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院大所合作的区域样本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不断深化与大院大所战略性合作,坚持把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着力适应创新需求,提升创新浓度,厚植创新土壤。作为招才引智的先锋,开放创新的窗口,园区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的不断增加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推动大院大所与产业、城市的融合逐渐加速,以期为区域内的创新产业搭建人才引进、输送的蓄水池。
  2020年,园区以一以贯之的态度,助力大院大所人才培养、支持先进科研机构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打通各方合作绿色通道,夯实产业创新底座,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在在年末收获了靓丽的科技创新“成绩单”。2021年,园区将继续坚持完善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性政策,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教资源与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打造校企产学研良性循环的创新可持续发展生态。
  高校落户,群星云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来啦!
  2020年6月,中科大与苏州市签约合作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共同开启了校城合作的瑰丽新篇章。
  苏州高等研究院规划总面积近800亩,总建筑面积接近30万平方米,是围绕2003年中科大在苏州独墅湖畔设立的苏州研究院转型升级扩容而来的。
  未来,中科大苏高院将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品牌优势、办学经验、科研实力等优质资源,培养一流人才,组建一流科研队伍;不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驻足园区,打造一流研究基地;加快成果转化,为园区的创新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其建立将对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科研开发质量、促使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2020年10月22日,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是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设立的首个技术创新中心,将依托于核酸诊断、生物传感器及SimCell、抗体诊断这三项技术,致力于医学、环境及食品安全三个领域的多种快速诊断技术开发。
  研究院计划成立六大技术创新中心,覆盖分子诊断、生物制造、生物材料、精准医疗、能源材料和金融创新等领域,紧密贴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对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应用领域包括感染性疾病、癌症、糖尿病、抗生素及农药残留、综合毒性和环境污染物等的快速检测。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正式成立
  2020年11月11日,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慧湖药学院正式成立。该学院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旨在协同政府、产业、社会多方合力,孵化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国际创新生态,助力苏州“一号产业”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在成立仪式上,西浦慧湖药学院发布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2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名单,其中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医药、亚盛医药、基石药业、博瑞生物等知名药企。学院还发布了“亮”基金、生物医药生态促进基金、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三大基金,旨在引导资本精准服务生物医药生态发展,以覆盖人才培养、基础科研、公共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全生态周期要素。
  西浦慧湖药学院成立后,将与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牵头建设生物技术药物检测中心、实验动物中心,承担对内服务药学院核心功能、对外服务生态要素的双向职能。
  校地合作,多点开花 山东大学代表团访问苏州工业园区推动校地合作
  2020年11月19日,山东大学副校长芦延华赴苏州工业园区访问,与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立新进行座谈。期间,芦延华到苏州研究院调研工作,出席苏州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并代表山东大学与工业园区签订校地合作备忘录。
  座谈会上,双方共同表達了加强协同创新,重点要在人才培养、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校地合作的良好意愿。
  园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不断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提升本地化培养能力。山东大学生物医药相关学科优势明显,人才培养条件优越,未来,园区将与山东大学深化合作,引进高端急需人才,促进区域新动能的培育。
  ·苏州工业园区——中国药科大学校开启校、地、企深入合作
  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共计为园区输送了500多名高层次、高素质生物医药人才,有力支持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20年7月8日,园区向中国药科大学校捐赠82万元人民币,设立“南京中医药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专项奖励生物制药等专业优秀学生,并挂牌成立实习基地。
  2020年8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中国药科大学校校、地、企座谈会召开,标志着相互间的合作进入了深度联结、互惠共赢的新阶段。
  近年来,为全力打造苏州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核心区,园区不断提升与药科大交流层次,携手并进、整合各自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校发展和园区建设取得双赢。
  ·园区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开展校地企合作
  2020年8月27日,园区和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开展校地企合作座谈。
  在前期充分对接的基础上,双方在会上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同时园区向校方授牌成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未来校地双方将建立校地企无障碍交流渠道,实现规模化优质校园人才流动,为园区增添产业创新砝码。
  多点融合,初见成果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揭牌成立
  2020年6月30日,总部位于园区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并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室”。
  成立后,姑苏实验室将以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江苏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科技革命的前沿技术为三大重点。
  作为瞄准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国际一流水平,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战略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将立足苏州现有科研基础与发展要求,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协同建设,力争跻身世界一流材料实验室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策源地、国家材料战略性科技创新基地。   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在园区举办
  2020年11月19日,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办。全国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的62位大学校长、14位院士、33位科研机构领导亲临大会现场。
  大会以“开放合作、智汇苏州”为主题,通过举办高峰论坛、校企对接、项目签约、大院大所板块行等系列活动,推动大院大所与苏州深度合作。
  会上,园区被授予“2019年度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同时,大会对“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园区斩获7项目殊荣并当场达成多项签约合作,可谓满载而归。
  ·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启用
  2020年10月22日,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用。
  分子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是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设立的首个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核酸诊断、生物传感器及SimCell、抗体诊断三项技术,致力于医学、环境及食品安全三个领域的多种快速诊断技术开发,其应用场景包括专业检测机构、医院、社区、海关口岸及家用等多个领域。
  该创新中心是一个国际化的创新平台,汇聚了国际高端人才、前沿科研技术等创新资源,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园区相关领域的技术产业化提供服务,为园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苏州工业园区数字经济协会正式成立
  2020年7月27日,苏州工业园区数字经济协会正式成立,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同期召开。大会评选出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届协会的会长单位,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为副会长单位,并根据不同产业领域设立了7个专家委员会。
  协会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单位桥梁和纽带作用,将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与企业的帮手作用和市场引导作用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开放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完善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资源发现、供需对接、协同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园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的打造。
  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与华为苏州研究所開展深入校企合作
  2020年9月3日,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与华为苏州研究所“就业实习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在华为苏州研究所举行。
  实习基地的建立,将有利于校企开展紧密合作,通过加强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价值将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2020年11月10日,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与华为苏州研究所举行了合作交流会。会上,双方围绕产学研合作、联合研究生培养、就业实习基地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双方决定依托各自的平台优势,通过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为下一步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大——永鼎智在云BIM技术建设应用联合研发中心
  2020年12月28日,“东大——永鼎智在云BIM技术建设应用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举行。
  会议对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内容细节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规划。校企双方表示对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充满信心。
  此次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东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和永鼎共同潜心打造BIM技术的研发、应用、实施,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并为苏州整个版块的建设提供服务。
其他文献
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朋友和我一样坚信,仪式感对生活的点缀无可替代。我承认,我对下午茶的执念很深,不是因为茶有多好喝,而是因为每次喝茶时的那一份精致感。享受下午茶的这种满足感与拥有一个昂贵的包包的满足感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是给外人看的,而前者是愉悦的私人享受。  今天我要带大家认识一位美女老板——许维亚,她是英国王室认证骨瓷品牌Royal Crown Derby中国首家体验馆的掌门人,同时也是Anna's
期刊
新年开工第二天,苏州工业园区就集中启动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2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100多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800亿元人民币。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重大且含金量颇高——产业层次高,其中大部分为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主要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方面。  除了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园区还为大家带来了多个好消息,让大家对园区今年投资和经济平稳可持续增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市改革开放、创新转型的主阵地,在过去的2020年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大力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收获国家级、省级荣誉,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成绩单,为“十四五”开局即冲刺积蓄了强劲动能。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园区五连冠  2021年1月27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再次以优异成绩,蝉联第一名,实现五
期刊
“2020年是有意思的一年,人类社会共同面临了一场百年不遇的体验和挑战,我们很难想象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会全线封闭、国与国之间会中断交通。当灾难降临,所有人都无法回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去适应,并且快速地融入新的世界。虽然疫情并非好事,但仅仅作为一个个体而言,相信这段历史也丰富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回忆起被称为“魔幻之年”的2020时,发出如此感叹。  他
期刊
新的一年,苏州工业园区上下将强化引领意识、担当探路使命,瞄准新定位,发力建设城市新中心。  2020年,从巨大的不确定性开局。苏州工业园区跟随着全国、全省、全市一起,经历了抗疫、复工复产、产业突围等一个个“关卡”,主要经济指标“低开高走、持续向好、逆势上扬”。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园区再次以优异成绩蝉联第一,实现“五连冠”;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的最新一轮评价结果中,园区综合
期刊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交出了超预期的喜人答卷。国际资本持续看好园区、加码园区,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 19.7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注册外资 35.2 亿美元,增长81.4%;新增注册内资738亿元,一批区域总部、研发服务、先进制造项目落地,新引进科技项目1086个,新设外资项目295个,新兴产业项目占比70%以上。  这一系列漂亮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有血有肉的民生实事工程支撑,随
期刊
在苏州工业园区,金融根植在区域的创新沃土中,同样攻坚克难、敢为人先。自开发建设、特别是2019年9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以来,不少金融政策、金融业务在这里“破冰”。外汇管理便利化、跨境人民币、制度性QFLP……过去一年,许多金融创新政策在苏州自贸片区先行试点,为园区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营造发展新优势、提升产业新高度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期刊
全年新设立外资项目295个,增资项目142个,注册外资35.2亿美元,同比增长81.4%,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这份靓丽的成绩单是园区投资促进部门不惧艰难、用心用情推进招商引资的成果,投促委也获评园区2020年度先进集体。  蒋卫明表示,新的一年,园区投促委将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和高昂向上的奋斗姿态,紧紧围绕开放创新、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引增量、
期刊
46、47、48……这不仅是数据的变化,而是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数量不断攀升的真实记录。  上市企业数量是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园区,这一数据经常在各类招商引资会、工作总结会上被提起,它成为园区的一张身份名片,也是一张动态名片,是园区经济科技发展迅猛的有力证据之一。每一家企业上市都代表着一家总部经济的成功培育!截止至2021年3月,园区上市企业数量
期刊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科技创新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引领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过去的一年中,科技创新这颗大树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土地上蓬勃向上,汇集成林。  园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全年引进科技创新项目1086个,为园区创新、加速发展动能转换提供了源动力,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罗氏组织诊断和专业诊断系统试剂项目  世界500强瑞士罗氏集团创于1896年,是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