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迅速,但与之不相符的是,民族音乐的发展较为滞后。虽然相较于几十年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却仍难满足现实社会需求。本文将据此谈论一下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 当代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这些音乐是经历了时间淬炼的精华,对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优美的旋律、富含的地域特色气息都让人深深着迷。这般优秀的文化应当广为国人所熟知并且历代传承下去。但,实际情况是,现阶段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承都不甚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一方面不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措施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在当代能够良好发展。
  一、民族音乐的内涵
  音乐原是古时的一种祭祀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演变成为了人们抒发感情、传递心声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的形成受风俗习惯与地域特点等方面的影响,民族音乐也是民族传统的有机继承。民族音乐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意义。民俗文化是在社会变迁中由本民族人们所创造出的一种长期有效的本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组成元素。而在我国,民族音乐很多时候就是民俗的体现。比如很多地方结婚时所唱的祝福歌,古时出战所唱的壮行歌曲等。什么样的民俗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音乐,就如《乐论》所述:“轻死,固有蹈火赴水之歌;轻荡,固有桑间濮上之曲”。
  此外,民族音乐也是民族历史的重要传承方式。比如,原始社会人们信仰图腾,并形成了独特的图腾文化。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记录方式并且历史过于久远,这部分的历史几乎都不能为人所知。但,经过人们口耳相传所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却能让我们窥知一二,比如瑶族“盘王还愿”祭祀中的《盘王大歌》、土族土王祭祀仪式中的摆手歌等。因此,我们要重视民族音乐并大力促进其发展。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学习音乐文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团结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能够保留到现在的民族音乐都可算是永不退褪色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多彩,具有不同风格之美。陕北地区歌曲多粗犷豪迈,如《信天游》;江南地区的歌曲多委婉秀丽,如《茉莉花》。新疆歌曲活泼欢快、内蒙歌曲高亢悠扬……各民族音乐都有自身风格,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展现出这种种风格之美,能够扩展学生审美的范围,丰富学生审美的内容,自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二)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音乐的发展对应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文化与历史都能在音乐中体现。音乐自身含有丰富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会自然而然的接触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不管怎样的民族音乐都有着一个特性,那就是民族深沉的感情。学生通过接触音乐中的精神气质能够唤醒自身的民族意识。同时,本地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与民族音乐产生的环境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更容易与音乐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对自己的民族产生更深的感情。
  著名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能够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那他只能如浮萍般在世界的文化中漂泊,最终归于消逝。由此可见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三、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措施
  民族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却具有很重要的当代价值,对学生与国家民族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需大力扶持与推广。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迅速,但是民族音乐教育却相对滞后。为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一)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
  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且民族音乐相较于大众音乐有不少的特性,因此这些学生而言学校民族音乐的难度较大。同时,现阶段,在大部分学校中,民族音乐往往是被穿插在音乐综合科目中进行,没有一个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随意性强,效果难以保证,这也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不大,教育成效低等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该在音乐课程中单独设立民族音乐的教育课程,并编制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重要性方面的认知培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识。
  (二)树立起具有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
  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根据美国教育家J.A.Banks的解释,其目标是使不同的集团(不同文化、宗教、人种、阶层等)学会保持和平并能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达到共生。这种教育理念下人们能够有更广阔的学习范围、更多的文化交流。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发展不甚如意的今天,我们该树立起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民族音乐的交流,在寻找共性的同时促进个性化的发展,并在新思潮林立的音乐发展中寻找到各种音乐共生的有效方式。
  (三)主动适应市场,谋求新的发展道路
  我国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民族音乐。如能适应市场,那市场就会为民族音乐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市场将不断对民族音乐进行排挤,最终会使其进入到无路可走的境地。经济市场发展迅速,民族音乐教育需及时跟进,在传统上实现创新,使民族音乐能够反映现代生活,获取市场青睐。融入市场是时代发展的必须,民族音乐教育要认识到这一点并立即着手采取措施。
  结论
  民族音乐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才能够实现传承,音樂教育意义深远,需要不断的发展更新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抛弃。所以,要做好民族音乐教育,我们要认识民族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动民族音乐教育,将民族音乐教育放置到足够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孙颖.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2,(05).
  [2]张应华,谢嘉幸.我国当代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操作策略的探讨[J].音乐艺术,2012,(03).
  [3]李莹.谈民族音乐教育的当代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2,(04).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升舞蹈组织艺术,成为提升幼儿艺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学科魅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幼儿 舞蹈编排  舞蹈编排作为幼儿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幼儿提升艺术修养,锻炼艺术思维,培养艺术感觉,提升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幼儿艺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舞蹈编排内容,幼儿幼儿的身心特点,灵活机动的设计舞蹈编排策略,引导幼儿从情感上增进
一个完美的钢琴演奏除了需要演奏者高超的技巧之外,还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本文主要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曲式、主题以及调性等方面来具体说明音乐
摘要:新课堂教学方式中强调了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是通过让学生主动钻研问题,来提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让学习生活更丰富,更有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本文就对音乐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肯定研究性学习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提高音乐课堂质量,促进课堂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成了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话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首先提出情感培养提高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这一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学生经验,从“体验”和“创新”两个角度出发,就如何通过情感培养
摘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肖邦的钢琴作品涉及众多体材,本文仅以"离别"练习曲为例阐述了此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内容,并结合演奏实践论述了在学习这首练习曲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层次 歌唱性旋律 触键控制 双音技术 练习曲  一、肖邦音乐的风格  19世纪30~40年代的肖邦音乐受到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对待民族民间音乐认真、严肃的他反对猎奇
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商业音乐的繁荣。参差不齐、良莠难分的音乐,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舞台,这就给我们中学音乐教育带来新的问题。笔者认为,现实的音乐教育目标,除了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为基础外,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此更有效的实施中学音乐教学计划。我在高中音乐课中对我的教学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情感培养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语言的表现,来表达作品
钢琴教学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通过手指在键盘中不断敲打,于是演奏出优美的音乐,空气中漂浮每个音符、旋律、音色,演奏者自身的气质融入到整个演奏中,这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享受中心灵得到释放、一种不言而喻的境界得以提升。作者作为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钢琴教师,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融入审美能力培养才能真正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文艺节目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分支也越来越被学校所重视,它通过寓教于乐,把德智体美劳贯穿在其中,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动力和重要基础,是学生培养对音乐热爱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从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出发,把每个学生的优点在节目编排中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