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视 不仅仅是看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技术教育作为突破传统教育的新型模式,正以强势、快速的发展形势向纵深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其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目前,全国各大中小院校,也在极力地把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以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a
  关键词:校园电视 电视制作 技术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进入学校,校园电视由此产生。校园电视,是电视的一个地域性概念,其主要参与者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宣传教育、教学科研、精神文化娱乐服务的重要工具。
  一、校园电视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校园电视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不同于传统的单调讲授,符合学生的接受意愿,刺激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大脑皮层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2.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能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参与一方,无法在事后以第三人的身份去观察、分析和总结。为什么象棋、围棋比赛后都有复盘这一环节?这种事后以旁观者的身份回顾、复习,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校园电视节目,尤其以学生为主体拍摄制作的,事后的观看、讨论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学生面对以自身为主的认知材料,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被充分调动,从以前的“看电视”变成了“做电视”“怎样做得好”,真正成为了校园电视的主人,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突破课文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些教学环节中的重点、难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单纯的语言无法让学生体会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给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电视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其感染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校园电视误区
  目前各层次的教学都在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的整合,然而事实上,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各种公开课、赛课活动中多种媒体设备的使用却屡见不鲜。多媒体设备教学的有效性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更多的只是为了在公开课中体现现代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样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少误区。
  1.电视技术取代教育艺术
  教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是教育者自身修养与知识才能的综合体现。如果教育者仅仅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手段去实现所谓的教育,那只是把教育的实施当成了一种技术的应用。教育技术只能是教育艺术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服务于教育艺术,不能独立于教育艺术之外。只有恰到好处地应用教育技术,才能使教育艺术至善至美。这不仅仅是校园电视的使用误区,其他现代教育方式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误区。
  2.看电视有利于学生创新
  校园电视直观形象,创设了外部情境,弥补了教育教学的某些不足,也容易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然而,语言文字如果真正地打动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情感,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也许他们各自构筑的内心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将有着更多的参与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的简单观看会影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比如一段景物描写,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构造自己的空间,再依照课文的描述去品味作者所描绘的图景。如果先向学生放映一段相关的景致,也许学生们的头脑里就只有一幅电视里的画面了。这不是夺走了本来属于学生们的那一份创造吗?
  3.电视促进互动
  单纯看电视对于观众来说,不具有互动性,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国外教育机构做过研究和统计,过多地欣赏电视,尤其是处在语言发展期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语言思维障碍。如果校园电视不能产生互动效应,电视就相应地扮演了影视角色,对学生的语言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常听一些家长和老师抱怨,学生不会说话,不善语言表达,这实际上和现代的“影视现象”不无关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扬长避短,参与电视制作
  针对以上校园电视应用中的弊端和误区,我们应该认清校园电视和教学的关系,认清电视的利弊,扬长避短,让学生参与校园电视制作,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从栏目的策划、采访到摄像、主持都将活跃着学生的身影。
  1.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就是做以前没有做出的,就是在以往成果上的超越。
  通过具体的电视节目的制作,老师和学生对能力有了正确具体的认识,明白了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强弱;明白了学生在不受课业束缚的舞台——校园电视节目中可以驰骋想象,创新制作。
  我们把校园电视节目的制作定位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节目制作,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宽阔的视野,聪敏的悟性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2.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是指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与搭配,是在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合力。节目策划与制作,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显然是很高的。
  在校园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过程中,学生要参与包括策划、导演、采访、拍摄、写作、编辑、主持、播音、表演,以及临时演员与工作人员选聘、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实践工作,对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以主持人为例,台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临场应变的能力、调动现场气氛的能力——这些能力往往是学生自身素质与学科能力的交叉渗透,在一次又一次主持大小节目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仅主持人,其他如参与制作和配合制作节目的同学,嘉宾、现场观众,都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提升。
  此外,校园电视的制作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往,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真正的“能力”应表现为“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这是实践的能力观,与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念正相一致。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我们的校园电视节目制作工作要为学生的教育提供素材,给学生的特长搭建舞台,让校园电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兰陵小学
其他文献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观,这也正顺应历史新课程改革时代潮流。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
摘要:语文教学复杂而又系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拓展思维,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取舍     语文教学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不论是对教学目标,还是对教学的重难点,都必须做出适当的筛选、正确的取舍。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最忌讳不公平。“一碗水端平”,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教育实践中,优生和差生不能平等享受老师对待的现象比比皆是:优生,因其成绩好,老师就偏爱,学习上开“小灶”,耐心辅导,勤于指点,真可谓尽职尽责;优生,因其表现好,老师就偏听偏信,多行方便。即使犯了错误,老师也尽量原谅,以至庇护。而差生呢?因其成绩差,老师就认为是“朽木不可雕”“天生的大笨蛋”“不可救药”,上课从不提问,课后更不过问,
摘 要: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包含了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方法,它不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协作和互动。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过去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参与教学 创新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对熟悉或已经认识到的问题,从新角度、新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挖掘教材,激活创新火花  小学语文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创新精神的物:万里长城、兵马俑、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在高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高度重视教师角色转变和课堂教学两大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
所谓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在提倡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我深深体会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矫正教师心态,正确使用必要的心理知识,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四个我体会较深的心理效应。    一、弹簧效应    心理学认为,焦虑对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具有一种“弹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