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有男生用脏话骂女儿
玉梅上高一,正是发奋读书的好时候。可是三天前,她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了,赖在家里,不读书,不写作业,百无聊赖。家长问其原因,玉梅说自己不敢去学校,不敢见同学。
为什么不敢去学校呢?玉梅说,在学校她总听到有男生用脏话骂她。家长一听女儿居然被男生骂,自然要问具体经过。玉梅说:一个周末,放学时有三个男生走在她的前面,一个她知道名字,另外两个她不知道名字。玉梅听到这几个男生在议论她,说她的坏话,还用很难听的脏话骂她。总之,就是说她不好,说她傻,说她丑。玉梅当然不高兴,但是当天回到家她并没有跟家长说。
没想到,周一学校来电话,请玉梅的家长到学校,说孩子有点异常。家长慌忙请假来到学校,到老师办公室了解女儿情况。原来,玉梅在课间到邻班教室门外,找上周末放学路上说她坏话的那个男生,要求他道歉。男生没有回应,玉梅就张口骂那个男生。老师见一个女生站在教室门口破口大骂,便把玉梅带到办公室,然后打电话请来了家长。家长到后,玉梅说了上周末那个男生骂了她。可老师说,男生骂玉梅谁也没听见,可玉梅张口骂男生,大家却都听见了。这样闹下去,怎么行呢?他希望家长好好管管自己的女儿。
家长把玉梅带回家,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哄劝孩子说,这事到此为止。当日,玉梅连作业也没做,就回房间睡觉了。
几天后,玉梅回家说,放学的时候她又听见后面有同学骂她。家长问:“刚才,我去接你的时候你为啥不说?”玉梅说到家才想起来,然后又哭又闹。家长只好再次劝女儿,算了,骂几句就骂几句吧,以后离这样的同学远一些。在家长的哄劝之下,玉梅总算安静下来,还是不写作业就睡了。
最近一次是昨天晚上。玉梅放学回家再次跟妈妈说,今天体育课上,有个男生用脏话骂她。接二连三,妈妈这次有点烦了,追问女儿,那个男生叫什么?他为什骂你?他都骂了些什么?玉梅心烦意乱地说:“不要问了,不要问了!”最后,又不想写作业了。
这次妈妈生气了,说:“既然你不写作业,那要作业本有什么用?”说完,就把孩子的作业本撕了。
玉梅一看妈妈居然把自己的作业本撕了,情绪也失去了控制:“让你撕,让你撕,全撕了得了!”说着,把笔记本也撕了,还发疯一样掏出书包里的书本,要一一撕掉。爸爸看女儿太疯狂,赶紧抱住她,不让她再撕。过了好一会儿,孩子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解析:失去自我的心理投射
在心理咨询室,玉梅的父母问:“女儿总听到男生骂她脏话,这是怎么回事?”我以问代答:“你们这么说,有确凿的证据吗?”玉梅的父母互相看了看,摇摇头,反问道:“难道孩子会撒谎吗?”言下之意是,孩子说有人骂她,肯定就是有人骂她。我理解他们的感受,进一步解释:“我不是说孩子撒谎,而是说孩子说的情况未必是真实发生过的。”
玉梅的父母茫然不解。我又问:“孩子的学习怎么样?”说起这个,玉梅的母亲抢先发言:“孩子的学习不好,不瞒您说,排名倒着数。尤其最近一次考试,排名都倒数第二了,真让人着急!”
玉梅的父亲补充道:“孩子学习不好,您别以为是我们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在学习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孩子从小就被她妈妈看着写作业,全方位监控。如果孩子的妈妈哪一天有事,就会让我接替她看着孩子。虽然我们家长费了不少力气,但孩子不争气,上初中后,成绩下滑得更严重。我自己就是中学教师,看孩子的學习堪忧,就把孩子带到我所在的学校,放在我负责的班里。为了督促孩子搞好学习,也为了让周围同学知道我并不偏袒女儿,所以我对女儿的要求比较严格,多次在班里训过她、骂过她。
“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中考时孩子的成绩超过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一分,险进重点高中。进了重点高中,孩子基本处于垫底状态。我们很着急,抓紧监督和看管,可一直不见效果。我们累,孩子也累。有时候,看到孩子对学习毫无信心的样子,我们就忍不住说些难听话,特别是孩子的妈妈,只要下班回来没有看到孩子学习,就没完没了地唠叨和数落孩子。因此,母女俩经常发生冲突,还动过一两次手。有一天,孩子妈妈又数落孩子,孩子气急了,抄起水杯摔在地上,情绪暴躁,说了很多气话。孩子妈妈也不示弱,结果母女俩动起手来。孩子和妈妈打起来了,像什么话!我使出全身力气抱住孩子,才将她们分开。
“马老师,我们家的气氛非常紧张、压抑,根本没有欢声笑语。孩子很久没笑过,我们也好久没笑过了。家里就我们三个,整天冷冰冰的,也没有亲友上门,因为亲友都知道我们对孩子要求严格,来了怕耽误孩子学习……”
听到这里,我也没有了笑容。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三口整天被紧张压抑的气氛包围着,连个透气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回到玉梅的问题上。玉梅不敢去学校,不敢见同学,显然是一种逃避行为。她在逃避什么呢?表面上看,是逃避同学骂她。可正如我预料的那样,经过老师协助调查,玉梅说同学骂她的事子虚乌有。对此,家长依然不愿相信:“如果没有那样的事情,孩子怎么可能几次说起同学用脏话骂她?”
显然,玉梅听到别人骂自己,是出现了幻听。幻听是幻觉的一种,就是实际上外界没有声音刺激,人却产生了虚幻的听觉。一说到幻听,不少人会想到精神病。确实,幻听是精神病的常见症状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但不能说,有了幻听,就必定患上了精神病。幻听,也可能由心理因素诱发,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为此,我建议家长带玉梅做精神科检查,排除了玉梅患有精神病的可能。
那么,玉梅的幻听是怎么回事呢?我推测地问:“妈妈是不是骂过孩子类似的脏话?”玉梅的妈妈惊讶地“啊”了一声,玉梅的爸爸不满地说:“是,她妈妈经常这样骂孩子。”原来这样!那玉梅出现幻听,就比较好理解了。
一般来说,幻听是这样发生的: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会引起功能紊乱。这时,人对周围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致使大脑对接收的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整理,可能导致出现幻听。再有,幻听还源于此前大脑残留的客观声音刺激。心理功能发生暂时性紊乱的同时,听觉中枢同样发生紊乱,于是留存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被激活,人仿佛接收到了听觉信息,从而出现幻听。 就玉梅的情况来说,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和过度监管,形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压抑的家庭氛围,玉梅的心理压力显而易见,她失去自信,不会笑,只会闹,正是心理承受高压的表现;另一方面家长给了玉梅太多的负面评价,辱骂性的话使玉梅内心深处形成了强烈的自我否定评价,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玉梅完全失去了自我,通过心理投射机制,她将这种心态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别人也会这样看待、非议自己,给自己否定性的评价。于是,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在特定情境刺激之下,来自家长的辱骂性评价,这留存在玉梅大脑中的语音信息被激活,于是她就“听到了”别人用脏话辱骂自己。
综上所述,玉梅不想去学校,不敢见同学,表面上看是逃避同学,实质是逃避心理压力。
对策:帮助孩子重拾信心
沟通至此,玉梅的父母后悔不已,先是相互指责,接着自我检讨。后来两人异口同声地问:“您的分析有道理,可孩子不愿来访,您说怎么办?”
我笑了:“孩子不愿来访就对了,因为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问题的专家。也就是说,孩子虽然深陷心理困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心里明白,造成她心理困扰的根源在父母。所以,現在的问题,不是孩子怎么办,而是家长怎么办。您二位认为是这样吗?”
玉梅父母的态度积极、坦率:“那好,就先从我们做起。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经过交流,我们取得如下共识:
第一,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可玉梅的学习成绩垫底,这让她背负了沉重的压力。这时,她需要的是帮助,不是责难和辱骂。父母不要再以分数论英雄,而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扔掉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第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需要引导,而不是监管,更不是改造。具体说来,对孩子的学习应该做到“三放”:放下,放手,放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放下;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放手;孩子长大了,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父母对孩子应该放心。这样,孩子才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三,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独立成长的天地、自由呼吸的空间,还要有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此,玉梅的父母感触颇深,一个劲儿地点头,一再表示要改变家庭氛围,让家变成真正的避风港。
第四,多给孩子正面肯定的评价。为帮助玉梅父母,我请他们现场讲讲孩子的优点和讨人喜欢的地方。玉梅的父母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说了孩子的很多优点和长处,最后两人都热泪盈眶,说平时怎么没看到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闪光点。
最后,我引导他们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父母也要这样多给孩子正面肯定的评价,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建立信心。一旦孩子有了信心,接纳了自我,心结也就彻底解开了。当然,这是一个亲子共同努力的过程。
两个月后,我得到好消息:玉梅已经告别了幻听的困扰。另外,她的家里也渐渐有了欢声笑语。
【编辑:杨子】
玉梅上高一,正是发奋读书的好时候。可是三天前,她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了,赖在家里,不读书,不写作业,百无聊赖。家长问其原因,玉梅说自己不敢去学校,不敢见同学。
为什么不敢去学校呢?玉梅说,在学校她总听到有男生用脏话骂她。家长一听女儿居然被男生骂,自然要问具体经过。玉梅说:一个周末,放学时有三个男生走在她的前面,一个她知道名字,另外两个她不知道名字。玉梅听到这几个男生在议论她,说她的坏话,还用很难听的脏话骂她。总之,就是说她不好,说她傻,说她丑。玉梅当然不高兴,但是当天回到家她并没有跟家长说。
没想到,周一学校来电话,请玉梅的家长到学校,说孩子有点异常。家长慌忙请假来到学校,到老师办公室了解女儿情况。原来,玉梅在课间到邻班教室门外,找上周末放学路上说她坏话的那个男生,要求他道歉。男生没有回应,玉梅就张口骂那个男生。老师见一个女生站在教室门口破口大骂,便把玉梅带到办公室,然后打电话请来了家长。家长到后,玉梅说了上周末那个男生骂了她。可老师说,男生骂玉梅谁也没听见,可玉梅张口骂男生,大家却都听见了。这样闹下去,怎么行呢?他希望家长好好管管自己的女儿。
家长把玉梅带回家,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哄劝孩子说,这事到此为止。当日,玉梅连作业也没做,就回房间睡觉了。
几天后,玉梅回家说,放学的时候她又听见后面有同学骂她。家长问:“刚才,我去接你的时候你为啥不说?”玉梅说到家才想起来,然后又哭又闹。家长只好再次劝女儿,算了,骂几句就骂几句吧,以后离这样的同学远一些。在家长的哄劝之下,玉梅总算安静下来,还是不写作业就睡了。
最近一次是昨天晚上。玉梅放学回家再次跟妈妈说,今天体育课上,有个男生用脏话骂她。接二连三,妈妈这次有点烦了,追问女儿,那个男生叫什么?他为什骂你?他都骂了些什么?玉梅心烦意乱地说:“不要问了,不要问了!”最后,又不想写作业了。
这次妈妈生气了,说:“既然你不写作业,那要作业本有什么用?”说完,就把孩子的作业本撕了。
玉梅一看妈妈居然把自己的作业本撕了,情绪也失去了控制:“让你撕,让你撕,全撕了得了!”说着,把笔记本也撕了,还发疯一样掏出书包里的书本,要一一撕掉。爸爸看女儿太疯狂,赶紧抱住她,不让她再撕。过了好一会儿,孩子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解析:失去自我的心理投射
在心理咨询室,玉梅的父母问:“女儿总听到男生骂她脏话,这是怎么回事?”我以问代答:“你们这么说,有确凿的证据吗?”玉梅的父母互相看了看,摇摇头,反问道:“难道孩子会撒谎吗?”言下之意是,孩子说有人骂她,肯定就是有人骂她。我理解他们的感受,进一步解释:“我不是说孩子撒谎,而是说孩子说的情况未必是真实发生过的。”
玉梅的父母茫然不解。我又问:“孩子的学习怎么样?”说起这个,玉梅的母亲抢先发言:“孩子的学习不好,不瞒您说,排名倒着数。尤其最近一次考试,排名都倒数第二了,真让人着急!”
玉梅的父亲补充道:“孩子学习不好,您别以为是我们家长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在学习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孩子从小就被她妈妈看着写作业,全方位监控。如果孩子的妈妈哪一天有事,就会让我接替她看着孩子。虽然我们家长费了不少力气,但孩子不争气,上初中后,成绩下滑得更严重。我自己就是中学教师,看孩子的學习堪忧,就把孩子带到我所在的学校,放在我负责的班里。为了督促孩子搞好学习,也为了让周围同学知道我并不偏袒女儿,所以我对女儿的要求比较严格,多次在班里训过她、骂过她。
“在我的严格要求下,中考时孩子的成绩超过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一分,险进重点高中。进了重点高中,孩子基本处于垫底状态。我们很着急,抓紧监督和看管,可一直不见效果。我们累,孩子也累。有时候,看到孩子对学习毫无信心的样子,我们就忍不住说些难听话,特别是孩子的妈妈,只要下班回来没有看到孩子学习,就没完没了地唠叨和数落孩子。因此,母女俩经常发生冲突,还动过一两次手。有一天,孩子妈妈又数落孩子,孩子气急了,抄起水杯摔在地上,情绪暴躁,说了很多气话。孩子妈妈也不示弱,结果母女俩动起手来。孩子和妈妈打起来了,像什么话!我使出全身力气抱住孩子,才将她们分开。
“马老师,我们家的气氛非常紧张、压抑,根本没有欢声笑语。孩子很久没笑过,我们也好久没笑过了。家里就我们三个,整天冷冰冰的,也没有亲友上门,因为亲友都知道我们对孩子要求严格,来了怕耽误孩子学习……”
听到这里,我也没有了笑容。也就是说,他们一家三口整天被紧张压抑的气氛包围着,连个透气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回到玉梅的问题上。玉梅不敢去学校,不敢见同学,显然是一种逃避行为。她在逃避什么呢?表面上看,是逃避同学骂她。可正如我预料的那样,经过老师协助调查,玉梅说同学骂她的事子虚乌有。对此,家长依然不愿相信:“如果没有那样的事情,孩子怎么可能几次说起同学用脏话骂她?”
显然,玉梅听到别人骂自己,是出现了幻听。幻听是幻觉的一种,就是实际上外界没有声音刺激,人却产生了虚幻的听觉。一说到幻听,不少人会想到精神病。确实,幻听是精神病的常见症状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但不能说,有了幻听,就必定患上了精神病。幻听,也可能由心理因素诱发,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为此,我建议家长带玉梅做精神科检查,排除了玉梅患有精神病的可能。
那么,玉梅的幻听是怎么回事呢?我推测地问:“妈妈是不是骂过孩子类似的脏话?”玉梅的妈妈惊讶地“啊”了一声,玉梅的爸爸不满地说:“是,她妈妈经常这样骂孩子。”原来这样!那玉梅出现幻听,就比较好理解了。
一般来说,幻听是这样发生的: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会引起功能紊乱。这时,人对周围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致使大脑对接收的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整理,可能导致出现幻听。再有,幻听还源于此前大脑残留的客观声音刺激。心理功能发生暂时性紊乱的同时,听觉中枢同样发生紊乱,于是留存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被激活,人仿佛接收到了听觉信息,从而出现幻听。 就玉梅的情况来说,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和过度监管,形成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压抑的家庭氛围,玉梅的心理压力显而易见,她失去自信,不会笑,只会闹,正是心理承受高压的表现;另一方面家长给了玉梅太多的负面评价,辱骂性的话使玉梅内心深处形成了强烈的自我否定评价,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玉梅完全失去了自我,通过心理投射机制,她将这种心态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别人也会这样看待、非议自己,给自己否定性的评价。于是,在巨大心理压力之下,在特定情境刺激之下,来自家长的辱骂性评价,这留存在玉梅大脑中的语音信息被激活,于是她就“听到了”别人用脏话辱骂自己。
综上所述,玉梅不想去学校,不敢见同学,表面上看是逃避同学,实质是逃避心理压力。
对策:帮助孩子重拾信心
沟通至此,玉梅的父母后悔不已,先是相互指责,接着自我检讨。后来两人异口同声地问:“您的分析有道理,可孩子不愿来访,您说怎么办?”
我笑了:“孩子不愿来访就对了,因为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母身上。心理学上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问题的专家。也就是说,孩子虽然深陷心理困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她心里明白,造成她心理困扰的根源在父母。所以,現在的问题,不是孩子怎么办,而是家长怎么办。您二位认为是这样吗?”
玉梅父母的态度积极、坦率:“那好,就先从我们做起。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经过交流,我们取得如下共识:
第一,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可玉梅的学习成绩垫底,这让她背负了沉重的压力。这时,她需要的是帮助,不是责难和辱骂。父母不要再以分数论英雄,而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扔掉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第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孩子需要引导,而不是监管,更不是改造。具体说来,对孩子的学习应该做到“三放”:放下,放手,放心。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放下;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所以对孩子的学习应该放手;孩子长大了,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父母对孩子应该放心。这样,孩子才有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第三,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独立成长的天地、自由呼吸的空间,还要有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此,玉梅的父母感触颇深,一个劲儿地点头,一再表示要改变家庭氛围,让家变成真正的避风港。
第四,多给孩子正面肯定的评价。为帮助玉梅父母,我请他们现场讲讲孩子的优点和讨人喜欢的地方。玉梅的父母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说了孩子的很多优点和长处,最后两人都热泪盈眶,说平时怎么没看到孩子居然有这么多的闪光点。
最后,我引导他们说,在以后的日子里,父母也要这样多给孩子正面肯定的评价,帮助孩子找到自我,建立信心。一旦孩子有了信心,接纳了自我,心结也就彻底解开了。当然,这是一个亲子共同努力的过程。
两个月后,我得到好消息:玉梅已经告别了幻听的困扰。另外,她的家里也渐渐有了欢声笑语。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