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利普顿,这位已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了8年的官员在1998年8月13日这一天,在与俄罗斯央行副行长阿列克萨申科经过长达90分钟会谈后的最后几分钟,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各自的助手暂时退出会议室。
在只剩下两个人的会议室,利普顿,这位哈佛的哲学博士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还可以维持多久?”
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回答:“只有3至5天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
挺过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卢布放弃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此外,短期国债也将以其它方式偿付。
一个国家拒绝继续履行偿债义务,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一个大国拒绝履行公认的国际商业规则。
俄罗斯,一个一直与通货膨胀对抗,一直希望争取更多的税收以减低政府预算赤字,一个在1992年苏联解体后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大领土的国家,一个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下数百亿美元而依然步履蹒跚的经济体在用尽自己最后一个美元后,轰然倒地。
相对于巴西金融危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相对更容易理解,1998年初海外投资者就开始抛售俄罗斯的股票,俄罗斯交易系统(RTS)以美元计价的指数从400多点一路下跌到9月份的不足50点,而以卢布计价的指数,由于卢布的贬值,股指几乎跌到零。
亚洲货币的竞相贬值,石油,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让俄罗斯的经常性账户迅速恶化,1997年年初还有贸易盈余39亿美元的俄罗斯到1998年一季度出现了15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出口的疲弱使俄罗斯丧失了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基础,俄罗斯只能冒险一搏-----大量发行高利率的短期政府债券,年息高达40%-50%,以维持投资者对卢布的信心。
最终俄罗斯拒绝偿付投资者到期的短期债券,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了。
俄罗斯金融危机不仅仅摧毁了俄罗斯经济及投资者信心,拒绝偿付国债的行为几乎触发全球金融危机,德意志银行被拖下水,然后是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多年后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美联储出手相救,全球性金融危机就会爆发。
俄罗斯经济转型
1992年初,刚刚成立的俄罗斯政府取消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控制,允许俄罗斯人从事私营零售业务(对于现在的中国人,开设一家餐馆或者一个食品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刚刚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却是相当于“革命”,我们可以稍稍想象一下,在60年代的中国,如果个人要做小买卖是“资产阶级”的标志,是会被批斗的,所谓“休克疗法”开始运作,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碎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经济关系,把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推到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结果是让俄罗斯经济出现大衰退,国民生产总值在休克疗法实施4年后比前苏联时期锐减一半以上。正当俄罗斯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中艰难跋涉时,亚洲的金融危机及随后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把俄罗斯推向金融危机的深渊。俄罗斯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俄罗斯,也改变的全世界。
9年过去了,而在这9年里,俄罗斯发生的变化如同它当年拒绝偿付短期国债一样令世界震惊。
1998年,索罗斯资助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俄罗斯科学家每人每年500美元生活费,那时的俄罗斯人人均生活水平低于200美元每年;如今,俄罗斯的人均年收入是5000美元,超过1998年时数十倍。(5000美元的年均收入已经是中国大陆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2倍以上)

1998年俄罗斯的商品出口额为744亿美元,到了2006年俄罗斯的商品出口额已经是超过3000亿美元,是1998年水平的4倍多。在1998年,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有78亿美元。)加上黄金储备只有120多亿,而这样的外汇储备根本连外债利息支付都不够,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2008年3月发布的最新外汇储备情况,我们看到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在内,已经达到4900亿美元的水平,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的40倍以上。
不仅如此,俄罗斯RTS指数从不到400点一路上扬到2008年四月的2190点以上,累计涨幅超过5倍。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俄罗斯再次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及证券市场的大牛市?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及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坚决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连续降低利率的手段,稳定住了美国经济,也使1996年便不断走强的房地产市场得以继续走牛。只有1%的利率水平不断推升美国的房屋消费热潮,房屋价格的走高让大多数美国家庭财富大增,财富的增加提高了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房地产业的繁荣,个人消费的持续增长令美国经济走上复苏的道路。美国经济的复苏使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巴西,中国收益,全球经济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新的景气周期,时间介乎2002年底至2003年初。
俄罗斯的经济也与美国,巴西,印度,中国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增长期。
多元化投资题材
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止了金砖四国的甜蜜日子,俄罗斯并未幸免于难,俄罗斯RTS指数3月底收盘报2053.93点,比上年末的2290.51点下挫236.58点,跌幅达11.52%。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俄罗斯之外,投资传统“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的股票基金第一季度都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情况,其中,中国内地股票基金流出最多,达到28.12亿美元。
专业人士认为,在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美国尤其明显)的态势下,过度仰赖出口及仅具备单一投资议题的区域或国家股市较不易有所表现,例如:以出口为导向的东北亚国家,2008年受到主要经济体经济成长放缓的冲击较高,股市表现也会相对受到压抑,其余如秘鲁、玻利维亚等仅靠铜矿出口为经济主力的国家。相较之下,东欧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就具备了相对多元的投资题材,应可较其它新兴市场有本钱抵御全球经济成长降低的负面效应。俄罗斯除了有丰沛的能源及矿物蕴藏及出口外,过去几年的经济成长已使得当地民众开始富裕,内需动能持续增温,另外,当地基础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加速布建中,因此,除了传统上大家所关注的能源类股、矿业类股外,内需导向的银行股、电讯类股、媒体业,甚至医疗类股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投资吸引力。
KBC东欧基金经理人Bart Daenekindt表示由于土耳其及俄罗斯的股票估值非常吸引人,且两国的成长动能强劲,因此经理人会持续投资土耳其及俄罗斯的股票。
但这并不是说次贷危机一点都没有给俄罗斯带来麻烦,笔者将在下文详述。
石油,只是石油
回头再看看俄罗斯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世界对能源的饥渴。中国经济及印度经济增长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2003年9月份,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2002年同期60%,在全球新增的石油消费中,中国占了1/3。印度同样是石油进口国——石油有了暴涨的借口,石油价格从2002年底的24美元左右启动,一路上扬,而刚刚刷新记录的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101.89美元。俄罗斯在这一波的石油大牛市中大大地赚了一笔。
俄罗斯除了拥有全球第一的领土面积之外,它还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储量,第一大的天然气储量。俄罗斯之所以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几乎完全依赖它的能源工业所取得的巨大利润。
在只剩下两个人的会议室,利普顿,这位哈佛的哲学博士问了他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还可以维持多久?”
俄罗斯央行副行长回答:“只有3至5天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
挺过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央行宣布卢布放弃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此外,短期国债也将以其它方式偿付。
一个国家拒绝继续履行偿债义务,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一个大国拒绝履行公认的国际商业规则。
俄罗斯,一个一直与通货膨胀对抗,一直希望争取更多的税收以减低政府预算赤字,一个在1992年苏联解体后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大领土的国家,一个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下数百亿美元而依然步履蹒跚的经济体在用尽自己最后一个美元后,轰然倒地。
相对于巴西金融危机,俄罗斯的金融危机相对更容易理解,1998年初海外投资者就开始抛售俄罗斯的股票,俄罗斯交易系统(RTS)以美元计价的指数从400多点一路下跌到9月份的不足50点,而以卢布计价的指数,由于卢布的贬值,股指几乎跌到零。
亚洲货币的竞相贬值,石油,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让俄罗斯的经常性账户迅速恶化,1997年年初还有贸易盈余39亿美元的俄罗斯到1998年一季度出现了15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出口的疲弱使俄罗斯丧失了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基础,俄罗斯只能冒险一搏-----大量发行高利率的短期政府债券,年息高达40%-50%,以维持投资者对卢布的信心。
最终俄罗斯拒绝偿付投资者到期的短期债券,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了。
俄罗斯金融危机不仅仅摧毁了俄罗斯经济及投资者信心,拒绝偿付国债的行为几乎触发全球金融危机,德意志银行被拖下水,然后是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多年后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美联储出手相救,全球性金融危机就会爆发。
俄罗斯经济转型
1992年初,刚刚成立的俄罗斯政府取消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控制,允许俄罗斯人从事私营零售业务(对于现在的中国人,开设一家餐馆或者一个食品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刚刚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俄罗斯却是相当于“革命”,我们可以稍稍想象一下,在60年代的中国,如果个人要做小买卖是“资产阶级”的标志,是会被批斗的,所谓“休克疗法”开始运作,它的目的就是要打碎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经济关系,把俄罗斯以最快的速度推到市场经济的道路上。结果是让俄罗斯经济出现大衰退,国民生产总值在休克疗法实施4年后比前苏联时期锐减一半以上。正当俄罗斯在经济衰退的泥潭中艰难跋涉时,亚洲的金融危机及随后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把俄罗斯推向金融危机的深渊。俄罗斯的金融危机改变了俄罗斯,也改变的全世界。
9年过去了,而在这9年里,俄罗斯发生的变化如同它当年拒绝偿付短期国债一样令世界震惊。
1998年,索罗斯资助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俄罗斯科学家每人每年500美元生活费,那时的俄罗斯人人均生活水平低于200美元每年;如今,俄罗斯的人均年收入是5000美元,超过1998年时数十倍。(5000美元的年均收入已经是中国大陆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2倍以上)

1998年俄罗斯的商品出口额为744亿美元,到了2006年俄罗斯的商品出口额已经是超过3000亿美元,是1998年水平的4倍多。在1998年,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有78亿美元。)加上黄金储备只有120多亿,而这样的外汇储备根本连外债利息支付都不够,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2008年3月发布的最新外汇储备情况,我们看到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在内,已经达到4900亿美元的水平,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时的40倍以上。
不仅如此,俄罗斯RTS指数从不到400点一路上扬到2008年四月的2190点以上,累计涨幅超过5倍。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俄罗斯再次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及证券市场的大牛市?
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及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坚决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连续降低利率的手段,稳定住了美国经济,也使1996年便不断走强的房地产市场得以继续走牛。只有1%的利率水平不断推升美国的房屋消费热潮,房屋价格的走高让大多数美国家庭财富大增,财富的增加提高了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房地产业的繁荣,个人消费的持续增长令美国经济走上复苏的道路。美国经济的复苏使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巴西,中国收益,全球经济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新的景气周期,时间介乎2002年底至2003年初。
俄罗斯的经济也与美国,巴西,印度,中国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增长期。
多元化投资题材
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止了金砖四国的甜蜜日子,俄罗斯并未幸免于难,俄罗斯RTS指数3月底收盘报2053.93点,比上年末的2290.51点下挫236.58点,跌幅达11.52%。但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俄罗斯之外,投资传统“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的股票基金第一季度都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情况,其中,中国内地股票基金流出最多,达到28.12亿美元。
专业人士认为,在今年全球经济放缓(美国尤其明显)的态势下,过度仰赖出口及仅具备单一投资议题的区域或国家股市较不易有所表现,例如:以出口为导向的东北亚国家,2008年受到主要经济体经济成长放缓的冲击较高,股市表现也会相对受到压抑,其余如秘鲁、玻利维亚等仅靠铜矿出口为经济主力的国家。相较之下,东欧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就具备了相对多元的投资题材,应可较其它新兴市场有本钱抵御全球经济成长降低的负面效应。俄罗斯除了有丰沛的能源及矿物蕴藏及出口外,过去几年的经济成长已使得当地民众开始富裕,内需动能持续增温,另外,当地基础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加速布建中,因此,除了传统上大家所关注的能源类股、矿业类股外,内需导向的银行股、电讯类股、媒体业,甚至医疗类股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投资吸引力。
KBC东欧基金经理人Bart Daenekindt表示由于土耳其及俄罗斯的股票估值非常吸引人,且两国的成长动能强劲,因此经理人会持续投资土耳其及俄罗斯的股票。
但这并不是说次贷危机一点都没有给俄罗斯带来麻烦,笔者将在下文详述。
石油,只是石油
回头再看看俄罗斯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世界对能源的饥渴。中国经济及印度经济增长加大了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2003年9月份,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超过2002年同期60%,在全球新增的石油消费中,中国占了1/3。印度同样是石油进口国——石油有了暴涨的借口,石油价格从2002年底的24美元左右启动,一路上扬,而刚刚刷新记录的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101.89美元。俄罗斯在这一波的石油大牛市中大大地赚了一笔。
俄罗斯除了拥有全球第一的领土面积之外,它还拥有全球第二大的石油储量,第一大的天然气储量。俄罗斯之所以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几乎完全依赖它的能源工业所取得的巨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