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与现代教学设备的融合分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123456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走向灵活和开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中等学校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达到拓宽学习途径和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英语教学;有机融合
  一、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进行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探究式、创造式、最优化等教学方法体系,并使之不断现代化,教学媒体用幻灯、电影、录音、最像、投影、电视、激光视盘、计算机、多媒体、卫星教育、远程信息网络等。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改变。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再现、集成、交互、扩充、虚拟等功能。
  二、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学习科目骤然增多,单科知识点难度增大,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都给初中学生带来较大挑战。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和不满情绪正重,选择一种合适的英语教学方式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有机融合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但是,究竟该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达到有机融合呢?
  (1)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授课手段,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很多能力是多媒体技术所不能比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是否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2)注意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学生的疲惫心理,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无法实现。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频度,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多媒体设备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
  教师应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根据自身教材的要求,合理地选择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类型。例如,注重发音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利用音响设备,注重记忆的教学内容使用PPT等。只有合理选择相应的多媒体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以多媒体为支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是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化难为易,寓教于乐。例如:语法课枯燥乏味,学生们毫无兴趣可言。运用多媒体辅助讲解,把句中的主、谓、宾制作成活灵活现的Flafih动画,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以小游戏、捉迷藏、找房子等形式加入其中,真正实现了教学由老师的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化。充分利用和拓展学生已经发展起来的感性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逼真的情景再现,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把学生融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生环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可使课堂内容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使学生生的思维状态自然而然地进人教学思维环境中,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外语教学将声音、图画与文字有机地集成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兴趣是求知的起点。兴趣可以激发情趣,培养意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如乐之者。这就需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会学”,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多媒体技术的另一特点就是其集成性,即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这一特点有利于形成对学习者感官的刺激。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刺激反应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更要合理使用,使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媛霞.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4).
  [2]石虹.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整合[J].学周刊,2011(32).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情境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将微课很好地融入到物理情境教学中,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本文将由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微课;物理;情境教学  一、研究背景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摘 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内容的兴趣,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情商”来增强教育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情景教学;创设兴趣  中学体育课程是广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体育
摘 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社会教学过程中。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其具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致,而且能够确保学生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小学语文课程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故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掌握好与多媒体相关的技术,并能够将这种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然而在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数字资源,使它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能成倍地增加,构成教学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反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语文现象、过程、状态的观察、感知、理解,达到语文教学最优化的境界。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多媒体数字资源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数字资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教学创新的需要,运用好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提高效率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了人们近年来在教育中关注的热点。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
摘 要:新课改的要求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结合时,由于面对不同的学科内容,因此可采取的方式也相对较多。现阶段,存在部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与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信息
摘 要:新时代下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其中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最为广泛,而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认清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并积极应用,规避信息技术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的弊端是非常紧迫的事情,只有这样积极的探索并且学会对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进行改革,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帮助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保持活力以及兴趣,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中
隨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任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1激发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