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结合”的哲学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年来,我们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的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
  
  一、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是矛盾普遍性,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这两者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二、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但这两个方面又是统一的,统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原理告诉我们:必须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坚持两个基本点,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三、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这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运用。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必须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而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
  
  四、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认为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而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邓小平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既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经济效能,又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五、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从而积极为经济基础服务,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六、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
  
  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基础,而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讲究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只有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
  
  八、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始终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共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九、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改革、发展、稳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缺一不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十、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需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量变质变的统一。新事物的成长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們说,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的,但新事物的成长必将经历长期的、艰苦曲折的过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必须长期奋斗、顽强奋斗、不懈奋斗。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一、引子    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作赘述。本文只就“天人合一”与色调谈几点心得,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二、“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语出《庄子·齐物论》,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一词最早由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到汉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主体内容之一的“
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不少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具体做法。笔者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学习不得法,有的三分钟热度,没能坚持下去……为此,笔者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一、言传    开学之初,初一的学生刚跨入中学的大门,对所有东西都
你有没有到过海拔4000米的高空?有没有出现头痛欲裂、呼吸急促的现象?这就是“高原反应”。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反应”。高三学习中,随着复习时间的拉长和难度的增加,学生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局面。“高原反应”是极其有害的,它会使学生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缺乏学习兴趣,感觉前景渺茫,怀疑已是“山穷水尽”,恨不得马上
后进生大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同学们瞧不上,老师们不重视。他们仿佛是久经干旱的小苗,渴望着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然而,我们往往把过多的关注和赞誉给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过多的不满和批评丢给了后进生。我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后进生本来灰暗的心里又蒙上一层阴影,使得后进生本来想向前迈的脚步又收回去。  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爱心和耐心并用,奏响转化后进生的乐章。我就多年的工作实际
高三历史教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已经异化成“升学的敲门砖”,其功利性掩盖了历史教学的其他功能。优化高三历史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生成知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摆到高三历史教师的面前,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刘良华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就是说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的人,而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
2008年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世界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春季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一系列金融机构面临危机的消息真正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波及各行各业,其危害程度堪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一员,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金融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了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魏书生也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我总觉得做教师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提高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确实当班主任很苦很累很烦,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意当班主任,认为当班主任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当班主任是有很大乐趣的,若干年以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往日之事历历在目,这无疑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而且在学生的记忆中,印象最深
刍议分层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韦海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因此,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内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应该承认并接受学生在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针对每一类甚至每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中呈现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材料片断: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据此材料设计的问题之一是资产阶级国家“蓝图”有哪些设计方案?正确答案应该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建立法治社会等内容。而在检查和批阅答案时,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力求教育活动同学生身心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需求相适应。和谐教育的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力求使教育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