写新时代的青春风采。
活动三:“晴天志愿者”服务
学校“晴天志愿者”服务队近年来先后获得“武汉市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武汉市本禹志愿者服务队”“湖北省本禹志愿者服务队”等多项荣誉称号。这得益于,我们“晴天”在实践中摸索,在服务中创新,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从单项活动开发为多项并进。“晴天”成立初期,是一个只有十余人的小队伍,主要工作是组织校园“晴天义卖”,再用同学们的善款援助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志愿精神随之在校园内默默地生根、发芽、开花,志愿者人数也逐步发展为现在的1300余人。如今,我们还依托不同小组的特色,开发出了“PRG废纸回收活动”“姑嫂树社区流动花朵关怀服务”“协和医院急诊志愿服务”等多项品牌活动,让志愿者们“人人有事做、事事做出彩”。
从立足校园进化为面向社会。“晴天”成立以来, “晴天志愿者们”会出现在校园内每一个需要服务的地方,会出现在每一次大型活动的服务现场。为了拓展“晴天”的服务阵地,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从2011年开始尝试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到社区做义工,到养老院做关怀,到火车站、地铁站做指引,到博物馆做讲解……到一切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光发热。
从突击活动深化为持久服务。为了避免志愿服务“形式化、走秀化、扰民化”,我们“晴天”的志愿服务从不停留在突击活动中,而是尽力做到有计划的持久服务。每周“PRG废纸回收活动”、每月“姑嫂树社区流动花朵关怀服务”、寒暑假“协和医院急诊志愿服务”、每年两次“晴天义卖”和“党团先锋火车站引导”……既维持了志愿者热情,又深化了志愿活动的意义。
“锻造·质青春”
钻石需要打磨,钢铁需要锤炼。在积极的“立德”活动与实践中,不断锻造学生的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活动四:成人仪式
学校十八岁成人教育以“树立成人意识,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爱国情感,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教育。经过前期“预备期教育”着重进行成人意识、爱国主义、民主法制、志愿服务教育后,再举办18岁成人仪式。这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标志性环节,让他们不只感受到了年龄的递增,更意识到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
从2014年“绽放”主题开始,到2020年的“十八奋志,大任始承”,无一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期许与祝福。2014年,首次成人礼以“绽放”为主题,高三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家长、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的共同见证下,跨越成人门,向世界立下誓言。高一、高二年级同学把丝带、鲜花、贺卡赠送给高三学长。窄窄的丝带,承载着学弟学妹的无尽祝福,也传承了武汉一中学友的真情。信念、光辉、忠诚是向日葵的花语,它象征勇敢地追求。由此,跨越成人门、收获向日葵、庄严宣誓、真诚祝福等感人至深的仪式环节,成为每年成人礼的必备项目。
2020年,我们克服疫情造成的各种困难,采取灵活的主分会场方式,送给了本届高三一个意料之外且终生难忘的成人礼。《宪法》、成人徽章、手鼓、祝福签、千纸鹤……饱含了成年的责任以及一鼓作气、一飞冲天的祝福!当庄严的誓言和激动的鼓声响彻整栋教学楼,让人不禁感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致青春”系列德育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实践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感受,在感受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成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