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叙事曲Op.23的创作思想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抒情诗人,他用钢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因此被世人称之为“钢琴诗人”。叙事曲这一题材为肖邦首创,灵感来源自欧洲中世纪诗歌散文。第一号叙事曲Op.23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一首,创作完成于1835年,该作品以沙皇俄国侵略波兰为历史背景,用肖邦特有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深刻地刻画出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注,展现出了肖邦音乐中的波兰魂。
  关键词:历史;爱国;诗歌;精神;对比;音响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出生于波兰华沙。肖邦不仅是一位钢琴家或作曲家,他还是一位爱国者、民族英雄和抒情诗人。他在游历欧洲列国期间无时不刻都在思念祖国,他的创作多以波兰风格为主,音乐作品标题中就能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例如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波罗乃兹、玛祖卡等。
  叙事曲这一体裁来源自于中世纪的欧洲诗歌散文,称之为叙事诗,肖邦很好的将这一题材与钢琴创作融合到一起,众所周知,这是肖邦独创的音乐体裁。第一号叙事曲Op.23,1831年开始创作,1835年完成发表。肖邦创作的四首叙事曲,是受了波兰革命诗人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的启发而创作的,因此许多肖邦的研究学者都认为第一号叙事曲(Op.23)是在密茨凯维奇的叙事诗《康拉德·华伦洛德》的影响下写作的。
  一、 创作背景
  十九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是动荡不安的,政局错综复杂,大国的侵略从未平息,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民也在酝酿着新的革命,当时的波兰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法国统治者拿破仑在1807年组建华沙大公国,那时的波兰在各个大国强权的夹缝中间小心的保持着独立,恐惧和悲情充斥各地时,波兰仍处于孤立、偏远的和平中心。直到1814年至1815年间,维也纳会议重组分裂的欧洲,波兰遭受被奥地利、沙皇俄国和普鲁士瓜分的命运,波兰人民没有屈服,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争取着国家的主权独立。肖邦就出生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中。1831年当他抵达德国时听到噩耗,华沙再度沦陷,成为沙皇俄国的一个省。自此,波兰直到20世纪初,才又短暂的尝到独立的滋味。国家陷落与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令肖邦痛苦不堪,而Op.23叙事曲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肖邦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都倾诉在这首作品当中,可以说,这首叙事曲就是对当时作曲家本人心境的完整写照。肖邦是欧洲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音乐风格是独特的,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突出波兰东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的因素归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主流。
  二、音乐形象
  这首叙事曲取自诗文《康拉德·华伦洛德》,一篇爱国主义的史诗。肖邦以这篇故事为背景,映射当时波兰华沙起义的失败。这篇诗文叙述的是十四世纪时立陶宛人民反抗日耳曼骑士团入侵,这个历史故事和波兰所遭受的命运很吻合。立陶宛人沃尔特·冯·斯塔丁幼年被条顿人俘虏,在战争中同时被俘的立陶宛民间歌手哈尔班,暗中以爱国思想感化沃尔特,沃尔特在他的潜移默化下,爱国热情被点燃,他酝酿着复仇的大志。后来他娶了立陶宛大公的女儿阿尔多娜。夫妻二人以身许国,决心牺牲自己的爱情、幸福甚至生命和荣誉,来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二人悄悄离开立陶宛,阿尔多娜自愿以修女的身份,关在尖塔上的小屋里,直到死去。沃尔特改名换姓为康拉德·华伦洛德,回到了日耳曼骑士团。在日后对摩尔人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立了战功,取得了骑士团高层的信任,被任命为骑士团大总管。他掌握了大权以后密谋策划了诸多起义,与日耳曼人周旋,使其虚耗国帑,迫使日耳曼骑士团民穷财尽,一败涂地。后来事情终于泄露,他的立陶宛爱国者身份暴露,在沃尔特以叛逆罪被处死刑的前夕,他和尖塔上的阿尔多娜作了悲惨的诀别。
  《g小调叙事曲》Op.23的开头是缓慢的引子,两手齐奏一个庄严的曲调,这是故事叙述者的开场白,它把我们引进了悲壮的史诗气氛中去。第一主题是一个典型的叙事性主题,犹如心灵深处的圆舞曲,一开头就听到一个余音袅袅的音调,仿佛是说唱的老艺人哈尔班在拨动他的四弦琴。沉着而忧伤的旋律,时时发出叹息的声音,又像是在讲述一个被奴役的民族的苦难历史和艰苦岁月,以爱国思想来哺育在敌人营垒里长大的沃尔特。下面的连接部是第一、第二主题之间的桥梁。连接部不断地发展着一个短促的音调。这个音调的痉挛式的节奏,表现出焦急不安的情绪,并且热情渐渐高涨,变得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第二主题表现了另外一种境界:温和、明朗、充满抒情气息,象一首优美的歌曲。它好想是立陶宛少年沃尔特天真纯洁的心灵的写照。结束部是第二主题的补充。进一步抒发了婉转亲切、富于诗意的柔情。
  整首叙事曲的戏剧性结构是沿着一条线索发展的——從抒情性转向悲剧性,最终以华伦洛德牺牲的英雄形象而结尾。其中两个基本形象最初都是抒情性的,可以想象成是主人公对于家乡美好生活的描述,对于祖国大好河山波澜壮阔的景象描写。虽然第一个形象比较悲伤,第二个形象比较明朗,但两者不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好像是同一个艺术形象的两面,或是男女主人公对待事物的不同心境,而两者的派生关系更增强了它们的统一性。因此,作为戏剧性发展动力的,不是主要音乐形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各个形象本身性格的转变。主题升华的手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手法不仅是再现部的特征,也是展开部的特征。全曲的结构和调性虽是前后对称的,音乐形象的发展却越来越富于动力,最后悲剧性热潮达到了高峰。肖邦通过这个故事,其实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告白,他崇尚英雄主义,他认为自己就是华伦洛德的化身,虽然他漂泊在海外,但是心系祖国波兰,他多么希望华沙起义能够胜利,他期待着现实中能有一位华伦洛德的出现,所以这首叙事曲的确是集中反映了作曲家本人的爱国情操与崇高的个人境界。
  三、 表现手法与结构
  当乐曲的引子开始时,是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句话都是由双手平行八度弹奏完成。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回忆中;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般的音乐性质,这就像是故事的开场白。 呈示部包括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好象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作曲家本人运用了擅长的三拍子开始,就像心灵深处那跳动的圆舞曲,娓娓道来,把人们带入美好回忆,同时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是对华伦洛德深沉、多愁善感的性格描写。 副部的音乐形象从容、平静,并且温柔亲切。与主部一样,在诗一般动人的音乐韵律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心感情。它仿佛是对英雄性格的另一方面——从容、稳静的描写。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急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华伦洛德对民族灾难与国家命运耿耿于怀的内心波动。 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展开,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的悲剧结尾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展开部的开始就直截了当的凸显出英雄形象,同时标注为两个ff的力度记号,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他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空间。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部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的和声色彩,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 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作曲家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扩充,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就像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主题再次出现。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肖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续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像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华伦洛德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是被长期压迫灾难深重的波兰人民的革命呼声。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顶峰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骤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抗争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g小调叙事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漂泊在法国巴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斗争的精神力量。
  四、音乐精神
  肖邦在他一生的作品创作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人们绝对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相混淆。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的创作生活完全集中于钢琴这门乐器上,并且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了美的源泉。他也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要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处理中,装饰音与轻盈的经过句总是安排的很自然,就像是从骨子里面唱出来的。
  肖邦写过很多类型的作品,他的圆舞曲反映了日常人们生活沙龙里鲜艳色彩和娇媚姿态,他的马祖卡舞曲更是取材于波兰的民间舞蹈,显现出他内心里对于祖国理想的景色,四首叙事曲从波兰的革命诗人那里获得了启发,从而创作出独具波兰风格的作品,而第一号叙事曲Op.23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一种爱国的精神力量。他写作的波兰舞曲再现一种庄严的情感,这些舞曲都具有英雄性的曲调,颂扬着英勇的功绩,提醒着波兰同胞们记起祖先的光荣,加强了波兰人民渴望自由的愿望。《摇篮曲》、《B小调奏鸣曲》、《船歌》与两首协奏曲的创作不仅充斥着浪漫主义精神而且都透露着波兰爱国主义的情怀,在风格上是真正的抒情诗人。肖邦的小型的曲式作品还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十九首夜曲、四首即兴曲以及上面提到的波兰舞曲和五十五首玛祖卡舞曲,其中波兰舞曲与玛祖卡中,波兰元素的旋律特征和节奏对肖邦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它们都可以称之为是波兰的民族舞曲,用三拍子的节奏音型和民歌式的旋律写成,肖邦的旋律源自他从家乡带来的对祖国民间歌舞的回忆。肖邦严格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法国人,他的父亲来自法国,但是在他身上,母亲的血统最终占据优势,他出生在波兰,深爱着祖国,他的作品就是波兰历史与民族气质的写照,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风格的第一位伟大作曲家。
  参考书目:
  [1](英)埃斯蒂·奥加, 《肖邦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波兰)齐默尔曼, 《肖邦叙事曲集》 德国亨勒出版社  2000年
  [3] 刘春梅, 《枫丹白露之泪》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角色定位可能是个新话题,但必须明确,很值得研究。定位准确,才能明确职责范围,既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本身的成长与发展。本文探讨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指出了民办高职学校教师应定位为哪些角色和应具备什么素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一些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警惕。  关键词:角色定位;学生师长;教育者;管理者;管理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
期刊
摘要:舞蹈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舞蹈编导的技法创编,本文介绍了当前舞蹈编导技法编创技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巧教学方法,以期创造出更多能够引发人们思想共鸣的舞蹈作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舞蹈编导技法;编创技巧;舞蹈教育  引言:编创作为舞蹈导、演的基础,其思想灵感主要来源于编导人员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思想情感,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都设立的与舞蹈编导相关的专业,为提升学生的编创能力,在
期刊
摘要:翻译本质上是在进行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全球化背景下每一位世界公民所需掌握的能力。本文将从多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汉翻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语言和文化本是密不可分的一体,文化差异对不同语言间翻译的影响不可小觑。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
期刊
摘要:对于舞蹈学习来讲,舞蹈表演是以舞蹈学习为基础所展現出的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拥有非常好的表现力,而表现力是与舞蹈演员的文化修养以及舞蹈气质和舞蹈效果的呈现,具有密切联系的。为了能够使观众在观赏舞蹈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享受,需要就舞蹈演员本身的表现力进行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舞蹈演员;表现力;提升  一、前言  舞蹈表演本身属于一种形体表演艺术,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舞蹈演员,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想萌芽逐步成型的阶段,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细胞,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学生能因此受益无穷,不过小学生也有思想专注度不够,思维发散能力不足、基础薄弱等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运用趣味性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从而培养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绘画技巧、鉴赏能力等,可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趣味性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新
期刊
摘要: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对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历史课程中记忆性的知识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对其保持的学习兴趣容易降低,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将情境教学法使用到课堂中,能够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引导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方法  自教育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不断的涌入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主
期刊
摘要: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优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为高校教师、学生服务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尝试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新时期;教学管理;挑战;对策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面对不少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所面
期刊
摘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整体框架发布,提出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关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则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文章从英语课程设计角度探讨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学科;课程设计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讨论其实就是在探讨“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涉及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式
期刊
摘要:艺术设计要充分发挥色彩心理学的作用,依托色彩充分引发公众的联想,调动受众多感官的参与。色彩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新时期,设计师应从洞悉多元文化色彩的寓意、实现色彩与产品的契合和打造丰富多彩的广告设计等方面着手将色彩心理学渗透到艺术设计中,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艺术设计;运用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访谈法等方法对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瑜伽球训练对拉丁舞身体动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此论文,制定适合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同学瑜伽球训练的方案计划,探讨其对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身体动态稳定性的帮助。以赣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专项大二大三学生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人和实验组10人,分别进行不同的训练,实验组进行瑜伽球训练,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