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动态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质数的概念是在教学找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引出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的结论。但是由于它比较抽象,距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又容易和质数的概念相混淆,所以一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执教本课时,由于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学习资源巧妙地利用,有效地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案例:
  师:你们已经学会找一个数的约数,那么两个数的公约数你们会找吗?你们理解什么叫“公约数”吗?
  生:公约数就是两个数都有的约数。
  师:30以内的数,任意选择两个,写出它们的公约数。
  生1: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
  生2:5和9的公约数只有1。
  生3:8和12的公约数有1、2、4。
  ……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的公约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4:它们都有公约数1。
  生5:1是它们公约数中最小的一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确实,两个数的公约数中最小的都是1。那么,最大的公约数固定吗?
  生6:最大的公约数不固定。像8和24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数“8”。而8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4。
  生7:有时候两个数的公约数只有一个,像5和9,它们的公约数只有1。所以最大公约数也就是1。
  师:是啊,有些数的公约数只有一个,就是1。像这样的两个数,数学上给它一个名称叫做“互质数”。你们还能找出具有这种特点的两个数吗?
  生8:我找到了1和10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9:8和9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10:2和5的公约数只有1,它们是互质数。
  生11:4和9是互质数,公约数只有1。
  师:仔细观察这几组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怎样的两个数可能成为互质数?你能举例证明吗?
  生12:我发现8和9是连续的两个自然数。连续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比如2和3、7和8、15和16等都是互质数。
  生13:我发现1和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互质的。比如1和5、1和7、1和30等。
  生14:我发现2和5都是质数,两个质数也一定是互质数,比如2和7、3和5、11和13等。
  生15:我发现4和9都是合数,两个合数也是互质数。
  生16:我反对他的这种说法。像4和6也都是合数,但是它们还有公约数2,所以我认为两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
  生17:我发现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一定是互质数,比如5和9、11和14等。
  生18:不一定。像5和10,它们还有公约数5,所以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一定是互质数。
  ……
  反思:
  本节课预设先让学生写出30以内任意两个数的公约数,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公约数的特点,即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公约数是1,最大的公约数各不相同。接着出示互质数的概念,通过五组判断互质数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质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互质数的规律。过去互质数的概念都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它。而在课堂上,因为学生对互质数的情况产生了关注,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原有的设计上牵引,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闪现的智慧火花就被教师所扼杀了。所以我及时提问:“怎样的两个数可能成为互质数?”从而引导学生在动态生成的例子中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再进一步总结规律,达成共识。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于“互质数”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成为互质数的几种特殊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辨别互质数,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一难点给突破了。
  新课程提倡在课前要有精心的预设,预设学生在面对教材所产生的问题,预设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和策略,但是我们更期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因为这些资源一旦被教师发掘并有效地利用起来,那么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是催化剂那样加速学生学习的进程。如何把握好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碰撞”,使教学进程有节奏地推进,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仅以此例和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观的推进以及新课标的完善,生活化教学被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生活化课堂的构建,也改变和优化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如何构建生活化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值得教学中不断创新。文章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的具体途径,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融合学生的生
摘要: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渗透,“学困生”的转化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问题,进行英语教学计划的改革与优化,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脱离学习困境,转化“学困生”角色。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分类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提问存在着种种弊端,如问题多而细碎、提问过程像打乒乓球似的一来一回等等。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革课堂提问,才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呢?    一、提高问题的质。减少问题的量    
摘要:随着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其与异性交往的需求逐步的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早恋倾向。学生家长与教师有义务引导小学生理性的认识并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问题。本文重点对小学生早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与解决的具体措施,旨在尽可能的帮助小学生避免早恋问题,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生;早恋;预防;沟通  1.引言  小学生早恋是指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受到异性“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