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的民族若想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与我们的初中教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然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自己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如在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见解,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多给他们质疑的机会,培养他们质疑的勇气,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哪些摩擦是有害的?怎样增大有益摩擦?怎样减小有害摩擦?进而引导学生质疑,可不可以把摩擦减小到零?能不能创造一个没有摩擦的世界呢?然后师生展开辩论。又如在"内能及环境保护"的教学中,启发学生质疑:既然化石燃料的使用会污染环境,能不能不用化石燃料,去开发新的无污染的能源呢?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再如在浮力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准备了皮球、木块、空牙膏皮、装有水的水槽等器材。在上课时我设问:如果把皮球、木块、空牙膏皮同时浸入水中,这些物体将会怎样?然后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与设想的结果进行比较,产生矛盾,进行质疑。接着再问:如何能使空牙膏皮也能浮在水面上?让学生们讨论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创新氛围,可以增强学习中的民主性和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多做些演示实验。如:将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学生: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可以选取空易拉罐两只、铁架台、胶袋、酒精灯、水这些器材,先取出一只空易拉罐,然后提问学生:如果我用手捏这个易拉罐,会出现什么现象?接着,将另一只空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水,然后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待易拉罐罐口出现白雾后立即用胶带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灯让其冷却后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现象后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压扁了?这时,教者因势利导,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极大兴趣。
  三、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示范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这种创新示范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了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这就是其创新欲望的体现。我认为习题教学一定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再见到新类型的问题时,就能以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等自己的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例如:在进行电学实验复习时,我布置了一道题:有一个电阻值已看不清楚的电阻R1,要测出它的阻值。手边只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值看得清楚的电阻器R2和几根导线,你有办法测出R1的电阻值吗?让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结果学生归纳出七种测法。通过训练,使学生解唯一答案的集中思维,拓展转。四、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甘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成熟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5-02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传统模式作文教学不仅使语文老师为为堆积如山的案头作文所累,更使学生将作文当成了“苦差”和 “负担”,写作处于一种无效的应付状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修改自己的习作。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
期刊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降雨及库区水位升降,岩土体长期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中,这种长期的干湿循环必然导致岩土体力学特性劣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三峡水库更因调度运用而形成受干湿循环影响严重的消落带,部分消落带岩体最终因外荷载、节理及干湿循环的耦合作用而发生破坏。因此,探究消落带岩体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劣化效应,揭示其宏细观损伤劣化机制,建立可以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节理岩体宏细观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对于加强库岸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及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为了探寻节理岩体的干湿循环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隧道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地质构造复杂化的挑战。其中,地下水与软弱夹层等不良的地质条件已成为隧道建设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已有研究多是针对地下水或软弱夹层单一因素对隧道破坏机理影响的研究,但实际工程中,山岭隧道的开挖过程经常同时遇到地下水和软弱夹层,使得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更为复杂,然而目前相关研究甚少。因此,针对这种工程地质情况,揭示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合理的考虑渗流和软弱作用下围岩压力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方法,对有无渗流及
随着新型阻尼材料、黏弹性材料、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具有更大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新型阻尼器随之出现。此类阻尼器表现出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使得设置有此类阻尼器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局部非线性特征。对于此类非线性问题,如何在保证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数值积分方法的计算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在Newmark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线性隐式积分方法,分析了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并研究算法在非线性结构动力分析中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①在Newmark方法中常用的平均
【摘要】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为核心的学校体育,正在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学校体育中新的教育观念、手段与方法的实践和运用,给学校体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青少年体质的增强和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全面把握青少年体质现状,分析其成因和内在的影响因素,将为我们掌握中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质发展对策,明确体育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六合区中小学生足球联赛开展情况,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探讨了足球联赛对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的影响。足球联赛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足球联赛 中小学 足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17-01  前言  足球,作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是大多数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
期刊
【摘要】面对新形势背景下的高校安全稳定情况,高校管理者应该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也是保证学校治安环境的重要前提,更要保证教学与科研的稳定秩序。从我国的教育院校设置来看,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更是推进教育发展速度,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所以,要找对切入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校园建设中落实。笔者在对此有基本认识的前提下,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推进
期刊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拉挤型材具有轻质高强、良好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可设计性以及优秀的弹性性能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限于拉挤型材的生产工艺与能力,现有GFRP拉挤型材工字型截面梁产品的高度有限,应用于桥梁结构时无法满足相关规范对桥梁刚度的要求。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703005)资助,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拼合截面方法,将两根拉挤型材T型梁沿竖向拼合为一根工字型截面梁,对GFRP拉挤型材拼合工字型截面梁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而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主动探索引发创新  通过自身活动得到
期刊
由于腐蚀、地震、台风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建成并运行一定年限后就面临性能退化的问题。因此,基于振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在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功能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损伤与诊断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的损伤检测方法要么对局部结构损伤不敏感,要么对测量噪声敏感。此外,大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限制了大多数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的成功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框架,在该框架中,考虑测量、结构和外部激励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