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词和文本中飘来的乡愁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月是故乡明”专题,假如要你写一篇关于乡愁的文章,你会怎样写呢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举行全球征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主题歌歌词活动。假如你参加,你会怎样写呢你将写些什么呢
  一、为什么要记住乡愁(请联系《月是故乡明》专题,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我心归去》
  2.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乡土情结》
  3.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我们将失去今生今世的证据。——《今生今世的证据》
  二、记住乡愁,记住什么我们在思乡时,到底在思念什么呢
  1.回望我们所学的诗歌,乡愁是什么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乡愁是母亲、新娘;大陆;是故乡亲人的坟墓。
  2.回顾所学的文本里,乡愁又是什么
  (1)雨后什刹海的蜻蜓,梦里玉泉山的倒影。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美丽的青菜摊子。——《想北平》
  (2)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我心归去》
  (3)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栓牛的榆木桩,还有那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今生今世的证据》
  3.听听那些经典歌曲里,乡愁是什么
  《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我思念故乡的炊烟
  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
  我思念故乡的明月
  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
  噢——妈妈
  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注]乡愁是故乡的明月,青山的倒影;故乡的渔火,美丽的海螺;故乡的炊烟,赶集的牛车;故乡的小河,吱吱的水磨。
  总结:乡愁是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
  三、如何表达好乡愁呢如何让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又如何引发读者的共鸣呢
  1.对故乡有一往情深。没有感情,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了深情,就能“说尽心中无限事”。
  当然,要有情,就必须有一段生活经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所惦记的窗前寒梅一定和诗人有着难解的因缘,至少,诗人一定曾无数次凝望过。
  2.选取感受最深的材料。感受最深,一定蕴味无穷,也最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
  3.采用一些手法来抒发乡愁。
  《过故人庄》
  (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特等奖)
  我在外面流浪,回来时
  故乡瘦了一圈——
  墩子叔走了,门前的池水
  干了一半。
  屋后驼背的柳树
  头发散落了一地,
  老房子蹲在坟边,屋顶的白云
  仍在风中奔跑。
  这是一首现代版乡愁诗,诗人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弯曲的树干比喻成驼背;凋零的落叶比喻成头发;低矮的老屋比喻成蹲着的乡亲。总之,故乡就是一个衰老、沧桑的亲人。比喻手法不仅描绘出故乡的落后和凋弊的现状,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命运的关切和忧思。
其他文献
伏案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依然是那么的热血沸腾,依然是那么的倍受鼓舞,依然是洪钟大吕,震撼心灵。那到底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如此震天撼地,动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经久不衰,芳香久远的神奇呢?笔者认为,就是蕴含在词中的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其极的“大”字。  一、地域广大  长城内外,天苍苍;大河上下,野茫茫。千万里长空,千万里北国,旷远而空濛,大气而厚重。这里“千里”“万里”两词,承“
在新课改推动下,高中语文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对于教育事业具有很大的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三步曲”之充分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通过经验告诉我们在语
《鸿门宴》是《史记》名篇,节选自《项羽本纪》,在各版教材中均有入编。故事的开端,项伯“夜驰之沛公军”,劝张良“与俱去”,张良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为由,表达了自己不可背离沛公,独自逃生的态度。这个理由成立的前提主要在于“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根据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的译文,该句意为:我为韩王送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由此可知,“为
一、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的最初题名  《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赞其为“一本活的教育学”,还有无数教育界的同行将此书奉为圭臬。可以说,该书的教育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评价都止于这种认可。《爱心与教育》出自于教师李镇西的笔下,是一本探索素质教育的手记,大家自然而然把该书当作教育类著作来读。然而,读者却忽视了李镇西同时也是一名从小便怀揣着“文学
在教授《地球上的王家庄》一文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文中究竟谁是“神经病”?或曰:此文读不懂,莫名其妙,神经病也;或曰:“我”是神经病,因为我总是数不清有多少只鸭子,文中结尾也明确说我成了“神经病”;也有的认为“父亲”是神经病,因为父亲总是表现出与王家庄人不同的面貌,王家庄人也如此称呼他。更多人在主旋律的解读模式下,“睿智”地认为“王家庄人”才是神经病,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  一、以文
中考语文命题以其广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典雅的文化引领着语文教师去拓宽语文复习的广度与深度,去挖掘语言运用的诗意与张力,去思考语文素养的温度与远度。还语文复习以本来面目,让学生跨过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三重门,必能使语文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一重门:积累语言——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母,是语文复习之源,抓好源头,语文复习才能源远流长。  首先是字词的音形
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布局”是为了解决任务驱动型作文“形似”的问题。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布局规律,任务驱动型作文也一样。所谓“形似”,就是文章的结构外形要像那种文体文章的“样子”,要符合那种文体文章的结构布局的要求。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呢?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布局可用五个字来概括:引、立、议、联、结。  1.引。即引用作文材料。方法是,简练、概括地整合作文
在新课标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必考题,一般都是以3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9分,且置整张试卷之首,其重要性和关键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广大考生心虚而头疼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们拟从考试大纲、考题特点、解题思路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给2016年高考备考的广大考生些许帮助。  一、考试大纲——复习备考的导航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
本着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优势,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功能特点,2017年语文版初中教材做了新的修订。此次新修订教材的課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既做到减量提质,又十分重视古诗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新版教材,如何把教材修订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探索。在
《兰亭集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其文在思想、语言上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一、二自然段写景,美点纷呈,学生容易品味领悟;三、四自然段段写痛和悲,对“生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一大困惑,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文本,怎样突破重难点,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体悟到文章的美,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打造成极具冲击力的设计。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读是课堂的灵魂。《普通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