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总书记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但根据现况看来,人类的智力潜能至今大部分仍尚未开发利用。并且,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象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创新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创新成功的。尤其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或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帮助、信任他们。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首先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成功。其次,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一个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可能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第四册美术(省编教材)《好吃的水果》的教学前,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人上直接切人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感悟身边的遮挡现象,让学生看课件,在大街上去找遮挡现象,在黑板上摆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用品的遮挡现象。在摆放中引出难点和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上,我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水果。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我准备了三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且有遮挡关系的水果组合中,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式、“成功”程序与“成功”内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成功乐学上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例如:在《美术》“贺卡设计”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贺卡,在教学安排上,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教师节前后,好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课后,我在每个班级中各选lO幅作品,我深学地发现我的学生非常有创意,所有收上来的作品中没有类同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从操作实践入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小学美术取材大多来源于孩子们美好的现实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活,天生好玩、好奇。对操作性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我基本的做法是:(一)让学生把观察时收集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不同角度画出自己的美术作品。(二)应用美术学具,围绕本堂课的训练重点,制作不同的美术作品。(三)让学生运用火柴棍、细竹签、羽毛及采集的动植物标本等进行手工粘贴作画,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动植物画。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各种思维的碰撞。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主编: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主编:霍盖萍,广西教育出版社。
一、实行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自信心。
新课程改革象春风,吹来了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的新理念。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巨大的创新发展潜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创新成功的。尤其对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或某些方面发展有障碍,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帮助、信任他们。因此,在实施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老师首先要启发学生敢于创新、善于成功。其次,应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教育环境,一个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尽量给他们留出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可能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探索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第四册美术(省编教材)《好吃的水果》的教学前,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人上直接切人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感悟身边的遮挡现象,让学生看课件,在大街上去找遮挡现象,在黑板上摆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用品的遮挡现象。在摆放中引出难点和问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上,我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你所熟悉的水果。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我准备了三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且有遮挡关系的水果组合中,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因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式、“成功”程序与“成功”内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成功乐学上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例如:在《美术》“贺卡设计”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有创意的贺卡,在教学安排上,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教师节前后,好让学生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课后,我在每个班级中各选lO幅作品,我深学地发现我的学生非常有创意,所有收上来的作品中没有类同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三、从操作实践入手,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小学美术取材大多来源于孩子们美好的现实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活,天生好玩、好奇。对操作性的内容很感兴趣,这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我基本的做法是:(一)让学生把观察时收集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不同角度画出自己的美术作品。(二)应用美术学具,围绕本堂课的训练重点,制作不同的美术作品。(三)让学生运用火柴棍、细竹签、羽毛及采集的动植物标本等进行手工粘贴作画,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各种动植物画。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能够初步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想象力,培养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敏捷性、变通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第七册《孙悟空在今天》(想象画)这一课题时,我十分注意做到:
㈠创设环境。搜集《孙悟空开采地下宝库》、《孙悟空为火车开路》、《孙悟空送飞船到太空》等等,指导学生欣赏,并结合挂图、幻灯片、录像,引导学生编造故事。
㈡提供线索。“孙悟空在今天可以为人类做出什么贡献”,“孙悟空有何特殊功能”,“孙悟空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如果在今天,孙悟空能为建设现代化社会做什么?”“哪一种建设项目可让孙悟空大显神通?”……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扩散思维。
㈢突出重点。给学生提供直观、借鉴材料。因主体是孙悟空。为了突出主题,做到主次有别,因而教师紧接着出示几个不同角度的主角,引导学生观赏主体,发表见解,说说它的动态变化、表现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到表现的主题及手法。
总之,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学知识,练能力,更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信息的传递,积极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体验,以及各种思维的碰撞。因此,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学的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主编: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主编:霍盖萍,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