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新课改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所在。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新课改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所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离开课堂也可以自主继续学习。
在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做人,求创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体现重现知识,更注重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学生在学会了自主学习以后,既能适应现在,又能改变现在,既能适应未来,更能创造未来。
二、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灌输式教学”占了主流,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上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目标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首要前提。首先,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使学生有恐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真正进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淡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营造一种和谐的、安全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能融为一体。现在教学特别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去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就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只有在主动性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丰富、和谐、完善的个性才能有形成之可能。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说错或者是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大包大揽,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去探索、实施,进而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
(1) 专心听课的习惯;
(2)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 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4)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习惯;
(5)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6) 切磋琢磨的习惯;
(7) 上好自习课的习惯;
(8) 自我检查监督的习惯。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更是如此。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最致命的一点,是忽视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由此而生的表达需求。所以,我们要一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强调,并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能自主地体验与感悟英语,诱发他们自主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分析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教师应该多肯定、鼓励、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的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新课改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一句空话,教师要不断地位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学校教育机制将会越来越完善和合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越来越大,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张定璋、高文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3].《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陈旭远 张捷 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和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新课改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所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离开课堂也可以自主继续学习。
在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学知识,练技能,学交往,学做人,求创造,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体现重现知识,更注重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健康人格。学生在学会了自主学习以后,既能适应现在,又能改变现在,既能适应未来,更能创造未来。
二、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毫无疑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往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灌输式教学”占了主流,所有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上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采取何种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目标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首要前提。首先,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教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使学生有恐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在真正进入角色,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淡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营造一种和谐的、安全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加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能融为一体。现在教学特别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率。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去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就只能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只有在主动性活动中才能使自己的天赋、才能、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丰富、和谐、完善的个性才能有形成之可能。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教学中,教师往往担心学生说错或者是担心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大包大揽,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去探索、实施,进而形成一套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
(1) 专心听课的习惯;
(2)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3) 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4) 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习惯;
(5)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6) 切磋琢磨的习惯;
(7) 上好自习课的习惯;
(8) 自我检查监督的习惯。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尤其是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更是如此。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最致命的一点,是忽视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由此而生的表达需求。所以,我们要一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强调,并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能自主地体验与感悟英语,诱发他们自主地学习,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分析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教师应该多肯定、鼓励、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学习绩效受到肯定,学生的信心大大的增强,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新课改的首要问题,也是根本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只是一句空话,教师要不断地位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学校教育机制将会越来越完善和合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越来越大,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张定璋、高文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3].《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陈旭远 张捷 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