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农业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注重现代农业发展的文化表达,融合文化及艺术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意农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25-02翻开人类的发展史,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农业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生产粮食和提供原料的层面,而是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注重现代农业发展的文化表达,融合文化及艺术元素,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不懈努力。
  一、农业发展融合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农业
  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也能使人跳,这就说明说话的艺术性很重要。一个人不能没有知识,一个产业不能没有文化,人没有知识,就无法感知外界,就无法取得发展,一个产业没有文化、没有历史,就没有底蕴、就没有艺术,也就没有前途、没有效益。因此,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要抓住我国加快实现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大国强国的机遇,实现文化艺术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农业。
  文化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基础,充分应用文化学、美学、艺术学、生态学、农学、养生学、景观学、休闲学、环境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园艺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现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休闲旅游结合,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四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达到“六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境的目的,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二、文化创意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文化创意农业不仅仅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因其有机融合文化及艺术元素,所以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农民提供农业剩余的制度化使农业经营产生明显的比较劣势,农产品价格震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明显加大,这迫切需要我们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村向城市的要素单向流动向城乡要素投入的双向互动转变。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科技、文化、社会、人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通过文化创意的手法变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落实到农村,惠及到农民,使得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农业产业更加发展,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是消费需求的内在动力。随着都市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趋于流行。农业、农村拥有很多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最完整而完善的户外自然教室,是自然生态教育体验最适当的来源;而且农业资源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景观性、实用性、知识性、生态性、文化性等特性,这些都是营造特色、酝酿创意的有利资源,足以创造产品与服务的差异性,吸引和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是农业创新发展的新活力。文化创意农业作为提升一产、接二连三的第六产业、无边界产业,传递着一种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交融的新型文化观,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并举,使科技和文化成为驱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两大引擎,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联结起来,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和价值体系,同时,突出以优美的自然农业生态为依托,以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归依,从而构建出经济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
  三、充分挖掘文化创意农业发展中的文化资源
  在现代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中,可供挖掘、利用和展现的文化资源深邃厚重、纷繁复杂、气象万千,但能与现代农业、文化创意融合、协调并易于表达、体现和营造主题及特色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民俗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产生了如书法、绘画、戏剧、武术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也形成了独特的风土民情和奇风异俗,仅传统节日就有汉族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藏族浴佛节、雪顿节,苗族“赶秋”,彝族火把节,壮族歌墟,傣族泼水节等,更有大理白族的三月街、贵阳苗族的四月八、内蒙古的“那达慕”等许多深受欢迎的乡村民俗,流行于我国农村的踏青游春、龙舟竞渡、赛马、射箭、赶歌等多种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二)异域文化
  世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旅游者在徜徉山水、流连古迹之余,总是喜欢欣赏异域风光、感受异域文化。我国风景名胜众多,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具有区域差异的典型主题及特色文化景区,如三大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东北林海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西南奇山异水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和西北草原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三)乡土文化
  我国各地有多种多样的充满情趣、脍炙人口的乡土文化艺术,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打腰鼓、陕北大秧歌、东北二人转、西南芦苇盛会、广西“唱哈”会、青海“花儿”、江苏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以及浙江金华的“斗牛”等;各地的民间工艺品,更如繁星满天、争奇斗艳,如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常熟花边、东阳黄杨木雕、青田石刻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泥人泥兽、面人面花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倍受国内外游客青睐。   (四)农耕文化
  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给古老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衣食之源,创造了纷繁多姿、丰富内涵相应的农耕文化,形成了“男耕女织”“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以农为本文化体系特征。如北麦南稻、旱地水田、红壤绿洲、牧场果园、梯田平川的地域形态差异,多样的农牧方式、作业周期、除病防灾等农事过程,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祭祀、崇拜、禁忌仪式,以及传统的牛拉犁、水推磨、石舂米、家织布等设备与技术。
  (五)农事节庆文化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国,天文历法都与农业有关,岁时节令丰富,农事节庆活动就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古代祭神、祈雨、庆丰收等活动成为最早约定俗成的农事节日,并与日月天象变化相结合形成了春节、三月三、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俗节日。其他农事节庆文化活动如农业采摘游、民间艺术游、烹饪王国游等以及桃花节、山花节、西瓜节、苹果节、赛牛会等节庆活动,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六)饮食文化
  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饮食类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菜体系中包括了地方菜、宫廷菜、少数民族菜和有宗教意味的清真菜、素菜以及保健食品药膳;其中地方菜又可分为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沪菜、川菜、湘菜、鄂菜、豫菜、鲁菜、辽菜、京菜等,其主要区别是: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而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则更具特色,如回族涮羊肉、维吾尔族手抓饭、傣族竹烧鱼、蒙古族全羊席、朝鲜族打糕、藏族酥油茶、白族生皮等。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商品资源。
  (七)耕种作物文化
  我国广阔的领土、悠久的自然历史、复杂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作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作物文化,为休闲农业的开发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竹子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以及柔韧、孝义的人格精神,梅花、菊花象征“高洁情怀、傲骨精神”,莲荷象征“洁身自好、品性清廉”的君子品格。桃、李被视为繁荣、美好、幸福、安乐的象征。茶文化从形式到内涵都丰富多彩,在休闲农业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加快文化创意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连续15个“涉农”一号文件的启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紧紧把握农业产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的机遇,促进农业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全力推进文化创意农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文化创意农产品品牌建设,建立文化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创意、文化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创意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意品牌,完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文化创意农业品牌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有关企业申报地理标志和商标,规范使用和管理,提升文化创意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
  加大对文化创意农业的投入力度,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有目的地集中向文化创意农业倾斜,重点支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意农业项目,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拓宽文化创意农业投资领域,不断创新文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三资”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文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努力拓宽文化创意农业投入渠道,积极推进文化创意农业上市融资,增强创意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文化创意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人才,把该方面的人才培训纳入新农民的培训计划,把品牌知识、资本经营、文化创意农业作为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对获得文化创意农产品认评的单位与个人,给予专项奖励。
  强化文化创意农业开发平台建设。注重支持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产业、质量、消费者协会和其他专业协会及质量认证、创新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法律服务、信息咨询、商标代理,以及融资担保、技术服务、资产评估、打假维权、产权交易、会计审计等各方面服务。搭建创意产品品牌网站、创意专家团、文化创意农业品牌协会、研究会、促进中心等文化创意农业建设的信息交流平台,强力推进文化创意农业建设与发展。
  强化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创意农业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倡导通过释放农村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强调农村本土文化的弘扬,结合本地“三农”的实际情况,改变农业发展局限于单一的生产功能,进一步全面挖掘农业的潜能,把科技、文化、产业、市场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农业业态,实现农村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使得农业真正成为产出高效的快乐产业,农民成为富裕而有尊严的幸福群体,农村成为人人向往休闲的美好家园。
其他文献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外语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语言应用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分析与思考,为了解国内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特点提供参考,并为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论文写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院校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摘要]由伦理、文化共同体向政治、法律共同体演进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诞生于中国从“君主制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蜕变过程之中,而国家类型的重塑也促使了国民身份的转变。如今,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文化共同体”向“法律共同体”的初步转化。本文以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为切入点,具体探讨了有关“中华民族”的想象与形成,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实现与完善“法律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摘要]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作家,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开创者,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生前就发表的少数短篇小说之一,该作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一个陌生的、奇特的、令人费解的世界,那位“光彩照人,名扬四海”在人们完全的误解中孤寂地死去了,透过这荒诞的帷幕,我们似乎感觉到一种悲哀,一种卡夫卡式的悲哀,在那异己的、敌对的社会中,人与人
[摘要]承接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我国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也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为保障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中当地居民的利益,实现资源开发利益与资源地居民的和谐共享,就必须对资源地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本文就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有机统一的开发模式做了论述。  [关键词]民族地区 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
[摘要]在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总则”基础上刘重德先生提出“信达切”翻译三原则。基于这个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的两个中译本,总结了一些浅陋之见。  [关键词]信达切 竞选州长 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49-01    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以喜剧的手法对战后美国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予以揭
[摘要]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大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素质情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上一个新的阶段,确保人才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作用,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阵地,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必
[摘要]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得古典舞表演一等奖的《爱莲说》看完之后让人感触颇深!细腻柔美、刚柔相济、别出心裁的舞蹈语汇,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活灵活现!舞蹈创作的根源来自于周敦颐的这首诗歌《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是诗歌《爱莲说》当中最经典的部分。舞蹈编导赵小刚深入地剖析了《爱莲说》这首诗,把它编排成舞蹈,主题环环相扣、
[摘要]“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考察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过程正是哲学观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哲学观 反思 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34-01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学习者必然要追问的两个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不是要最终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答
[摘要]每个记者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面对新闻事件的。新闻角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大小,也决定着新闻的成败。新闻角度的最佳选择,是能贴近受众的心理需求,通过揭示事物本质、新鲜独特、以小见大的视角,使受众通过记者的眼睛触摸到新闻事件的灵魂。  [关键词]新闻 角度 选择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90-01  黑泽明的
[摘要]公共艺术选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工科院校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舞蹈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舞蹈训练可强健身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设舞蹈课,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公共艺术选修课质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 工科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