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中国“寻根”记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h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英拉“失踪”后,泰国人一直在玩“找英拉”的游戏。
  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她去迪拜找她哥他信去了。
  说起这对兄妹,其实是泰国第四代华裔,祖籍为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他们的曾祖父在19世纪70年代从广东到泰国经商,致富后逐渐步入政坛。
  2014年,英拉兄妹曾带着家人到中国展开“寻根之旅”,回广东梅州探亲、祭祖。
  像英拉兄妹这样来中国“寻根”的外国政要为数不少。
  “纯正血统”派
  这里说的“纯正血统”指的是纯正的华裔及其后代。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华人开始走向全世界,其中就包括遥远南美洲的圭亚那。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圭亚那这个国家。
  圭亚那面积不过21.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3万。圭亚那原为英国殖民地,1966年5月26日宣布独立,1970年2月23日成立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并民选产生了首位总统钟阿瑟。
  钟阿瑟是血统纯正的华人后裔,其父为广东大埔县客家人。
  1853年1月,英国人领着第一批华工漂洋过海,在圭亚那的梅德拉拉河畔登陆,这些华工在契约期满后逐步取得当地经营权,成为第一代华人移民,包括钟阿瑟的父亲。
  在钟阿瑟的推动下,圭亚那1972年与中国建交。1977年,钟阿瑟访华,并前往梅州“寻根”。至今,一说起“钟阿瑟找舅舅”,当地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与钟阿瑟类似的还有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
  在加拿大,总督非实权职位,作为英国君主的代表,类似于“国家元首”。伍冰枝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督,也是一位涉足众多领域的传奇人物,曾为加拿大家喻户晓的节目主持人,拍摄过电影,也撰写小说。
  伍冰枝于1939年出生在香港,祖父是广东台山四九镇人,后移民至澳大利亚。她的父亲是在澳大利亚出生的第一代华人,母亲则是广东客家人。
  1979年,伍冰枝曾回到台山“寻根”,拜访了祖居并拍照留念。
  她表示,华人背景赋予她的深度及复杂性,并表示希望写一本关于“寻根”的书,但由于公务繁忙尚未成形。2007年,卸任后的她与丈夫再次访华,祭扫白求恩墓。
  还有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
  骆家辉的祖籍同样在广东台山,他本人是第三代华裔移民。骆家辉的祖父早年移居美国后又回台山娶妻成家,其父骆荣硕13岁随父母去美国,是参加过二战的退伍军人,母亲则来自香港。
  骆家辉曾于2006年、2011年两次回广东台山祭祖。第二次更是将离世父亲的遗像带回祖屋,与供奉祖先的牌位放在了一起。
  “非纯正血统”派
  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与当地人通婚成为常态。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华裔血统的政客。
  这一点在东南亚国家比较常见。比如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
  阿基诺三世汉名叫许渐华,其母亲出身的许氏家族是菲律宾的名门望族。
  阿基诺三世的外曾祖父叫许玉寰,出生于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鸿渐村,清末时期南下至菲律宾,从事蔗糖、大米的贩售,后涉足建筑业,成为商业巨子。
  阿基诺三世的父亲阿基诺和母亲科拉松都曾当选过总统。
  科拉松1988年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便回到鸿渐村寻根谒祖,当时她曾公开表示,“我不仅是菲律宾的总统,也是鸿渐村的女儿”。
  2011年9月,阿基诺三世访华时曾循着母亲的足迹前往鸿渐村。2011年9月,阿基诺三世访华时曾循着母亲的足迹前往鸿渐村。
  在许氏家庙祭祖时,他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向祖宗报信、披红、焚香等程序。
  只是阿基诺三世在执政后期,执意推动所谓的南海仲裁,令中菲关系跌入冰点。
  2016年因竞选加蓬总统而为世人所知的让·平则是浙江温州人后代。
  让·平的父亲在20世纪30年代移居加蓬,并娶当地一位部落酋长的女儿为妻。让·平先后担任过加蓬政府新闻发言人、能源部长、外交部长等职务。
  在加蓬政府任职期间,让·平曾先后四次回温州“寻根”探亲,参观了祖父住过的房间,以及父辈用来酿酒的大酒缸、农具风车等。
  推动中韩建交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身上也流着那么一点华人血统。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后,大学士卢惠拖家带口东渡朝鲜。他的九个儿子及其后代成为韩、朝卢氏的九大支,至今在韩國已到40多代,就包括卢泰愚。
  2000年6月,卸任总统8年后,卢泰愚偕妻女访华,专门回到卢氏先祖最初落户之地山东省长清县卢庄村祭祖,并赠送了“三星”牌电饭煲给全村每户宗亲。
  “第二故乡”派
  一些来中国寻根的外国政要,或多或少都有华裔血统。但没有华裔血统,同样能“认亲”。
  2004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首次访华,并专程去哈尔滨拜谒祖父母的墓地,“我父亲在87岁高龄去世时,留给世界的最后遗言都是哈尔滨方言。”他表示,父亲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牵挂着他的第二故乡哈尔滨。
  原来,为了躲避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奥尔默特的祖父母于20世纪从俄罗斯逃到哈尔滨,奥尔默特的父母都是在哈尔滨出生的犹太人并相恋,其父还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能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
  1932年,奥尔默特的父母一起回到以色列参加复国运动,不久便结婚。以色列建国后,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陆续返回以色列,但是奥尔默特的祖父母则坚持留在中国直至离世。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与宝琴等人的一时并至,极大观园花攒锦簇之盛。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邢岫烟的讨论,涉及名义、家境、品格、才识、命运等。关于名义,“邢”取“秋官之象”,“岫烟”寓“无心自在”“炉烟结篆”等意。关于家境,“贫贱依人”,为贾府下人瞧不起。关于品格,“儒素自安”“志气高朗”,为凤姐等人爱敬。关于才识,重在知理识人。视宝钗为知己,亦深知妙玉为人、宝玉性情。关于命运,或谓其与薛蝌
摘 要:赐金放还的李白,漫游齐鲁吴越,看似豪情满怀,其实空洞噬心的寂寞重重叠叠垒成了万古愁绪,如何销得掉呢?唯有长醉不醒,“一醉累月轻王侯”;唯有酒,能消解愁绪、放纵自我、逃遁现实。 《将进酒》 是他无可奈何的杯中醉梦!  关键词:《将进酒》 寂寞 杯中醉梦 消解  毫无疑问,李白的《将进酒》 是超迈拔俗、高蹈绝尘的浪漫主义杰作,磅礴的文字和昂扬的情绪汩汩滔滔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灼灼熠熠如旭日朝阳
摘 要: 网络诗歌已成为当代文学的新形态,也为文学教育乃至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提出新命题。这一诗歌形态因为互联网与自媒体技术的融入带来全新的文学效应。一方面丰富了诗歌表现的艺术手段,拓展出新的想象空间、抒情方式;另一方面又在数字信息新技术的催生下以图像、声音、动图等与文字配套的传播方式将传统的平面化阅读体验转化为多感官的立体阅读体验。综合性的融媒体技术创造出更具感官冲击力的诗歌美学效应。这种综合性技
摘 要: “五四” 运动铸就了“学生神话”,而老舍却打破“学生神话”。老舍在其早期长篇小说《赵子曰》中塑造了天台公寓的六位学生形象,其中有冷静睿智的理想学生典范李景纯,有做过不少荒唐事但最终选择“睁开双眼”的学生赵子曰、武端、莫大年等,还有自私谄媚的欧阳天风和消极冷漠的周少濂。 《赵子曰》 中的这些学生是“五四”过后的大时代下学生群像的投影,也是老舍人性观的折射。老舍通过这些看似荒唐的故事,用犀利
摘 要:字幕翻译作为沟通影视剧与目标观众的桥梁,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字幕翻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译者主体性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比美版《甄嬛传》的原字幕以及英文字幕,发现译者在忠实于原字幕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目标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迎合观众的阅读习惯,适当地运用了意译法、借用法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本文将探讨译者主体性是如何在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中得以体现的。  关键词:译者主体
摘 要: 我国的山水文学源远流长,始于先秦,成于魏晋,盛于唐宋,变于晚明,真实地反映了历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审美价值,有着独特的情感内蕴和意象之美。  关键词:山水清音 审美情趣 精神家园  山水作为一个重要审美对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自然山水不仅是审美对象,还被中国文人赋予了丰富深沉的思想感情,成为他们抒发情志的载体、诗意人生的栖所和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  一、先秦两晋文学中的山水
摘 要: 沈大成的短篇小说集《屡次想起的人》中收录了大量超现实小说,在情节设置与叙事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从托多罗夫的叙事语法理论入手,以《屡次想起的人》为例分析超现实小说的“平衡— 失衡”叙事结构,详细论述初始平衡态、失衡态、再平衡态三种基本状态,并在文末提出一个运用本文所述结构构建叙事情节的小说范例,以期增强叙事结构的应用价值,协助写作者跳出固有写作模式,开创全新的故事类型。  关键词:
摘 要:美华作家黄宗之、朱雪梅夫妇的新作《藤校逐梦》通过聚焦华人新移民家庭孩子的大学教育,生动地揭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留存的痼弊。无论是“读书只为稻粱谋”的错位导向,还是“我都是为了你好”的道德绑架,抑或“父母威权的弊端”,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和反思。透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和理性的剖析,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来说或许可以从中觅得正确的指引。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目的 教育方式 
摘 要: 谈及对于曹禺剧作的研究,不得不提到田本相先生。田本相先生是曹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具有自李何林老师承袭而来的一丝不苟、严肃治学的作风,骆驼坦步、稳扎稳打的治学态度,贯穿其研究著作和研究道路的更是其独特的治学方法。纵观田本相先生关于曹禺研究的治学道路,其治学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实学”,二是提倡比较研究法,三是重视综合研究法。  关键词:田本相 治学方法 “实学” 比较研究
摘 要: 中国的文言小说发展至唐传奇,可以说已基本成熟。在众多唐传奇作品中,记梦题材的唐传奇因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曲折离奇的情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效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记梦题材的唐传奇依其立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对不寻常梦事的单纯记录,其二是借梦事传达明确的规劝意旨。而沈亚之的《秦梦记》则因其独特的叙述而成为记梦题材唐传奇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其采用第一人称亲历者的叙事视角使得其达到了叙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