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认真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政治课的魅力得以绽放。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兴趣
大家知道,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培养又何其难哉,具体到政治课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窃以为只要按照下述几方面的做法去操作,定能取得事豐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课教学需增强吸引力的依据
(1)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吸引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活泼的发展。多年来,政治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一些学校对政治学科不重视,甚至认为只要识字都能够教政治,使学生认为政治是可学可不学的豆芽学科。可见,目前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状况非常严重,尤其是失去吸引力。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
(2)增强吸引力,调动学习兴趣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和追求。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就会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如果政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只是一味填鸭式地讲,则失去吸引力,将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政治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强吸引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的让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
三、尊重差生,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诚”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我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方法,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法本身就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毛泽东曾经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教学也一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从无知的此岸到有知的彼岸,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无知的此岸到达有知的彼岸的方法。当然,我们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并不是忽视或忽略教法,实际上好的教法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好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教法与学法应同步进行,这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应明确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世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没有穷尽,特别在这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学生也学不完。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而不是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予以指导,教师应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当作自己光荣的义务和责任。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激励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8-12.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兴趣
大家知道,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培养又何其难哉,具体到政治课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窃以为只要按照下述几方面的做法去操作,定能取得事豐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课教学需增强吸引力的依据
(1)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吸引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活泼的发展。多年来,政治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一些学校对政治学科不重视,甚至认为只要识字都能够教政治,使学生认为政治是可学可不学的豆芽学科。可见,目前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状况非常严重,尤其是失去吸引力。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
(2)增强吸引力,调动学习兴趣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渴望和追求。如果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就会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实现学习目标。如果政治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只是一味填鸭式地讲,则失去吸引力,将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政治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强吸引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不要急于讲课本内容,而可的让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讲讲我们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有哪些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发生,通过提问,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翻阅课本,学习知识的心理。
三、尊重差生,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诚”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我校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与过程,学生是这一活动与过程的主体,因此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学习方法,只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其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大。教师应明确教学方法本身就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毛泽东曾经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教学也一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从无知的此岸到有知的彼岸,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更要指导学生如何从无知的此岸到达有知的彼岸的方法。当然,我们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并不是忽视或忽略教法,实际上好的教法也是一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示范,好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实践中教法与学法应同步进行,这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应明确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世上的知识浩如烟海,没有穷尽,特别在这个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如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是永远教不完的,学生也学不完。教师最好的办法和最重要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应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教给学生”,而不是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导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交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学习方法予以指导,教师应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当作自己光荣的义务和责任。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激励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3:8-12.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