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头”新势力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ia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套头?


  所谓套头,也就是指相机厂商搭配自己的某款机身销售的套装镜头。在单反时代,非全画幅机型的套头通常是18-55mmF3.5-5.6变焦镜头,而全画幅单反则可能是24-70mm F4、24-85mm F3.5-4.5或24-105mm F4等变焦镜头。
  这些套头拥有实用的变焦范围,但画质等方面与24-70mm F2.8这样的“大三元”镜头相比总是差一点。因此是购买单机身加专业镜头,还是从套头开始,一直是困扰摄影新手的难题。
  在我们评测了索尼高品质的F E24-105mm F4 G OSS后,佳能和松下也推出了同样规格的产品,而尼康则带来了更小体积的24-70mm F4镜头。这些新推出的产品有怎样的特点,将是本文重点为你介绍的。你会发现,新一代的套头将会完全颠覆性价比突出但画质有所妥协的传统印象。

套头新秀、微距出彩


  松下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技术亮点#
  微距功能-0.5倍放大倍率,0.3m对焦距离。
  双防抖-与机身配合实现约6挡5轴防抖。
  视频优化-流畅的光圈变换与静音设计。
松下镜头可以实现媲美微距镜头的近摄效果,并且细节表现力极为出色。不过此时相机的自动对焦比较困难,最好使用手动对焦。机身:松下SIR;镜头:松下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焦距:105mm;光圈:F5.0;快门:1/320秒;感光度:ISO-100。

  从单反时代开始,在24-105 m m这个焦段上已经有太多经典镜头,而松下LUMIX S 24-105 mm F4 M AC R OO.I.S.可能是这一焦距套头中最年轻的一个。随松下S1和S1R发布的这只镜头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体积不小,重量也不算轻。好在由于机身的缘故,这只套头在使用时的平衡感和操控体验相当好。
  真正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的,是它出色的画质和独具魅力的微距功能。松下在这只镜头上使用了多达了片特殊镜片,配合4730万像素的SIR时可以获得極佳的画质表现并且对焦极为迅速。在本文提到的所有镜头中,也只有这只镜头实现了0.5倍的微距放大倍率。此时,镜头的光学防抖与机身5轴防抖配合出色,能大大降低抖动的风险,保证被摄主体纤毫毕现。
  综合来看,出色的画质,专业的微距,和-10℃防冻能力,让松下的这只套头十分强悍。

明星前辈的超越者


  佳能RF24-105mm F4 L IS USM

  #技术亮点#
  控制环-可自定义为光圈、快门、感光度或曝光补偿等功能。
  防抖与对焦-5级光学防抖,针对视频拍摄优化的对焦性能。
  镀膜技术-ASC空气球镀膜带来极佳的眩光和鬼影抑制力。
尽管近摄能力不如对手,但佳能镜头的虚化表现和锐度都很出色。即使即使画面边缘的物体,也能保证成像的清晰而无紫边。机身:佳能EOS R;镜头:佳能RF-105mm F4 L IS USM;焦距:105mm;光圈:F4.0;快门:1/400秒,感光度:ISO-100。

  这是本文提到镜头中最重的一只,但也只有700g,比单反时代经典的24-105mm镜头轻了近100g,体积也更小巧。当然,如果只是体积和重量的优化,并不足以打动我们。佳能RF24-105mm F4 LIS USM真正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它在画质上对同规格单反版镜头的全面超越。
  由于没有了反光板的阻碍,佳能重新设计了镜头的光学结构,并加入了3片非球面镜片、1片UD和ASC镀膜技术来提升画质。在对比EF卡口的24-105mm镜头时,RF版本无论在画面中心还是边缘,图像的清晰度都要略胜EF版本。
  除此之外,由于使用了Nano超声波马达技术,这只镜头在拍摄视频时能获得更为顺滑而宁静的对焦效果。而镜头前端的多功能控制环则进一步提升了操控体验,让这只套装镜头成为目前佳能规格最高的套头,并且各方面表现非常均衡。

最小巧的全画幅套头

  尼康尼克尔Z 24-70mm F4 S
  #技术亮点#
  控制环-可以设定为调节对焦、光圈或曝光补偿。
  可伸缩设计-不使用镜头时可以进一步缩小长度,便于携带。
  视频优化-补偿了呼吸效应,减轻了操作噪声等方面。
虽然没有直接标出放大倍率,但尼康镜头的近摄力相当不错,锐利度也是其长项。不过由于焦距和定位原因,它的背景虚化效果一般。机身:尼康Z7;镜头:尼康尼克尔Z 24-70mm F4 S;焦距:70mm;光圈:F4.0;快门:1/100秒;感光度:ISO-2000。

  长焦端只有70m m,让尼康尼克尔Z 24-70m m F4 S成为了本文介绍的镜头中最小最轻的一只。由于镜身采用了可伸缩设计,在不使用时它的长度可以进一步缩短。这种设计在全画幅微单镜头中非常少见,其优点是便于携带,不足则是在需要快速拍摄时多了一个步骤。好在拧出镜头的动作并不难,很容易掌握。
  在画质方面,这只镜头达到了极佳的水准,所有焦段从全开光圈开始就能实现锐利的成像,可以充分发挥尼康Z系列微单相机的解析力。这只镜头的光圈叶片只有7片,而本文其他对手都是9片。
  小巧的镜头设计也没有让尼康放弃新功能的尝试,在尼克尔Z 24-70mm F4 S上,电子对焦环还可以自定义为光圈调节和曝光补偿。这一功能在照片和视频拍摄时都可使用,结合补偿呼吸效应的光学设计,让这只镜头同样非常适合拍摄视频。

3个方面对比套头特色


  由于本文提到的每一只镜头在分辨率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影响照片清晰度和色彩的更多来自机身传感器的差异。所以,我们在此为你展示的是这些镜头之间的功能差异,以及特殊题材时的实拍效果差异。

VS

对比体积,权衡功能


  套装镜头往往被用于旅行拍摄,因此体积和重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此,我们将三只镜头并排放置,你可以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以此作为选择依据。

VS

收纳状态


  所谓收纳状态,是指不拍照时,将所有设备放入摄影包里的状态。此时尼康镜头的可伸缩设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收缩后比其他对手更短,你甚至可以用普通单肩包装下它。当然,这也是因为其焦距只做到了70mm。相比之下,达到105mm的佳能镜头比较均衡,而松下的产品则显得有些笨重,尽管它的重量比佳能还要轻一点点。

工作状态


  所谓工作状态,是指开始拍照后的状态。此时尼康镜头必须要拧出镜筒至24mm刻度处才能拍摄,你能从照片中看出,这时它的长度已经与佳能镜头相差不大了。当然,如果将镜头都变焦到长焦端,它们还会进一步增长。但体积对比依然是尼康最小巧,松下最大,佳能则介于二者之间。

全能而强悍的新一代套头


  通过前面的介绍和对比,你或许已经发现如今的套头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素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再也不能用老眼光去衡量套头了,它们的强大远超过去。

放心的画质


  这是本文提及的三只套头给我们留下的最大也是最好的印象,特别是佳能和松下的产品,在画质方面毫不逊色于更高端的“大三元”产品。这也是如今随着光学设计和做工用料的进步,套头的最大改变。因此,除非你需要跟大的光圈或更广、更长的焦距,否则新一代套头基本就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时间稍早的索尼FE 24-105mm F4 GOSS也在新一代套头之列,并且画质和体积的平衡性相当出色。

多用途


  微距、视频、特写、虚化,如今一只套头所肩负的使命要远多于过去,而它们的表现也强于以往。在本文介绍的镜头中,松下产品的微距功能给我们留下来极佳的印象,我们从未想过一只24-105mm镜头就能带我们进入纤毫毕现的微观世界。这方面尼康镜头的表现也很出色,佳能镜头则要逊色一些。所有镜头还都为视频做了优化,这也是未来相机镜头必备的技能。

体积


  既然叫做“微单”,那么体积和重量还是不可忽视的选择因素。在本文介绍的三只镜头中,由于焦距稍短,并采用了可伸缩设计,所以尼康镜头实现了惊人的小体积和低重量。它甚至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一只全畫幅小三元镜头。在这方面,佳能的产品也做得不错,尽管包含三个控制环,但镜身相当紧凑。
  而当我们将镜头安装在各品牌的机身上后,你也会发现,尼康系统最为小巧,佳能次之,而松下则显得比较庞大。当然,三只镜头和机身配合时的手感和平衡性都相当出色,这也体现了厂商在设计时的整体考虑。
  总之,新一代全画幅微单套头给整个微单系统奠定了极高的基准,也让我们看到了微单相机光明的未来。
其他文献
[摘要]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
摘要:韩国电影《海岸线》以某海岸线驻防部队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体如何引发一个集体、乃至周边人群失去秩序、走向崩溃的故事,揭示了大背景中的小人物的悲哀。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
人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绘画是加法。”多重曝光是多张画面叠加,重新构成一幅影像,是用相机功能做“加法”的一种摄影特技。笔者经历10多年多重曝光拍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六种常用的多重曝光基本操作技法:虚实互融法、影调感光法、动静结合法、摇拍技艺法、异物叠加法、功能变换法。简称“多重融合六法”。  佳能相机常用的四种多重曝光合成照片的算法  1.加法——选择此选项,每一次单张曝光的照片会被叠加
[摘要]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生动的民间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典型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西游记》中,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服饰、信仰……等多种文化形态都有充分的展现。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得益于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几百年前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西游记》 神话 民间文
[摘要]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成功,它也需要市场的成功导向,这正是基于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电影特质。大卫·芬奇的成功也使人们对于现代电影认识的更进一步。良性的市场导向加上希区柯克所说“充满悬念非惊讶的情节”正是《搏击俱乐部》电影艺术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电影 市场 现代主义 导演    一、引言    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认为电影是包括前六种传统艺术(时间艺术:音乐、诗
【摘要】电影《风声》、《秋喜》相继于国庆前后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同比于这一时期的其他题材影片,谍战片首触电影银幕便旗开得胜,票房节节高升,观众热力追捧,媒体连篇报道,意欲将这一新的类型片的发展推向高潮。然则虽同为谍战片,《风声》与《秋喜》却避免了同一题材的同质化倾向,呈现给观众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叙述结构和视听享受,因此,从思想内容、人物刻画以及视听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具有了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谍战
[摘要]电影《烈火中永生》是革命斗争题材的典范作品,其从形象塑造上、精神品格、审美特征等多方面深刻地诠释了当时的“红色经典”电影创作理念。今天,以宏瞻电影创作史的阔度重观此片,对其有限的情节开掘进行分析、梳理可以为观照当时的电影创作观念提供一定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有限 情节 开掘     《烈火中永生》是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斗争题材
【摘要】按照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结构”,人格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王家卫的终极版电影《东邪西毒》中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过分地放纵本我和过分地压制超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相互合作才能使心理状态达到平衡,从而达到真我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超我 真我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
[摘要]“白鸥”是杜甫在诗歌中反复吟咏的独特意象。白鸥在品质、性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发了诗人的感想和共鸣。白鸥的“善”与“爱”是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自我写照,白鸥的闲而自得是杜甫追慕的超然情怀,杜甫辗转漂泊的一生也与白鸥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  [关键词]杜甫 白鸥情结 文化君子    白鸥的意象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
[摘要]“冯氏贺岁片”外衣下掩藏着深刻的道德思考和对小人物人情人性的颂扬色彩,而喜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冯小刚要想同时表述喜剧和道德,只能给悲剧意味的道德思考穿上喜剧的外衣。  [关键词]《非诚勿扰》 贺岁片 道德思考    一、从香港贺岁片走到“冯氏贺岁片”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是典型的对梨园式贺岁的借鉴。在梨园行当中,年底与第二年初有“封箱戏”与“开箱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