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流金岁月 雕琢钻石婚姻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一口,听话啊,哦,对了,再吃一口……”
   “乖,不听话我打你哟,多吃点身体才壮壮的,张嘴啊……这才乖嘛……”
   89岁的丁履谊老人用温存的话语哄着93岁的妻子刘同晖吃饭。略有一点意识的妻子笑了,竟张开了嘴。
   一口一口地喂完饭后,丈夫贴着妻子的耳朵一遍遍地呼唤:“同晖,我是履谊,丁履谊!同晖,你听见我喊你了吗?同晖……”面对丈夫的声声唤、切切爱,妻子有时茫然地看着他,有时又略有所思,有时又对他笑一笑。只要妻子有一点意识,他的眼中就会闪烁出喜悦的光。
   17年了,妻子完全瘫痪17年,进入植物人状态5年,这样的场景,天天都在上演。
   这对患难夫妻,有着不平凡的遭遇。丁履谊曾担任原万县地区医院(现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院长30多年,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妻子刘同晖先后任原万县地区医院妇产科主任、妇幼保健所所长达34年,是原万县地区第一届政协委员。1953年,刘同晖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丁履谊老人家里,挂着他们夫妇的许多照片,各个时期的都有,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结婚照,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靓丽淑女,当年真是一对惹人羡慕的伉俪。经过60年风雨的洗礼,2006年底,他们家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第五届重庆市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60年流金岁月,夫妇二人用心雕琢出他们的钻石婚姻。
  
  30年事业 两同窗比翼齐飞
  
   丁履谊和刘同晖是大学同学。1945年,二人从原山东省立医学专科学院毕业后,双双回到原万县地区医院工作。因为志同道合,两人于1946年喜结良缘。1949年万县解放,丁履谊被任命为万县地区医院院长。
   刚解放时,百废待兴,医疗水平更是落后。当时的万县地区管辖三区八县,因妇科疾病前来就诊的妇女很多,而医院并没有专门的妇科为她们解决难言之隐。刘同晖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创建一个妇产科!于是她一边做好手头的工作,一边钻研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并在院长丁履谊的支持下,在医院开设了原万县地区的第一个妇产科。丁履谊回忆说:“那时我老伴创建的妇产科,说是妇产科,其实就她一个医生。我是学外科的,遇到手术就去帮她。”刘同晖不但要为难产妇女接生,还要做诸如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切除等手术。作为院长的丁履谊心甘情愿地充当妻子的助手。在那段缺医少药、群众卫生意识十分淡薄的艰难岁月,刘同晖和丁履谊用智慧和双手,抢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生命。
   1964年,妇产科来了一个患者,腹大如面筛。刘同晖检查后,确定她腹中长了一个巨大肌瘤,必须手术切除。手术由刘同晖主刀,丁履谊当助手。打开盆腔后,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肌瘤占满盆腔,患者腹腔充血严重,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手术难度很大。丁履谊给妻子一个鼓励的眼神,刘同晖很快镇静下来,耐心细致地切除了那个巨大肌瘤。在夫妻俩默契的配合下,手术很成功。
   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除了互相配合,更多的是互相督促。作为当时在四川省颇有名气的外科手术专家,丁履谊听了太多赞扬的话后,难免有些志得意满,好高骛远。他在狗身上实验心脑手术,取得成功后,竟想给人做手术。刘同晖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狗死了问题不大,人死了可不是小事!”妻子还指出,丁履谊自从担任院长后,对同志态度简单、粗暴,不讲究工作方法;在业务上争强好胜,不顾实际,好大喜功。丁履谊回忆说,这是老两口结婚60年来,吵得最厉害的一架。妻子的激烈批评,让丁履谊如梦初醒。在妻子的督促下,他不断追求着精湛的医术,从1949年起,先后首次在原万县地区开展肾切除、肺切除、脊柱固定等大手术。在当时的万县地区,几乎所有的大手术都是丁履谊来主刀,在四川省的外科手术医生排名中,丁履谊名列前茅。
   就这样,夫妇二人在工作中互相鼓励,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都成为当地医学界很有声望的专家。
  
  60载婚姻 夫妻俩风雨同舟
  
   俗话说:“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两位老人却用60年的岁月,验证了爱情的强度和韧性。
   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供应粮很少,一家人生活很困难。丁履谊是院长,有些罐头、糖等特殊供应,但他从来舍不得吃,他的心中全是妻子一天到晚操劳的背影,他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她。可刘同晖看着憔悴的丈夫,更是心疼。为着一口好吃的,他们要推让半天,最后两人都舍不得吃,把好东西都给了孩子。
   文化大革命时期,丁履谊被打成“走资派”。这是丁履谊一生中最难的时候,刘同晖始终陪在丈夫身边,安慰他,照顾他,想方设法弄点可口的饭菜给丈夫。丁履谊激动地说:“是妻子陪我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没有她的支持,我很难挺过来。”
   丁履谊终于熬过了那段噩梦般的日子,刘同晖的身体却渐渐不行了。
   1969年冬,原万县地区医院开展癌症普查时,刘同晖也去查了一下,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她患上了子宫颈癌。“在当时,这种病可是不得了啊!”丁履谊至今仍十分心痛。在他的鼓励和陪伴下,刘同晖于次年春季到上海,作了子宫全切除。1987年,刘同晖因为工作太忙碌,潜藏在身体内的隐患终于被引爆,全身大面积出血,并引发骨质疏松症、颈椎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病魔来势汹汹,丁履谊一边在病床前照料妻子,一边鼓励她正确对待疾病。经过夫妻俩共同努力,病魔终于低头。但是,为了治病,刘同晖服用了太多的激素药,这些激素药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她的身体越发虚弱,更可怕的是,后来她得了一种严重的脑膜炎,发病初期,虽勉强能走几步路,但生活已基本不能自理。从这时起,丁履谊就开始担负起了照顾妻子的重任,嘘寒问暖,端茶送水,给予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到了1990年,刘同晖连路都不能走了,开始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已经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都在床上拉。在这种情况下,丁履谊更是寸步不离,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细心照料妻子,成为一名全职护理员。
   2002年5月,丁履谊在给妻子擦洗身体时,敏感地发现妻子体温有变化。他赶忙和女儿一起把妻子送往医院。原来是高烧引发了肺炎,肺炎又引起肺心脑病,刘同晖三次呼吸暂停。前两次,医生都通过人工呼吸把她抢救了过来,到了第三次,医生决定放弃了。丁履谊看着深爱了几十年的妻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还没有爱够,还有太多的话要对她说,还有太多的日日夜夜需要她陪伴。在他的极力坚持下,医院重新给刘同晖上了呼吸机。丁老在一旁呼唤着:“同晖,坚持住,不要离开我!同晖,你听见了吗?同晖……”本已停止呼吸的刘同晖,心脏重新开始跳动,为深爱她的丈夫而跳动。握着起死回生的爱人的手,丁履谊老泪纵横。
   由于大脑细胞严重受损,刘同晖几乎成了植物人。喂药、打针、输液,擦洗、按摩、翻身……所有这一切,丁履谊都自己来。
   “老伴每天吃的东西,我都要精心搭配,要保证她的基本营养,并做成流质食物,然后在床前一口一口喂她,现在只有我喂她才吃。”丁履谊平静地说,“瘫痪在床的病人,最怕长褥疮和肺功能出毛病,所以,我每天都要用棉球刺激她的喉咙,保证肺功能正常;每天床上要保持干燥,每晚要起来为她翻两次身……”由于刘同晖老人已没有多少意识,小便还可以用尿布对付,大便则必须靠别人用手去掏。丁履谊每隔3天为妻子掏一次大便,每隔6天喂她吃一次泄药。在老人耐心而细致的照顾下,虽然躺在床上多年,刘同晖老人没有一点肌肉萎缩,没有长过褥疮,没有因积便引起过肠道不适。她仍然面色红润,神态安详。
  
  32个成员 见证和谐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四世同堂,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加上孙子辈共有32口人,晚辈中现有16个成年人,其中有8人是共产党员,加上老两口,一家就有10名党员。有人开玩笑说,按3人建立一个党支部算,丁履谊家能建立3个党支部了。
   在两位老人的影响下,后辈们个个都很争气,家庭成员之间非常和睦。
   丁履谊的一个外孙女,曾是第三军医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在重庆西南医院肝胆科任职,由于工作能力强,很受单位领导重视,20多岁就被评为主治医师,她自己也感到非常满意。但是丁履谊却批评外孙女说:“你这是坐井观天,只看到了眼前,你现在小有成绩,更应该对自己严加要求,不能放松,要下功夫去读博士,读不到博士,你就不要回来见我了。”外孙女深受触动,跟丈夫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2005年与丈夫双双考上博士。
   丁履谊一个孙女大学毕业后随夫到了美国,在美国打短工,每小时可以挣8美元,夫妻二人每月各项收入有好几千美元,能够勉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前年春节孙女回来探亲时,丁履谊把她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现在这个社会是知识竞争的社会,不学习是要被淘汰的。去了美国就要学习符合他们国情的东西,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孙女挨了批评后猛然醒悟,现在考上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所著名大学,学习会计专业。
   尊老爱幼,是这个大家庭的主旋律。去年天气变凉后,晚辈们又从全国各地寄衣服来,仅给丁履谊就寄了20件外套。“他们寄的东西家里都放不下了,我现在只好制定了家规,规定晚辈来不准买东西,更不能寄东西。他们还担心我在家太辛苦,个个要拿钱给我,要我请两个保姆帮忙,其实照料妻子的事还是我亲手做才放心,保姆再多也没用。”摆谈间,丁履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
   孩子们散居在国内外,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平时难得见上一面,丁履谊规定,逢年过节,都要尽量回到万州来团聚。丁履谊说:“经济上都还过得去,不用相互帮助,但是感情上要建立联系。如果大家很久不走动,感情就生疏了。每年回来聚一下,可以互相增进感情。”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成员之间从没红过脸。”丁履谊的幺女婿,三峡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急诊外科主任崔新明说,在他们这个大家庭里,后辈都尊敬两位老人,老人也从不把女婿、媳妇当外人看,兄弟姊妹之间,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都十分和睦,一家有事各家相帮,一家有难各家相助,“这种朴实的家风,是两位老人在60年的患难岁月中言传身教形成的。”
其他文献
2012年1月8日,石柱縣沙子镇卧龙村银光组村民古明琼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饱尝缺水之苦的她,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这可多亏了干部们帮忙!”望着山泉“哗哗”流入大水缸,古明琼乐不可支。  2011年底,卧龙村大雪封山。  卧龙村海拔1600多米,村里的人畜饮水长期依靠人力运输。一到冬天缺水季节,附近的水源就会干涸。乡亲们只能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找水。为了解决饮水问题,镇政府从2001年起陆续为村里修
【国企涅 】  ——直辖伊始,重庆国企全面亏损,上千家国企欠下数百亿元银行债务。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重庆国资总额从1700亿元增至1.46万亿元,全国排位由第19位升至第4位;利润总额从5.7亿元增至400亿元……重庆国企实现完美蝶变。  “天原的发展就像是一段正弦曲线,经历了低谷,又获得重生,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黄亚明感慨万千——作为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天原化工有限
2013年7月26日,夜已深。  张钊端坐电脑前,点开纪录片《寿司之神》。  屏上,光影变幻。屏前,他一脸痴醉。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  此话一出,张钊眼里已是一片晶亮。  小时候,张钊不懂“味道”之意,只知吃饱就好。学厨后,他方懂“味”乃“百味之味”。  “直到遇到《寿司之神》,我才知道支撑‘百
2020年7月18日,瑞士富尔卡山口附近,隆河冰川被盖上白色的“毯子”。隆河冰川是阿尔卑斯山脉最古老的冰川,为了减缓冰川的融化速度,瑞士科学家每年夏季都会用绝缘泡沫制成的巨大“毯子”将其覆盖。  恩格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过一番精彩预言:“许多王冠会被打落到地上而无人捡拾。”一战让世界上从此少了4个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有沙皇俄国。战争与革命大概率会带来政权更迭、王朝陨落,
2014年1月1日,江津区白沙镇这个建镇1200多年的大镇踏上了新征程——作为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唯一试点乡镇,91项原属于江津区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权限,下放到白沙。放权,为白沙带来了什么——  9月17日,江津区白沙镇,驴溪河畔花园。  阎光林宣布:“工程竣工验收完毕!”  话音刚落,鞭炮声便“噼里啪啦”响彻天空。  “现在办事方便多了,验收在镇上,五个工作日就办结了!”阎光林说。  两年前,阎光
减三分让人尝  台湾首富郭台铭在事业发展之初,因为宣传做得好,接到的订单特别多,公司迅速扩大。可就在势头正旺时,郭台铭做了一个决定:分出一些订单给同行,让他们也尝到一些甜头!  “那公司在前期所做的努力不都给别人做了嫁衣?”员工们大惑不解。  郭台铭解释说:“我们的利润虽然高速增长,但同行生意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对我们的怨言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要学会和别人一起赚钱,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
江津区中心医院中医科31号病房。钱荣昌躺在病床上,一张又黑又瘦的脸上,皱纹被疼痛拉扯得变了形。  “新瓦房场上的天然气落实好没有?紫荆山的饮水工程进度如何?巴渝新居的专用变压器什么时候安装,能不能保证4月1日前通电……”钱荣昌握着手机的手颤抖着,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  妻子赵君树转过身,不停地抹眼泪。  忽然,“啪”的一声,手机掉落在地上……  2013年3月21日12时20分,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
纵观历史,魏征、海瑞、林则徐等名垂青史的好官,无一不是坚持修身为上,善做人、善干事。在当代,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的优秀干部克己奉公,践行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思想。由此看来,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须“以修身为本”,而修身的关键又在于“真”、“实”、“心”三字。  真:一是有真心。唯有怀抱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方能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正承
心灵憩园:有了委屈找老协     7年前,长寿区云台镇青云村老支书唐孝舟和村里4个热心老人发起成立了老年互助协会,协会的活动中心是一间仅16平方米的临街小店。   然而,协会成立了一年,只有寥寥7人入会。其他老人有委屈、有困难,也不找老年协会,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家务事,自己的困难,外人愿意伸手。   “他们不来,我们去登门!”会长唐孝舟拿出年轻时的魄力,带着4个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戴上草
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农民“洗脚”进了城,身份虽变了,但打小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却难以改变,于是种种不适和问题随之而来。该如何帮助和引导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呢——  2014年10月10日,九龙坡区巴福镇西城新苑社区。  “我挡!”  “我扣!”  …………  一大早,小区乒乓球台就聚起了一帮人,62岁的谭维熙是其中一员。  西城新苑社区是一个“农转城”安置小区,居民都是附近征地拆迁安置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