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言传”,更重“身教”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dlf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不少学困生转化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具体做法。笔者认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学习不得法,有的三分钟热度,没能坚持下去……为此,笔者从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一、言传
  
  开学之初,初一的学生刚跨入中学的大门,对所有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对初中的一切还很陌生。无论在小学成绩好的还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小学时的学困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新的老师、同学面前,无不想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个个都想勤奋守纪、积极向上、名列前茅。老师在这个时候无论说什么,一般都是言听计从的。开学第一天,我就问同学们:
  “想不想取得理想的成绩?”
  “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
  “老师这儿有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学科的大门,并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同学们要不要?”
  “要!”学生们的回答响彻云霄。
  “要想取得成功……”我故意卖了个关子,没有急于说下去。
  “是什么呀?”我越是不急,学生们越急。你七嘴他八舌地催我快说。
  “真想听呀?”
  “真想!”
  “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就是: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我边说边把这四个环节工工整整地板书在黑板正中央,并要求学生记在语文书的扉页上,当堂给时间让他们记住。
  实践证明:抓住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恰到好处的“言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身教
  
  1.端正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效率,制约着学习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开学之初,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使他们学的东西牢固,基础打得好,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无疑会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我自己做事就从不马虎,总是一门心思的用于教学,潜心研究教材,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制适合本班学情的课件,下载对学生有益的材料,适时教育好学生。
  我的所作所为,学生们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的学生们学习态度都很端正,每次的阶段性测试不及格人数都是最少的,即使不及格,也绝没有超低分,偶有个别不及格,也总是分数接近及格的。
  2.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人节省时间,而且“好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本学期我着重从日常常规抓起,做好示范与引导。
  一节课从上课到下课,什么时间该干些什么,有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对此我从三大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一是课前两分钟,由语文课代表抽签请学生上台朗读曾经读过的美文,并有专人就朗读者、朗读的题目和内容,以及普通话进行评价及逐一登记,有一个轮回就进行评选,评选出的前十名学生都有奖品。奖品是一本印有大红“奖”字的本子,得到奖品的同学其喜悦之情是难以形容的,因为那是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肯定,这对他本人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他的自信心。二是课堂40分钟扎实有效。三是下课整理。教师每堂课并不因为铃声的结束而匆匆离开,而是请学生整理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并有专人负责检查。
  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既注重“言传”,更重“身教”。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学困生的成功转化将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
随着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高考的实施,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并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就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就找准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趋向的结合点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特别注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
2009年是江苏省实行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的第二年,对选修学科而言也是江苏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2009年的高考历史江苏卷在继承上择尽精华、推陈出新,发展上与时俱进、另辟蹊径。纵观全卷严谨大气,求真创新,形成了鲜明的苏派风格。但其难度陡然上升,给今后的历史高考教学带来新课题。    一、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分步推进    2009年江苏卷题型稳中出新无大变,题量略微增多无大碍,试卷难度以偏难
央视有一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中学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并布置了以此为主题的作文。这件事何以会引发如此大的震撼呢?恐怕是因为它在揭示一个伟大主题的同时,也触及了天下所有为子女者的内心之痛,即对伟大母爱报答的忽略。  虽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感恩仍是做人的起码修养。笔者认为,当今的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虽然局限于少数人和个别现象,然而其影响却不容低估
旧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将整个教学活动封闭在课堂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纵观新教材,无不直接显示出以生活逻辑为主,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的生活化。新教材这一特点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从传统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笔者结合自身对新教材的使用,
时间:2008年12月8日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片段一: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发现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硅谷”。由学生简单介绍硅谷的传奇故事。可以说,“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那么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教师导入新课后对学生们提出了学习任务:现在请你们阅读教材第51页的“活动与探究”,做下面的题目:  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你能从
现在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材料新颖、命题“活”,重点考查的是能力与方法。这正是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呢?    一、把握高考命题趋势,从能力出发。点拨为主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考查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学科主体内容,全面考查文科综合的四项基本能力: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的是第一和第三两种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个性教育实施途径探讨  邬云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品质和特征。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个性教育。对此,教育部在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
一、引子    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不作赘述。本文只就“天人合一”与色调谈几点心得,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    二、“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语出《庄子·齐物论》,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一词最早由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到汉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演变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主体内容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