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经历了教育生态的变迁,对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在家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就显得格格不入。他们需要适应这个新环境,要学习、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对小班幼儿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游戏生活呢?
  
   一、优化班级管理之首要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
   如果说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教师与幼儿。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对幼儿的管理,培养其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
   我班新学期入园不久的孩子时常会因为想念妈妈而哭闹不止,此刻教师的做法是---主动上去亲亲、抱抱情绪不好的孩子,安慰道:“老师就是你在幼儿园的妈妈啊,看老师多么喜欢你,抱着你。”时间一长,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亲近老师,对老师的话特别在意;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孩子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两位教师再次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对老师说句甜蜜的话,和老师来个拥抱,与幼儿身体的亲密接触,使幼儿对教师立刻产生了亲密感,他们在爱抚中从中获得了满足感。从情感入手,幼儿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和信任感,幼儿就能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管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之重要因素----注重个别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幼儿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各项规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习得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有强有弱,因此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的等待幼儿的进步,注重个别差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全班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看到老师在照顾其他孩子,一些敏感的幼儿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了,这时教师的一些哪怕是正常举动都会造成幼儿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因此教师不能偏爱个别幼儿,要做全班幼儿的朋友。
  
   三、优化班级管理之主要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在适应集体生活时经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各项流程,建立良好的秩序,引导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是两位笔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从常规教育所涉及的案例试述我班如何开展幼儿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户外活动后休息----“是谁叫醒我”
   在每天的晨间体锻结束后,幼儿的情绪往往处于亢奋状态,如何避免乱哄哄走进教室,争先恐后的混乱场面?教师以动物形象带领幼儿安静走入教室,坐下后弹奏一曲《摇篮曲》,并以动作示意幼儿趴在桌上休息片刻,之后,教师会以动物妈妈形象啼叫数声,如“喔喔喔”(公鸡叫),幼儿听叫声,会立即作起床状,此时教师适时提问----“今天是谁叫醒你?”“大公鸡” “大公鸡叫了几声呀?”“大公鸡叫了三声”,每天幼儿都非常好奇地期待教师扮演的各种动物形象,此后,在走进活动室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安静走到座位上休息并等待“神秘动物”的出现。我们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了常规行为习惯,从而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使幼儿对一日活动的常规形成一种自动性。
  
   四、优化班级管理之保障------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坚持一贯性
   坚持一日生活常规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例如我班,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大小、场地适用等情况,并告知幼儿饮水不能走来走去,要坐到“休息区”坐下;进餐完毕的幼儿在红色“等待区”坐下休息或看书,不能随意大声喧哗、走动以免影响其他正在进餐的幼儿等等,这一些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除此之外,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每个“工作”(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商店里的营业员、点心店的厨师、服务员、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胸卡、挂牌或者头饰,每个角色区门口都贴有“进入”标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遵守规则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要求也应是一致的。
  五、关于优化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一)师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紧密协作
  两位搭班教师配合是否密切、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教师之间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二)家长、教师之间和谐关系能更好优化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童: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和相互支持才能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本着平等、公平、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作为班主任更应积极支持、帮助、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共同推进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本班教育教学环境并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215100】
其他文献
空间离散度指数是对区域差异程度的定量表达,对区域协调发展开口维持区域公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在人口和三大产业的离散度方面对比了川渝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差异,并进
以杭州“枫林晚”书店为例,分析了其“学术+沙龙+咖啡+会所+网络”的book^3创新经营模式,以及“企业文化管家+园区文化管家+社区文化管家”的文化服务商经营模式,提出了城市特色书店的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
目的:提高数字X线摄影(DR)对面中部骨折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CT及手术证实的面中部骨折的DR图像,包括颅骨片、瓦氏位、鼻骨侧位、柯氏位、汤氏位等。结果:135例面
探讨藜麦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通过比对测定皂苷的常用对照品齐墩果酸和藜麦皂苷A检测结果,比较显色反应后标准曲线。不同对照品显色反应后最
伴随课改地层层推进,关于教材的讨论也越来越向纵深化发展。广大科学教师的教材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我们教师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致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科学教材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怎样才能使教师尽快地走出误区,真正地“走进”教材,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和研究。    一、灵活设计教学过程,补充教材    教材被视为新课程的“材料”或“资源”之
简述分析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提出了交通综合治理新理念。介绍了可借鉴的国内外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最后提出构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通勤圈的设想,认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