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摆在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在高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高度重视教师角色转变和课堂教学两大方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简单、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应用意识薄弱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笔者认为教师角色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转变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
  1.观念的转变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我们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真正内涵,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2.教法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试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平台,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条件,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3.知识的更新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教师须认清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的转变工作。
  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数学知识的传授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分类归纳、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
  1.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函数思想的实质是提取问题的数学特征,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提出数学对象,抽象其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很明显,只有在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判断等一系列的思想过程中,具备有标新立异、独创性思维,才能构造出函数原型,划归为方程的问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结合,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结合的转化,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人的思维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等价转化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是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应是充分必要的。转化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每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
  2.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要途径
   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解题练习,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想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①注意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时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解题的过程中就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联想提取相关知识,调用一定数学方法加工、处理题设条件及知识,逐步缩小题设与题断间的差异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运用化归思想的过程,解题思想的寻求就自然是运用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②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典型问题中的运用。例如选择题中的求解不等式x≥,虽然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求解,但若用数形结合,转化为半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变得非常简单。③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这种对习题灵活变通、引申推广的做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抽象性。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现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教学素质的提高,那么作为一项艰巨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体育“新常态课堂”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根据教学实际及学生的运动实际,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展开教学创新,对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法引导、教学训练形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新常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56-
我看过这样一则记载:说苏东坡在翰林院的时候,有一个募友善于唱歌。一次,苏东坡问他:“我的词比柳永怎样?”这位幕友回答说:“柳郎中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弹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高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位幕友的意思是:柳词和苏词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柳词婉约,苏词豪放。从现代美学的观点看,柳词善于表现秀美,苏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观,这也正顺应历史新课程改革时代潮流。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枯燥为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乐学乃至学而不倦,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
摘要:语文教学复杂而又系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拓展思维,实现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取舍     语文教学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要求教师在一节课中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不论是对教学目标,还是对教学的重难点,都必须做出适当的筛选、正确的取舍。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从语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育最忌讳不公平。“一碗水端平”,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在教育实践中,优生和差生不能平等享受老师对待的现象比比皆是:优生,因其成绩好,老师就偏爱,学习上开“小灶”,耐心辅导,勤于指点,真可谓尽职尽责;优生,因其表现好,老师就偏听偏信,多行方便。即使犯了错误,老师也尽量原谅,以至庇护。而差生呢?因其成绩差,老师就认为是“朽木不可雕”“天生的大笨蛋”“不可救药”,上课从不提问,课后更不过问,
摘 要: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包含了合作、竞争和个人自学三种学习方法,它不但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协作和互动。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过去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 参与教学 创新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对熟悉或已经认识到的问题,从新角度、新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势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它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挖掘教材,激活创新火花  小学语文教材里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创新精神的物:万里长城、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