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飞:怀揣坚守的力量,跑出快节奏与加速度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的不平凡已经载入史册。从疫情之初因不了解、看不明而产生的‘慌’到现在一盘棋、一条心油然而生的‘定’,给了这个社会每一名成员精神上的洗礼。身至金融行业,这场洗礼,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坚守的力量,更有改变的信心。”上海银行苏州分行行长邵云飞在谈及对过去一年的感悟之时,淡然而笃定。
  作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在全国的布局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苏州分行作为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和服务沪苏同城化的主力分行,成立十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中实现了自身长足发展。
  去年,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苏州分行紧贴苏州重点产业方向,加强与客户线上线下合作,着重推进分行科创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建立了一套涵盖财务咨询、科创贷款、产业链服务、现金管理、投贷联动等五个维度的产品体系。邵云飞直言,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我们更应加强与政府的合作,通过“银政”合作、互通有无,开辟新的路径服务企业、助力實体经济发展。
  邵云飞表示,苏州分行有自己的一些追求,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扎根当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在他看来,苏州工业园区整体金融环境非常好,政府和金融就像“水”和“鱼”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积极打造金融生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苏州的银行业经过多年激烈竞争,经营水平相互促进,金融集聚,在服务、产品、管理创新等方面均如鱼得水,引领前行。他说:“特别感谢园区政府对我们的支持,苏州分行一直感恩在心,园区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干预少,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苏州分行紧跟总行战略部署,积极发挥作用。”
  邵云飞告诉记者,园区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2020年上半年很多中小微企业不能及时开工,企业运行受到较大程度影响,资金流成为企业生存下去的核心问题。苏州分行创新推出的“上行e链”服务解决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疫情期间,分行供应链团队通过推行“上行e链”服务,帮助园区企业J集团建立60多个供应商微信群,手把手指导小微企业线上建档—上传营业执照—线上开户核实—线上身份认证。整个业务从J集团发出付款指令,到资金到账仅两个小时。事实上,J集团只是苏州分行千百服务案例的一个缩影,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疫情期间,分行供应链团队累计帮助630户普惠客户实现“上行e链”融资,累计放款金额超29亿元,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令邵云飞感到欣喜的是,2020年,分行的总资产突破一千亿元,站上了新的高度。他说:“我们以新思路、新办法来不断地适应新常态、开创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畅想2021年,他期望能带领分行为“苏州制造”“江南文化”两张名片建设助力,同时加快苏州分行精品银行建设步伐。“2021年,从国家大局来看,我们位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四五规划’的起步期;从上海银行苏州分行来看,我们处于新一轮三年规划开局期,加快建设精品银行的关键期。当前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正对银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分化,这些都倒逼着商业银行的加快改革,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跑出快节奏与加速度。过去十年,我们在积累、在沉淀。未来,期望通过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两方面着力,实现苏州分行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邵云飞如是说。
其他文献
46、47、48……这不仅是数据的变化,而是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的真实记录。  上市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园区,这一数据经常在各类招商引资会、工作总结会上被提起,它成为园区的一张身份名片,也是一张动态名片,是园区经济科技发展迅猛的有力证据之一。每一家企业上市都代表着一家总部经济的成功培育!截止至2021年3月,园区上市企业数量
期刊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过去的一年中,科技创新这颗大树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土地上蓬勃向上,汇集成林。  园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全年引进科技创新项目1086个,为园区创新、加速发展动能转换提供了源动力,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罗氏组织诊断和专业诊断系统试剂项目  世界500强瑞士罗氏集团创于1896年,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
期刊
苏州不断深化与大院大所战略性合作,坚持把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适应创新需求,提升创新浓度,厚植创新土壤。作为招才引智的先锋,开放创新的窗口,园区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推动大院大所与产业、城市的融合逐渐加速,以期为区域内的创新产业搭建人才引进、输送的蓄水池。  2020年,园区以一以贯之的态度,助力大院大所
期刊
踏上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的热土,我们能感受到,这里激发的创新活力仿佛万泉奔涌,一派生机勃勃。建设一年多来,苏州自贸片区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在这勇担使命、挑战极限、探索创新的一年多里,苏州自贸片区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朝着经济发展的“开放高地”和“制度高地”奋力前行。  2020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苏州自贸片区“61+N”改革创新任务清单中的80项创
期刊
坐在桌边雕核舟的匠人心里装着山川湖海,打造宏伟庙堂的工匠偏爱榫卯机巧,自古以来,苏州工匠以细腻的思虑和广大的格局,创作了无数或精巧或宏大的作品。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苏州人抱持着代代相传的苏作精神,专心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创造了许许多多新的建筑、新的道路、新的空间、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这其中无一不是资源高度集约利用的结晶。  正如园林造景是在方寸间搭建出天地四季,在步入土地存量发展阶段的
期刊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对于外资外贸行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等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及时应变、开拓新路、加快转型,外资外贸逆势上扬,外资项目发展持续“走高”。苏州工业园区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9.7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离岸贸易企业数量增长 23%,外贸规模、增速继续领跑全市,外贸增
期刊
2020年的开始,的确是比以往难了一些。最初,所有人都盼着重启,但我们知道重启只是一个幻想,因为2021年已然来了。  2020年,在苏州依然有一群人不曾停下脚步,他们用努力、拼搏、汗水、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踏平一波又一波巨浪,为城市带来了许多切实的美好。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不平凡的2020年里,那些“不凡”的他们。  人才之光,点亮摩登苏州  状元之乡、院士之城、摩登古城,热土苏州汇聚四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跃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多年位居第一,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自1994年打下第一根桩,平地起新城以来,园区始终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精神内核,以注重规劃先行、突出先行先试、坚持开放创新、强化亲商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为主要内
期刊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园区实现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约6%,进出口总额增长5.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0.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位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和重要支撑,能够在新冠疫情蔓延、土地发展空间日益受限、国际局势复杂等多重压力下实现逆风飞扬,园区依靠的是持续优化的产业结构和超前的人才规划。  随着人才工程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人才来
期刊
温暖、健康、适合、创新、筑峰,沈坚选择用这五个关键词来总结2020年的园区教育。经历了疫情初期的“特殊”教学,每个教育者对2020年都感触颇深。  “大年初三正式开工,直播授课,网络教学……好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保住了园区校园的平安稳定,守护住了师生们的健康安全,园区师生没有发生一例确诊案例。”  疫情之下,园区教育的“年度成绩单”依旧亮眼。全年投入教育基本建设资金9.98亿元,新增1.1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