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是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并且希望通过提早预知来趋利避害。大量的预言家也应运而生,从摩西到诺查丹玛斯,无一不是神通广大之人。古代预言家被称为占卜师或算命先生,现代预言家则常常被冠以未来学家或者经济学家的头衔。
一、失败的预言
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未来人类将无钱发动战争。这一错误预测似乎为今后两百年内人类不能正确预测未来定下了基调。
1823年,爱尔兰科学家戴奥尼夏·拉德纳预测,“高速铁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乘客乘坐高速火车时无法呼吸,会窒息而死。”他还坚持认为,“探月的梦想就像乘蒸汽轮船横跨多风暴的北大西洋一样,不可能实现。”
1876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卢瑟福·B·海斯问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这的确是个令人惊讶的伟大发明,但会有人用吗?”
1898年,药物学家海因里希·德莱赛宣布,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替代吗啡的不上瘾镇定剂,名叫海洛因。
19世纪美国作家约翰·海伯顿预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不存在不快乐的婚姻,因为那时的法律将非常严厉,任何身体、精神或经济上不具备资格的婚姻将不获批准。”
1902年,H·G·韦尔斯也对未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未来,潜艇根本没有发展前途,艇上工作人员会窒息而死,潜艇只能成为漂在海上的废物。”不过,他预测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互联网。
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米利肯的预测更不靠谱,他认为,“人类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1929年,耶鲁经济学教授费舍尔表示,“股价会永远保持在高水平”,但没过多久便发生了华尔街金融风暴。
经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四十年代的世界大战之后,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预测。
1959年,美国邮电部长萨默菲尔德表示,人类在实现登月梦想之前,我们就应该能够使用制导导弹发送邮件了,从纽约到澳大利亚应该不到几个小时,未来的世界将是导弹邮递。
1966年,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表示,“到2000年时,房子都能飞起来,因此整个社区到了冬季都能迁徙,搬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新生活。”
1966年,科科·香奈尔评价超短裙:“它就像一个糟透了的笑话,是不会流行下去的,何况冬天就要来了。”
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2007年的12大失败预言,其中11条与财经相关。
1.“科克里安(Kerkorian)可能会放弃作为商业活动家的努力。”——晨星分析师JOHN NOVAK,2006年11月。
现实:2007年,尽管已达90岁高龄,亿万富翁投资者科克里安仍然试图收购克莱斯勒和炼油公司Tesoro。
2.“媒体对于任天堂Wii的热情已经开始消退,Wii已经使人厌倦。”——视频游戏专栏作家TYLER TODD,2006年10月14日。
现实:媒体在2007年对Wii仍然表示看好,购买Wii的玩家仍然排起长队。
3.“亚马逊的股价已经透支未来。”—— Caris &; Co.分析师TIM BOYD,2006年10月26日。
现实:BOYD给出这份报告时亚马逊股价为38.5美元。然而2007年12月17日,亚马逊股价已经涨至85.09美元。
4.“我们预期次贷市场的问题不会蔓延至经济其他领域及金融市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
现实:伯南克发表这一言论三个月后,全球性的信贷危机爆发了。
5.“进入2007年以来,我们处于很好的位置,能够通过行业的长期增长获利。”——E-Trade Financial首席执行官MITCHELL CAPLAN,2007年1月18日。
现实:到12月中旬,糟糕的投资使得E-Trade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而CAPLAN早在1月29日就已经辞职。
6.“我们目前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的汽车公司进行运营,未来我们可以看见巨大的利润。”——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DIETER ZETSCHE,2006年7月27日电话会议。
现实:今年5月14日,私募股权机构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克莱斯勒集团80.1%的股份,宣告了并购的失败。
7.“班克罗夫特家族将会十分坚决的反对将《华尔街日报》出售给默多克。”——瑞银分析师BRIAN SHIPMAN,2007年5月9日。
现实:班克罗夫特家族于8月1日宣布以56亿美元的价格将《华尔街日报》的发行方道琼斯出售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8.“尽管受到许多学者、华尔街分析师和其他媒体人士的质疑,房屋销售的稳定增长将推动房价上升。”——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DAVID LEREAH,2007年1月10日。
现实:房价持续恶化,下跌幅度比许多分析师此前预期的更大。
9.“公司必须通过履行他们对于政府和消费者的义务才能生存,Mattel是其中之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发言人JULIE VALLESE,2007年7月。
现实:就在这一言论发表之后不久,玩具销售商Mattel因质量问题召回了数百万玩具。
10.“坐稳了,准备好上涨。日本市场的所有板块都将出现强劲反弹。”——《商业周刊》,2006年12月25日。
现实:2007年对于日本市场投资者是糟糕的一年。到12月中旬,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7%。
11.“中期来看,油价很有可能维持在每桶40美元。长期来看价格则将会在25至30美元。”——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LORD BROWNE,2006年6月12日。
现实:2007年的平均油价超过每桶70美元。
二、预言阻碍了我们的投资
1、预言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月的星座运势如何?明天的股市行情怎么样?今年会不会加薪?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些问题里总有你迫切想知道答案的。
预言作为一种无形的、具有风险的、概念式的消费品行销于市,其最大的市场来源于未来是个不可知和不可控的世界,有两句话正在流行:一、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二、你必须知道任何事情。一个物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不仅刺激着各种预言的产量,甚至于催生着预言的变种:“幻觉”,它提供一种假想、一种预期、一幅画卷、一种精神满足。
人们总是希望找到未来的答案,并且对有利于自己的预言抱有希望。哪怕这个预言再渺茫,也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万一这是真的呢?”用不确定性来帮助自己相信一个预测,人类就是如此矛盾。
2、凭什么相信预言家:最早的心理学家也许就是“先知”和“算命先生”,他们总能抓住你在意的事。
一般人很容易被一个成功的预言所迷惑,因为在窥探未来的过程中,有一种催眠式的诱惑,尤其在金钱领域中更是如此。一个连续几年都有过正确预言的预言家,将会吸引一大批追随者,在某些情况下,追随的人是那么多,以至于预言者的预言有时候真的会实现。
研究表明,预言家们之所以成功得到人们的信任,并非因他们常常作出正确的预言,而是因为人们总对那些实现了的预言印象深刻。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莱维特坦言:“做一个预言家很容易。你做25次预测,然后只谈论其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预测。”
3、别把你的钱押在别人的预言上
股市具有经济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投资界有一个比喻:预测就是计算机加水晶球。对未来的预测通过两种途径推导得出: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而归纳或者先有一个灵感再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而不管何种途径得出的结论都不乏大量失败的案例。
今年年初,绝大多数机构以及包括本刊在内的媒体都没有预见到A股市场会经历如此惨烈的下跌。最开始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业绩增长”,现在最常听到的词则是“大小非解禁”。股市预言家口中的“底”也越来越低,原来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股市中预言失败是家常便饭,07年初对A股市场的机构预测少有看到4000点以上者。美国证监会对纳斯达克股灾做过特别调查,发现崩盘前一个月内各大投资银行推出的400多份研究报告中,建议卖出的只有5份。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欧文·费雪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技术分析中的预测同样只能作为参考,沉迷其中往往导致血本无归。91年开始炒股的金小新(化名)向记者讲述她炒股的种种经历时不胜唏嘘:“当时波浪理论充斥报刊杂志,成为最热门的技术分析。我学得很用功,比当年高考还勤奋。每周的《股市动态》上各位股评们也在不停数浪,从1浪数到C浪,浪浪不落下,浪浪都落空。大家数浪数到7月底,深圳综合指数跌破200点,上证指数也跌到777点。我手中的发展股票跌到了19元。我进入股市两个月,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倒亏损6000多元”金小新最大的挫败感在于按照技术分析进行操作的结果常常是追涨杀跌,将股票卖在地板上。“经历过好几次从盲目自信到被市场抽耳光,也学习过各种分析方法。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任何技术分析都是一种规律统计。人们从大量股价运动现象中用统计的方法总结出一些规律,以此来帮助自己判断价格趋势的方向是改变还是继续。但是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关键,转而把技术分析当成预测价格会波动到某个具体位置的武器,并且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投资中虽然常常包含对未来的预期,但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永远都不要把自己的钱押在别人的预言上。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机构或者个人掌握了某条实现可能性极大的内幕消息(比如下个月要上调印花税),他们不会公开秘密而把赚钱的机会拱手送人。事实上就连最专业的机构也难逃预测失败的苦果:1998年美国最著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于对市场错误预测而导致巨额亏损,以被收购而结束了其在投资界短短的寿命。TIPS: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其成员包括名牌大学教授,前联储官员,著名投资银行的明星交易员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证券界的顶级人士而闻名。拥有众多超级明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重要的一条投资策略叫“比较价值投资”,他们利用经济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共同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捕捉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种价格之间的差别,当差别被发现后,他们就买入被“低估”的金融产品,同时卖空被“高估”的金融产品。
4、有时给出正确建议的预言家更可怕
预言家们有时也会有正确的预测,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是危险人物。因为预言家从不会告诉你:他的提示可能是错的。1987年股灾前一位女性分析师预言说会发生股灾,建议客户提前卖出全部股票。股灾后她因声誉鹊起而独立开业,此后却再也没有做过正确的预测,被称为华尔街的“傻大姐”。正确的预测也许只是运气,错误的预测则由那些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买单。
金小新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94年的时候一个朋友在我的鼓动下把钱投进了股市,那也算是我炒股经历中的一个奇迹,我们两个傻大胆抄了96点的历史大底。股市一路走牛,我开始游说家人和亲戚拿钱给我炒股票,朋友的奇遇成了现身说法。还没有等我从成功的喜悦中醒过来,股市又急转直下。我被之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投资之道,我以为是市场错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及时止损,还在反复追涨杀跌。1995年春季我第三次破产,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亏掉了20万。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想到亲戚们看着我的时候脸上各种各样的表情,我就掉眼泪。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不能预测,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因此不要相信任何未卜先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最好能摆脱听信预测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绝不要把经济学家、市场顾问或其他金融预测家的话当真。的确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而规律是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你只能在规律中寻找出大概率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每个预言家总是有正确的时候,也有错误的时候。一般而言,谁也无法事前判断未来会如何。每当股市下跌时,市场上就会充斥着三种声音:熊来了!牛市未变!现在是震荡市!为了能够判断未来,你就得对预言家的预测做出预测。如果你预测得很准,自然就不需要依靠预言家。如果你并不擅长预测,你自然也不能完全迷信预言家所说的任何事。因此,你不妨还是忘了试图预见未来的这件事。
三、投资不相信预言
在投资学里,对市场的判断与可靠度联系在一起。可靠度是指通过某个交易系统或者分析模型来判断未来市场走向的准确率,如果十次预测有九次正确,可靠度就是90%。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可靠度在投资中究竟有多重要。
假设投资者A在外汇市场上有一个准确率为90%的交易方法,平均每次成功交易的盈利为投资额的10%,失败交易的平均损失为投资额的100%(清仓)。则期望收益=90%×0.1+10%×(-1)=-1%。因此这是一个在90%的时间里都能作对,但最终投资者会赔掉所有钱的系统。预期理论(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根本上认为一般人都是在亏损上冒险而对利润很保守。这种大部分时候赢钱却最终亏损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屡屡出现,人们喜欢在股票盈利10%的时候迅速抛出,在股价腰斩之后又想起长期持有。
查尔斯·勒伯和大卫·卢卡斯在《技术交易商期货市场计算机分析指南》中对入市做了如下研究。他们在做历史性检验时,使用了各种类型的入市信号(包括随机入市、趋势跟踪、波段操作等)来进入市场,而退出市场策略相同。结果实验表明的其他入市方式的大多数指标的表现都没能胜过随机入市——包括非常流行的所有的摇摆指数和各种移动平均交叉组合指数。
各种技术分析方式都有其成功实践者,但这种成功往往不能简单复制,某些技术分析方法甚至相互矛盾。当股价上涨时,波段操作和价值投资者会想到卖出,而趋势跟踪者会选择买入。对金融市场大量的研究表明,与预测市场走向相比。投资中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控制仓位、止损、止盈。
投资四步走
1、预测市场
对市场的分析并非毫无用处,有精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跟踪、基本面分析、价值交易、波段交易、跨市分析等方法中找出能切实提高自己预测准确率的来设计交易系统,并提早对预测失败想好对策。通过神秘数字、周易等方法来预测市场是缺乏依据的行为,在市场下跌后还坚持不止损更加危险。面对各种专家预言不要盲从,分析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更有助于投资水平的提高。
2、控制仓位
控制仓位直接降低了风险,股价在熊市中可能腰斩,一个能承受本金20%损失的人应当只把40%的钱投入在股市。控制好仓位就是指,一般不要满仓操作,特别是大盘行情高涨,你的股票高价时,特别要注意留一部分资金,以防万一崩盘的风险,那时即便无法及时从飞流直下的股市中抽出来,也可以在低位中用留下的闲置资金购入已被之前套牢的股票,以此平衡。
3、止损
华尔街顶尖投资人威廉·欧奈尔曾经说过“股市中赚钱的全部秘诀就是在你已经错了时,尽可能地少赔钱。”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著名的无疑是 “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想想前文提到的案例,如果投资者A在亏损20%的时候及时止损,他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就是7%而非-1%。
4、止盈
与止损对应,止盈就是获利后在目标价位退出市场。如果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止损退出),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的利润尽可能多,返还的尽可能少。获利退出机制多种多样,有些是追求低风险固定利润,有些是追求尽可能大的利润。止盈同样是投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预测及预测学最原始,最笨拙,但是也最持久不衰的方法是对一系列奇怪事件的记录。水晶球不适合理性投资者,交易的黄金法则是“截住你的亏损、滚动你的利润”。
一、失败的预言
179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未来人类将无钱发动战争。这一错误预测似乎为今后两百年内人类不能正确预测未来定下了基调。
1823年,爱尔兰科学家戴奥尼夏·拉德纳预测,“高速铁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乘客乘坐高速火车时无法呼吸,会窒息而死。”他还坚持认为,“探月的梦想就像乘蒸汽轮船横跨多风暴的北大西洋一样,不可能实现。”
1876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卢瑟福·B·海斯问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这的确是个令人惊讶的伟大发明,但会有人用吗?”
1898年,药物学家海因里希·德莱赛宣布,他发明了一种可以替代吗啡的不上瘾镇定剂,名叫海洛因。
19世纪美国作家约翰·海伯顿预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将不存在不快乐的婚姻,因为那时的法律将非常严厉,任何身体、精神或经济上不具备资格的婚姻将不获批准。”
1902年,H·G·韦尔斯也对未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未来,潜艇根本没有发展前途,艇上工作人员会窒息而死,潜艇只能成为漂在海上的废物。”不过,他预测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互联网。
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米利肯的预测更不靠谱,他认为,“人类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1929年,耶鲁经济学教授费舍尔表示,“股价会永远保持在高水平”,但没过多久便发生了华尔街金融风暴。
经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四十年代的世界大战之后,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预测。
1959年,美国邮电部长萨默菲尔德表示,人类在实现登月梦想之前,我们就应该能够使用制导导弹发送邮件了,从纽约到澳大利亚应该不到几个小时,未来的世界将是导弹邮递。
1966年,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表示,“到2000年时,房子都能飞起来,因此整个社区到了冬季都能迁徙,搬到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新生活。”
1966年,科科·香奈尔评价超短裙:“它就像一个糟透了的笑话,是不会流行下去的,何况冬天就要来了。”
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2007年的12大失败预言,其中11条与财经相关。
1.“科克里安(Kerkorian)可能会放弃作为商业活动家的努力。”——晨星分析师JOHN NOVAK,2006年11月。
现实:2007年,尽管已达90岁高龄,亿万富翁投资者科克里安仍然试图收购克莱斯勒和炼油公司Tesoro。
2.“媒体对于任天堂Wii的热情已经开始消退,Wii已经使人厌倦。”——视频游戏专栏作家TYLER TODD,2006年10月14日。
现实:媒体在2007年对Wii仍然表示看好,购买Wii的玩家仍然排起长队。
3.“亚马逊的股价已经透支未来。”—— Caris &; Co.分析师TIM BOYD,2006年10月26日。
现实:BOYD给出这份报告时亚马逊股价为38.5美元。然而2007年12月17日,亚马逊股价已经涨至85.09美元。
4.“我们预期次贷市场的问题不会蔓延至经济其他领域及金融市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
现实:伯南克发表这一言论三个月后,全球性的信贷危机爆发了。
5.“进入2007年以来,我们处于很好的位置,能够通过行业的长期增长获利。”——E-Trade Financial首席执行官MITCHELL CAPLAN,2007年1月18日。
现实:到12月中旬,糟糕的投资使得E-Trade成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差的股票。而CAPLAN早在1月29日就已经辞职。
6.“我们目前能够作为一个整体的汽车公司进行运营,未来我们可以看见巨大的利润。”——戴姆勒克莱斯勒董事长DIETER ZETSCHE,2006年7月27日电话会议。
现实:今年5月14日,私募股权机构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以7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克莱斯勒集团80.1%的股份,宣告了并购的失败。
7.“班克罗夫特家族将会十分坚决的反对将《华尔街日报》出售给默多克。”——瑞银分析师BRIAN SHIPMAN,2007年5月9日。
现实:班克罗夫特家族于8月1日宣布以56亿美元的价格将《华尔街日报》的发行方道琼斯出售给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8.“尽管受到许多学者、华尔街分析师和其他媒体人士的质疑,房屋销售的稳定增长将推动房价上升。”——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DAVID LEREAH,2007年1月10日。
现实:房价持续恶化,下跌幅度比许多分析师此前预期的更大。
9.“公司必须通过履行他们对于政府和消费者的义务才能生存,Mattel是其中之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发言人JULIE VALLESE,2007年7月。
现实:就在这一言论发表之后不久,玩具销售商Mattel因质量问题召回了数百万玩具。
10.“坐稳了,准备好上涨。日本市场的所有板块都将出现强劲反弹。”——《商业周刊》,2006年12月25日。
现实:2007年对于日本市场投资者是糟糕的一年。到12月中旬,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7%。
11.“中期来看,油价很有可能维持在每桶40美元。长期来看价格则将会在25至30美元。”——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LORD BROWNE,2006年6月12日。
现实:2007年的平均油价超过每桶70美元。
二、预言阻碍了我们的投资
1、预言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月的星座运势如何?明天的股市行情怎么样?今年会不会加薪?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些问题里总有你迫切想知道答案的。
预言作为一种无形的、具有风险的、概念式的消费品行销于市,其最大的市场来源于未来是个不可知和不可控的世界,有两句话正在流行:一、未来什么都可能发生;二、你必须知道任何事情。一个物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不仅刺激着各种预言的产量,甚至于催生着预言的变种:“幻觉”,它提供一种假想、一种预期、一幅画卷、一种精神满足。
人们总是希望找到未来的答案,并且对有利于自己的预言抱有希望。哪怕这个预言再渺茫,也会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万一这是真的呢?”用不确定性来帮助自己相信一个预测,人类就是如此矛盾。
2、凭什么相信预言家:最早的心理学家也许就是“先知”和“算命先生”,他们总能抓住你在意的事。
一般人很容易被一个成功的预言所迷惑,因为在窥探未来的过程中,有一种催眠式的诱惑,尤其在金钱领域中更是如此。一个连续几年都有过正确预言的预言家,将会吸引一大批追随者,在某些情况下,追随的人是那么多,以至于预言者的预言有时候真的会实现。
研究表明,预言家们之所以成功得到人们的信任,并非因他们常常作出正确的预言,而是因为人们总对那些实现了的预言印象深刻。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莱维特坦言:“做一个预言家很容易。你做25次预测,然后只谈论其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预测。”
3、别把你的钱押在别人的预言上
股市具有经济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投资界有一个比喻:预测就是计算机加水晶球。对未来的预测通过两种途径推导得出: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而归纳或者先有一个灵感再去寻找证据来证明。而不管何种途径得出的结论都不乏大量失败的案例。
今年年初,绝大多数机构以及包括本刊在内的媒体都没有预见到A股市场会经历如此惨烈的下跌。最开始我们耳熟能详的是“人口红利、人民币升值、业绩增长”,现在最常听到的词则是“大小非解禁”。股市预言家口中的“底”也越来越低,原来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股市中预言失败是家常便饭,07年初对A股市场的机构预测少有看到4000点以上者。美国证监会对纳斯达克股灾做过特别调查,发现崩盘前一个月内各大投资银行推出的400多份研究报告中,建议卖出的只有5份。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欧文·费雪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技术分析中的预测同样只能作为参考,沉迷其中往往导致血本无归。91年开始炒股的金小新(化名)向记者讲述她炒股的种种经历时不胜唏嘘:“当时波浪理论充斥报刊杂志,成为最热门的技术分析。我学得很用功,比当年高考还勤奋。每周的《股市动态》上各位股评们也在不停数浪,从1浪数到C浪,浪浪不落下,浪浪都落空。大家数浪数到7月底,深圳综合指数跌破200点,上证指数也跌到777点。我手中的发展股票跌到了19元。我进入股市两个月,不仅没赚到一分钱,反倒亏损6000多元”金小新最大的挫败感在于按照技术分析进行操作的结果常常是追涨杀跌,将股票卖在地板上。“经历过好几次从盲目自信到被市场抽耳光,也学习过各种分析方法。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任何技术分析都是一种规律统计。人们从大量股价运动现象中用统计的方法总结出一些规律,以此来帮助自己判断价格趋势的方向是改变还是继续。但是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关键,转而把技术分析当成预测价格会波动到某个具体位置的武器,并且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投资中虽然常常包含对未来的预期,但站在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永远都不要把自己的钱押在别人的预言上。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机构或者个人掌握了某条实现可能性极大的内幕消息(比如下个月要上调印花税),他们不会公开秘密而把赚钱的机会拱手送人。事实上就连最专业的机构也难逃预测失败的苦果:1998年美国最著名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由于对市场错误预测而导致巨额亏损,以被收购而结束了其在投资界短短的寿命。TIPS: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其成员包括名牌大学教授,前联储官员,著名投资银行的明星交易员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证券界的顶级人士而闻名。拥有众多超级明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重要的一条投资策略叫“比较价值投资”,他们利用经济学家,数学家和计算机程序员共同建立了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来捕捉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种价格之间的差别,当差别被发现后,他们就买入被“低估”的金融产品,同时卖空被“高估”的金融产品。
4、有时给出正确建议的预言家更可怕
预言家们有时也会有正确的预测,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是危险人物。因为预言家从不会告诉你:他的提示可能是错的。1987年股灾前一位女性分析师预言说会发生股灾,建议客户提前卖出全部股票。股灾后她因声誉鹊起而独立开业,此后却再也没有做过正确的预测,被称为华尔街的“傻大姐”。正确的预测也许只是运气,错误的预测则由那些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买单。
金小新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94年的时候一个朋友在我的鼓动下把钱投进了股市,那也算是我炒股经历中的一个奇迹,我们两个傻大胆抄了96点的历史大底。股市一路走牛,我开始游说家人和亲戚拿钱给我炒股票,朋友的奇遇成了现身说法。还没有等我从成功的喜悦中醒过来,股市又急转直下。我被之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投资之道,我以为是市场错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及时止损,还在反复追涨杀跌。1995年春季我第三次破产,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亏掉了20万。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想到亲戚们看着我的时候脸上各种各样的表情,我就掉眼泪。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不能预测,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因此不要相信任何未卜先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最好能摆脱听信预测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绝不要把经济学家、市场顾问或其他金融预测家的话当真。的确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规律,而规律是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你只能在规律中寻找出大概率来增加自己的胜算。
每个预言家总是有正确的时候,也有错误的时候。一般而言,谁也无法事前判断未来会如何。每当股市下跌时,市场上就会充斥着三种声音:熊来了!牛市未变!现在是震荡市!为了能够判断未来,你就得对预言家的预测做出预测。如果你预测得很准,自然就不需要依靠预言家。如果你并不擅长预测,你自然也不能完全迷信预言家所说的任何事。因此,你不妨还是忘了试图预见未来的这件事。
三、投资不相信预言
在投资学里,对市场的判断与可靠度联系在一起。可靠度是指通过某个交易系统或者分析模型来判断未来市场走向的准确率,如果十次预测有九次正确,可靠度就是90%。通过下面两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可靠度在投资中究竟有多重要。
假设投资者A在外汇市场上有一个准确率为90%的交易方法,平均每次成功交易的盈利为投资额的10%,失败交易的平均损失为投资额的100%(清仓)。则期望收益=90%×0.1+10%×(-1)=-1%。因此这是一个在90%的时间里都能作对,但最终投资者会赔掉所有钱的系统。预期理论(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从根本上认为一般人都是在亏损上冒险而对利润很保守。这种大部分时候赢钱却最终亏损的现象在我们的身边屡屡出现,人们喜欢在股票盈利10%的时候迅速抛出,在股价腰斩之后又想起长期持有。
查尔斯·勒伯和大卫·卢卡斯在《技术交易商期货市场计算机分析指南》中对入市做了如下研究。他们在做历史性检验时,使用了各种类型的入市信号(包括随机入市、趋势跟踪、波段操作等)来进入市场,而退出市场策略相同。结果实验表明的其他入市方式的大多数指标的表现都没能胜过随机入市——包括非常流行的所有的摇摆指数和各种移动平均交叉组合指数。
各种技术分析方式都有其成功实践者,但这种成功往往不能简单复制,某些技术分析方法甚至相互矛盾。当股价上涨时,波段操作和价值投资者会想到卖出,而趋势跟踪者会选择买入。对金融市场大量的研究表明,与预测市场走向相比。投资中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控制仓位、止损、止盈。
投资四步走
1、预测市场
对市场的分析并非毫无用处,有精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跟踪、基本面分析、价值交易、波段交易、跨市分析等方法中找出能切实提高自己预测准确率的来设计交易系统,并提早对预测失败想好对策。通过神秘数字、周易等方法来预测市场是缺乏依据的行为,在市场下跌后还坚持不止损更加危险。面对各种专家预言不要盲从,分析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更有助于投资水平的提高。
2、控制仓位
控制仓位直接降低了风险,股价在熊市中可能腰斩,一个能承受本金20%损失的人应当只把40%的钱投入在股市。控制好仓位就是指,一般不要满仓操作,特别是大盘行情高涨,你的股票高价时,特别要注意留一部分资金,以防万一崩盘的风险,那时即便无法及时从飞流直下的股市中抽出来,也可以在低位中用留下的闲置资金购入已被之前套牢的股票,以此平衡。
3、止损
华尔街顶尖投资人威廉·欧奈尔曾经说过“股市中赚钱的全部秘诀就是在你已经错了时,尽可能地少赔钱。”在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中,最著名的无疑是 “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想想前文提到的案例,如果投资者A在亏损20%的时候及时止损,他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就是7%而非-1%。
4、止盈
与止损对应,止盈就是获利后在目标价位退出市场。如果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止损退出),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的利润尽可能多,返还的尽可能少。获利退出机制多种多样,有些是追求低风险固定利润,有些是追求尽可能大的利润。止盈同样是投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预测及预测学最原始,最笨拙,但是也最持久不衰的方法是对一系列奇怪事件的记录。水晶球不适合理性投资者,交易的黄金法则是“截住你的亏损、滚动你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