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冯氏贺岁片”外衣下掩藏着深刻的道德思考和对小人物人情人性的颂扬色彩,而喜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冯小刚要想同时表述喜剧和道德,只能给悲剧意味的道德思考穿上喜剧的外衣。
  [关键词]《非诚勿扰》 贺岁片 道德思考
  
  一、从香港贺岁片走到“冯氏贺岁片”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是典型的对梨园式贺岁的借鉴。在梨园行当中,年底与第二年初有“封箱戏”与“开箱戏”之分,讲究的是热闹与喜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于是,香港的贺岁片大多以喜庆为主,例如《八星报喜》、《大富之家》、《花圈喜事》《满汉全席》、《东成西就》等等,这些影片单纯从片名上便透着一种喜庆,影片的拍摄手法也绝对喜庆,色彩上往往是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剧情以及演员阵容更是以热闹为主,最后必然有一个绝对的大团圆结局。剧情够热闹,明星够多,情节够笑料是贺岁片的突出特点。因此,贺岁片在香港是一个题材和档期相当吻合的片种。
  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名义引进内地的影片,当年的全国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从《红番区》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内地之始,贺岁片在内地张扬的是一种档期,直到2008年末2009年初,以贺岁片名义出炉的不仅有《非诚勿扰》等贺岁片,更有《梅兰芳》这样在贺岁档推出的大片。
  冯小刚是中国内地拍摄贺岁片的第一人。1998,《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先河,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起此后几年的贺岁片拍摄高潮: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在众多的贺岁片中,冯小刚拍摄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逐渐成为最值得观众期待的贺岁片,冯小刚的贺岁片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命名“冯氏贺岁片”。
  “冯氏贺岁片”的开山之作《甲方乙方》在把N个小品组合的过程中,由开始的纯粹搞笑逐渐不漏痕迹地注入“冯小刚式的温情”:“好梦一日游”公司在成功地做成卖书人想当巴顿将军等生意后,重新思考“为谁服务”的宗旨问题,于是,我们看到N个他们出门就说“好听的话”搞笑小品,接下来就有为因恋爱失败自杀的青年服务、教育给老婆气受的大男子汉主义者,直到为无房团圆的癌症患者提供新房,我们看到,“冯小刚式的温情”下面掩藏的是道德思考,是对小人物人情人性的一种颂扬,这已经是对香港贺岁片的一种改装。照例,《没完没了》的剧情里加入植物人姐姐。
  而喜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俄国作家果戈理在著名喜剧《钦差大臣》里,把“当时在俄罗斯看到的一切丑恶现象,一切在需要人们主持正义的场合所发生的非正义的行为都汇集起来,然后给予淋漓尽致的嘲笑”。P189从而成为俄罗斯讽刺文学最光辉的代表。经典“贺岁片”的定位已经装不下崇高的道德表达,冯小刚要想同时表述喜剧和道德,只能悄然改装贺岁片,《天下无贼》顺利登场。《天下无贼》很难说是一部喜剧片,刘德华扮演的贼为维护秩序付出了生命,死亡意味着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影片最后的音乐风格与灰暗的画面也在暗示《天下无贼》的悲情意识。
  但是,中国观众太期待喜剧了,《天下无贼》“打劫”那一幕就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冯氏贺岁片”要想巩固并保持其在贺岁片市场的老大地位,就不能不考虑到观众的心理期待即商业因素,但是如前所述,冯小刚又想突破香港贺岁片单纯的取乐而让人观众留下思考,他只能沿着《天下无贼》的路前行。
  
  二、《非诚勿扰=》:贺岁外衣下的道德思考
  
  对于国内的贺岁片来说,“贺岁”的基本元素包括明星,流行语、喜剧结局等。在《非诚勿扰》里,葛优笑星形象深入人心,舒淇更是大众情人。前半段大龄剩男相亲故事,主角遭遇了男同志、女阴宅推销商、寻找养父的孕妇、选男人像选潜力股的女股民、性冷淡的寡妇等,《非诚勿扰》前半段明星云集。而在相亲过程中,冯小刚一如既往地把今年的社会话题、热点糅合在幽默的台词里,但是这次,冯小刚没有让葛优一张嘴尽情表演着单口相声,而是让冯小刚和众美女一起排演出了N个小品,这是冯小刚创作中最擅长的手段,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掉现实生活的沉重。这也是冯小刚打动观众的法宝,因为他的电影能够抓住时代的气脉,触动观众内心的感悟。也就在《非诚勿扰》前半段,观众笑声不断。影片后半段,“找上门参加大佬葬礼”、“找四姐妹吃花酒”、“找神父无休止忏悔”的搞笑力量明显弱于前半段。女主角笑笑跳海、场内观众以为故事到此为止时,峰回路转,笑笑被渔民救起,男主角决绝表态:“无论摔成什么样,我都接着”,喜剧陡来,接下的豪华游轮又增加了一个“泰坦尼克”的噱头,爱情圆满,股市飘红,《非诚勿扰》让前来观看“贺岁片”的观众满意而归。
  《非诚勿扰》又创设了比明星。流行语、喜剧结局等噱头式贺岁因素似乎更加高雅的元素:优美的风景和成功的广告植入。从秀美的江南小镇到天堂一般的北海道,摄影吕乐用了大量的固定机位全景镜头来描绘空旷的美丽景色。影片的画面非常精致,带给观众优雅的视觉享受。而清华同方、招商银行、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北海道旅游局、海南航空、斯巴鲁汽车、摩托罗拉、中国移动、联通……扑面而来的广告植入竞能和电影本身一样有趣了,占《非诚勿扰》总投资一半的广告植入也应该处理成电影趣味的一部分,冯小刚既对得起广告商也能对得起观众。更对得起自己的票房。
  冯小刚反复强调自己的创作准则:“要逗观众笑,但绝对不能廉价”,要把本性属讽刺批判的喜剧变得温情而富于道德思考,只能把悲剧的因子和道德思考隐藏在明星,流行语、喜剧结局、优美的风景、成功的广告植入等喜剧的外衣下了,“分歧终端机”最先登场。《非诚勿扰》的开篇旁白说:“我梦想有一天,有一样东西可以解决所有的分歧,大地鲜花盛开,孩子们重展笑颜。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和谐……”在隆隆的战争场面后。分歧终端机以搞笑的噱头出现,但是,联系整部电影,分歧终端机蕴藏着极端单一、纯洁的解决分歧的合理方式,所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和谐”似乎应该改为“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诚信”。
  而影片的爱情主线也是由“非诚而扰”和它的对立面“精诚而至”构成。笑笑无力从那个无法兑现承诺的爱情中自我救赎。最后跳海,这样“实心眼的爱”在当今的现实生活已不多见。却是冯小刚从处女作《永失我爱》开始的浪漫追求。而笑笑跳海这个情节被导演处理得如此凄美:在凌晨的昏蒙中,她大跨步地在风中走向海,在水中缓缓下降,曼妙得如同为爱而生而死的天使。在电影中,成有的死亡都是有警示意味的,和一个已婚而又不离婚的男人相爱,对那个男人来说,就是“非诚而扰”,对这个女人而言,悲剧不可避免。而对男主角秦奋来说,明知笑笑情有所属却心甘情愿陪笑笑到北海道去埋葬旧情。秉承的原则是“精诚而至”,影片也告诉观众,诚信才有美好的结局。秦奋“找神父无休止忏悔”。让种父晕倒一段,单独拿出来这段戏看,实在搞笑,但联系整部电影看,却是冯小刚表达“非诚勿扰”主题的一场重头戏。在教堂、在神父面前,秦奋“我就从幼儿园干过的坏事说起吧……”,是久违的虔诚,也是对诚信的呼唤。而好友邬桑送别秦奋时一边开车一边唱着日文歌,唱着唱着突然哽咽。停车哭泣,再缓缓启动车离去一段,更是冯小刚对友情的真诚缅怀。影片中空旷的美丽景色,也为影片中的人物情感营造出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把影片的基调定在了一个相对缓慢柔和的牧歌环境中。
  欢乐而俗套的前半段,是冯小刚为市场、为“贺岁”而拍,给《非诚勿扰》穿上喜剧的外衣:忧伤而韵味悠远的后半段,是冯小刚为艺术、为道德而拍,悲剧的内核潜隐。冯小刚在满足观众期待的前提下,悄悄地表达自己的电影追求,这就造成了影片也算衔接却也割裂的前后两部分。
其他文献
[摘要]凌子风执导的电影《狂》改编自李劫人的著名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小说和电影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从结构、艺术构思、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人物命运等五个方面对电影《狂》中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死水微澜 狂 电影评论    这是一部1992年出品的伦理道德电影,由凌子风导演,许晴、尤勇主演。同年该片即获朝鲜电影节最佳摄影奖,却一直遭中国广电局禁播,直到2004年7月14
[摘要]三十年前,话剧《于无声处》以势如破竹之力轰动全国,当时备受关注的是此剧主题,大无畏、勇敢地撕开了特定时代、特定人群郁积压抑如岩浆般滚沸的胸怀,无比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畅快响亮的怒吼,是一代人一次痛痛快快的集体宣泄和绝境深处的灵魂重生。三十年后,《于无声处》在众目渴盼中再登舞台,除了对三十年时光流逝的唏嘘感慨,对旧时代的沉痛反思和对新时期发自肺腑的感恩外,占据脑海更多的是对其舞台艺术魅力的领略
摘要:韩国电影《海岸线》以某海岸线驻防部队为切入点,讲述一个个体如何引发一个集体、乃至周边人群失去秩序、走向崩溃的故事,揭示了大背景中的小人物的悲哀。  关键词:海岸线 秩序 角色 崩溃    《海岸线》在放映之初,就因韩国海军部的抗议而闹得沸沸扬扬。但诚如导演金基德所言,在拍摄之前他曾经向海、陆、空军部请求协助,影片就不是一部简单的针对军队、揭露军营腐败堕落的作品。当然他遭到了三方的拒绝。影片把
人们常说:“摄影是减法,绘画是加法。”多重曝光是多张画面叠加,重新构成一幅影像,是用相机功能做“加法”的一种摄影特技。笔者经历10多年多重曝光拍摄、创作实践和深入研究,总结出六种常用的多重曝光基本操作技法:虚实互融法、影调感光法、动静结合法、摇拍技艺法、异物叠加法、功能变换法。简称“多重融合六法”。  佳能相机常用的四种多重曝光合成照片的算法  1.加法——选择此选项,每一次单张曝光的照片会被叠加
[摘要]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生动的民间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托塔李天王等典型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在《西游记》中,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服饰、信仰……等多种文化形态都有充分的展现。根据小说《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人物造型的设计得益于对民间文化的研究和借鉴,从而使几百年前小说中的神话人物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西游记》 神话 民间文
[摘要]一部优秀的电影并不仅仅是艺术上的成功,它也需要市场的成功导向,这正是基于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电影特质。大卫·芬奇的成功也使人们对于现代电影认识的更进一步。良性的市场导向加上希区柯克所说“充满悬念非惊讶的情节”正是《搏击俱乐部》电影艺术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电影 市场 现代主义 导演    一、引言    1911年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认为电影是包括前六种传统艺术(时间艺术:音乐、诗
【摘要】电影《风声》、《秋喜》相继于国庆前后登陆全国各大影院,同比于这一时期的其他题材影片,谍战片首触电影银幕便旗开得胜,票房节节高升,观众热力追捧,媒体连篇报道,意欲将这一新的类型片的发展推向高潮。然则虽同为谍战片,《风声》与《秋喜》却避免了同一题材的同质化倾向,呈现给观众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叙述结构和视听享受,因此,从思想内容、人物刻画以及视听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具有了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谍战
[摘要]电影《烈火中永生》是革命斗争题材的典范作品,其从形象塑造上、精神品格、审美特征等多方面深刻地诠释了当时的“红色经典”电影创作理念。今天,以宏瞻电影创作史的阔度重观此片,对其有限的情节开掘进行分析、梳理可以为观照当时的电影创作观念提供一定的认识价值。  [关键词]有限 情节 开掘     《烈火中永生》是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改编、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斗争题材
【摘要】按照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结构”,人格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王家卫的终极版电影《东邪西毒》中人物悲剧产生的原因,过分地放纵本我和过分地压制超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相互合作才能使心理状态达到平衡,从而达到真我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自我 本我 超我 真我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被誉为精
[摘要]“白鸥”是杜甫在诗歌中反复吟咏的独特意象。白鸥在品质、性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发了诗人的感想和共鸣。白鸥的“善”与“爱”是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自我写照,白鸥的闲而自得是杜甫追慕的超然情怀,杜甫辗转漂泊的一生也与白鸥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  [关键词]杜甫 白鸥情结 文化君子    白鸥的意象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