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155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地发展、提高和改进,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在施教过程中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浅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让好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对数学产生厌恶感.为了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初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贵在创新,学习和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改变老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转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思想上有一个大胆的突破,开辟出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思维,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获取知识.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是伴随着动作产生的,这种活动与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空间,让学生在得到肢体锻炼的同时,在思维能力上面也能够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教师要注重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说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比较广阔.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创新不仅仅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在前人探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还要别出心裁,不能够墨守成规,对事物要有新观点、新设计、新思路和新理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经过后天的个人努力和培养,完全可以发掘这种潜能,最终取得成功.
  教师要充分激發学生探究的热情,鼓励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创新思维的多少决定着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并不是逻辑思维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反向思考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场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打破学生的单向思维,才能保持住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量的实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达到提升成绩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举两得.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是通过对知识和经验的反复积累和反复利用产生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标新立异的想法,不要予以否定,要注意情感教育的实施,初中时期,正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关心与注意,教师要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去探索,去进取,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
  三、营造好课堂的教学情境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焕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课堂作为学生个性发展、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均要围绕学生展开进行,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这一原则.数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学科,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从中探索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每名学生在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上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不要歧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尊重这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施教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要跟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理解、信任、包容、互相交流、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勇敢地提出质疑和表达对问题的见解,使学生在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有一个提升的空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长久不衰的原动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只有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学习环境、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才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艳萍.试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兴趣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195.
  [2]崔艳有.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
  [3]朱学明.激发兴趣构建初中数学快乐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7):54.
其他文献
【摘要】 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的重要活动部分,也是师与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讨论、共进的重要环节. 设置符合参与者认知、激发参与者情感的场景氛围,引导和促进他们更好更深入地探究问题. 本文作者简要谈论了基于问题学习基础上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学习;情境教学;探究  课堂活动进程的实施者与参与者之间,是一个互动双向、深入、高效的进程,需要轻松、良好的教学场景,适
【摘要】立足高等数学课堂的分组讨论教学实践,给出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激励措施,同时指出分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合作学习;分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数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为高等数学的这些典型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和复杂深奥.对于数学
【摘要】课堂资源除了预设生成性资源外,还有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形成的资源,巧借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几点有效捕捉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资源;矛盾;合作  教师在教学时,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例如,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的口误、笔误,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
【摘要】高校的数学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高校数学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责任心,要考慮高校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介绍了高校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以期为研究高校数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由于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采用基于路牌和宣传栏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快速获准确取信息的要求,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一个新型的大学校园电子引导系统.本系统主要特点是自
坐标图上的标值线不能随意设定,而要根据坐标图的性质、特征、正文内容及美感等因素来设定.当纵横坐标轴上的标值与标植线的多寡悬殊影响了图的美感时,可在确保坐标图准确性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真实社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着眼于大学生成长成材需要,才能更充分地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育导向性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