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读名著,勤勤恳恳写笔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没有捷径可走,教师还得带着学生踏踏实实读名著,勤勤恳恳做笔记,强化整本书阅读。多读多写,学生才有切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育;读名著;写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给广大师生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解放”,所谓解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解放”了,老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处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二是学生“解放”了,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成了他们活动的天下。基于这种 “解放”,现在的中学语文界就热闹起来,各种所谓的语文观念铺天盖地,各种课堂模式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口号标新立异。但其实大家都明白,语文教育遭受的质疑声却越来越多,语文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广大语文教师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殫精竭虑地贡献各种高效理念,效果还是这么差?为什么学生毕业后都说讨厌上语文课,没有几个能刻骨铭心地记住高中的课堂情景?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刻骨铭心?语文的高效仅仅指通过几年学习几十篇课文,学生的高考成绩能到达较高的水品,抑或是某个阶段的任务能够快速完成?
  语文教育的问题太多,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不阅读,学校和老师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权利。语文课要想高效,老师还得带着学生踏踏实实读书,勤勤恳恳写作。
  一、高效的语文课堂在于带领学生踏踏实实读名著
  其实除了中文系或与文学沾边的学生外,高中应该是大多数学生这一辈子最后的学语文机会,尤其是学习理工科的学生和直接高中毕业后就业的学生。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真正高效有水平的语 文课应该是对学生刻骨铭心的语文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染的语文课,对学生人格完善,终其一生都能信奉和践行真善美的人性的语文课。
  所以,让学生思想受到感染,践行真善美才应该是语文课的本源,而这一切还得依赖于广泛、深入的阅读经典名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形成只是依靠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课外大量地阅读名著,通过经典名著的阅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
  2013年北京高考有个叫孙静妍的学生语文考了148分,后来她写了一篇名叫《语文148分是这样炼成的》,这篇文章中以她的语文学习经验告诉我们语文老师两个道理:一是语文成绩这个样子是她这些年经年累月大量阅读课外名著得来的;二是她很感谢中学时期没有限制而是放任她自由读书的且给予读书引导的几个老师。这两个道理其实就一个关键术语——读书。所以,语文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读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接触和感受语文文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自己的思想,在书的不断浸润中感悟人性中的真善美。比如体悟真善美,也许我们老师给学生解释千万遍,还不如让学生完完整整读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抑或是沈从文的《边城》,学生读完自然就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实践书中主人公的光辉行为。
  语文学科实践性的实质就是学生充分地走进语言文字去感受、去揣摩、去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启示我们语文教 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建构、丰富自己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通畅、快速、准确的阅读素养一定是学生自己长时间阅读的结果。
  所以,语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阅读几本名著,多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和时间,一本书一本书地带着学生阅读,每学期都能带着学生读三到四本中外名著。小说、散文、传记广泛涉猎,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文学著作、哲学艺术著作、文化著作皆有触及,学生有了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底子。
  叶圣陶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如果要实现语文课的教,正如叶圣陶所言,还得学生自己能够阅读。所以,踏踏实实地让学生读书,让学生亲身涵泳语言文字,才能在他们的心理打下深刻的烙印,阅读会成为他们今后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二、高效的语文课堂在于带领学生勤勤恳恳做笔记
  语文学习不仅要广博读书,还要勤恳做笔记,把读转化为写,把读到的感受体会写出来才能深刻。语文课上的读书不同于一般消遣性的阅读,语文课上的读书要以写规范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深化阅读,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感染学生心灵,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基的目标。
  现在一般老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而且还会检查,但记读书笔记的方式主要是摘抄所谓的优美段落。这样的读书笔记的弊端是体现不出学生的读书思考,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厌烦感。
  读书肯定要做笔记,但不是简单地摘抄。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书,而且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出有价值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首先,学生写读书笔记之前需要做一些基本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带着问题读,教师可以针对某些书的内容,提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更有针对性,效果就会更好;二是边读边圈点边批注,即在读的过程中对一些有感悟的、质疑的地方需要圈点出来,在书的旁边写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散文中优美的写景段落、小说中特别有趣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人物传记中人物的闪光点,边读边勾边写感想有助于学生全身心走入作品。
  其次,读书笔记最佳的写作方式应是论文性质的成型文章,学生就一本书读完后感兴趣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文字,用作品本身的依据来建构自己的观点,写成读书论文。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写成梳理小说内容的文章,这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可以是就里面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比如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或敲钟人的人性闪光点,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如果对小说描写的巴黎建筑、生活感兴趣,也可以进行深入的衍生评价,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可以就小说的主题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读后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写作更具有针对性和集中性,学生从作品中读出了有价值的信息就能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对提升自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审美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最后,读书笔记的写作和检查周期不要太短,以月为单位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和检查最为合适。老师给学生的写作周期太短,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会不足;老师检查的时间周期过短,自己也会感觉疲惫,学生笔记的质量也不高。同时,在“互联网 ”的时代,老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分享在网络平台(如QQ空间、微博、微信)上,让别人分享学生的原创,这样就会获得更大的满足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浓,阅读的效果就会更好。
  现在我们把语文课看得太神秘了,老师和学生都想找到学习语文的捷径。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语文课其实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读名著,勤勤恳恳做笔记,不仅学生读,老师跟着一起读。学生读到高兴处就记下来,读到悲伤处就记下来,读到不舒服处就记下来,读到豁然开朗处就记下来;老师读到高兴处就给学生分享,老师读到明白处就给学生呈现,让翻书的声音浸染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叶圣陶.阅读与写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3).
  作者简介:唐福玖,1988年生,汉族,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硕士学位,高中语文教与学研究方向。
  (编辑:蔡书红)
其他文献
【摘要】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是一种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旨在通过跨学科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能从阅读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深厚人文素养与高尚情操、艺术魅力,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创作技巧、方法,为日后写作积累更多技巧,提高阅读审美能力与探知欲望。本文以《绿野仙踪》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指导,结合教师教学情况来展开分析,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学习整部作品。  【关键词
【摘要】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彻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成了教师关心的重点问  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几点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是中
【摘要】苏轼三咏赤壁的思想底蕴,并不在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而是植根于一种具有实践取向的生命意识。苏轼对人和物的自然生命,持肯定乃至乐观的态度。基于此,他对儒、释、道的汲取与调和,以是否成全人性的自然成长、生命的自由展开为归依。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三咏赤壁,写出被称为
【摘要】文言文传记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离开具体的知识技术目标,任意发挥才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在文言文传记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与学生完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一是理性反思,以情动人;二是主题先行,歧路讨论;三是活学活用,传承性灵。  【关键词】文言文传记;价值观;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和
【摘要】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考试中,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时间距离所造成的学生视界差异,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阅读障碍。这里说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己理解阅读文章,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读懂文章。教师自己读是前提,读懂了再指导学生读。本文试图依据古典文学的文体论、创作论等理论中的基本思想,探索高中文言文解读的基本方法,试图找到打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高
【摘要】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着重要地位,尤其是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内容增加,比重加大,其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感到晦涩难懂,兴趣不浓。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高质量;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国语言的根基,蕴含着丰富的文、哲、道等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无价之宝,有助于明理、修身和养性。
【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字理提高学生准确高效掌握实词字义的能力,并最终理解文章内容。其中核心教学策略有字形构造策略、字源寻义策略、字义流变策略、字理联想策略等。  【关键词】字理;文言文实词;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
【摘要】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将语文教学内容积极与生活中的情境、实例相结合,让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學过程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简要分析和论述,期望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升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各种情景、人物、氛围等结合在一起,再
【摘要】在传记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本文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例,采用跨媒介激趣、阅读方法点拨、营造真实情境、活动任务驱动、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阅读等助读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地读、有任务地读,学生不仅基本掌握传记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更通过感受传主人格魅力,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完成自身语文知识构建、语文思辨能力生成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传记类整本书阅读;助读手段;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
【摘要】近年来,泰国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国人的欢迎,泰国成为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首选之地,泰语也开始成为热门的小语种之一。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往来越来越密切,两国文化也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相互激荡碰撞,被两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中泰人民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这就涉及了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本文主要分析南宁高校泰语学习非泰语专业学生对于泰汉语言文化中成语、谚语的了解程度及感兴趣程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