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龙》走红看我国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gf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以《盘龙》为代表的网络小说“走红”欧美,进而涌现出上百家海外网站翻译中国网络文学,这种民间自发译介方式的成功给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很大的启发。本文从市场、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媒介几个方面分析《盘龙》类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以期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有所裨益。通过译介较传统经典较浅显易读、更贴合数字阅读时代受众需求的网络小说,由浅入深地培育海外受众市场不失为现阶段可行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路径之一。
   关键词:中国文化 “走出去” 网络文学 欧美国家 民间译介
   谈及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一炮走红”,我们就无法绕开《盘龙》这部小说。美籍华人赖静平(网名RWX)将《盘龙》翻译成英语贴在网站上,惊喜地发现点击量一天居然有十几万次。据Wuxiaworld统计,关于《盘龙》的总评论有8万多条,长评(三行以上)9000多条。《盘龙》的走红让赖静平决定创办一个中国网络小说翻译网站,于是有了Wuxiaworld的诞生,Wuxiaworld被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开端,[1]带动了上百家自发译介我国网络文学的网络社区在英语世界涌现。
   一.以《盘龙》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
   (一)恰巧填补了国外阅读市场的空白
   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稳定增长,达2590.1万部,精品频出、类型多元,IP新改编数量共9656部;网络文学作者达1936万人,签约作者77万人,2018-2019年阅文集团新认证作家中“95后”占比74%[2],人才充裕、新人辈出,为创作多元、优质作品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络文学数量储备充足、种类丰富、精品频出,且商业运作机制成熟,作为“出海”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相对而言,欧美国家网络文学“荒漠化”严重,西方世界因印刷时代的畅销书机制太过发达,使得优秀文学创作者多停留在纸质畅销书机制内,其网络文学创作人才与作品产量严重不足,形成“网络文学荒漠”,中国网络文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阅读市场空白。
   (二)从传播者来看,因热爱而分享的海外译者拥有独特传播优势
   首先,他们身兼接受者和再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与传统海外文学译者不同,海外网络文学的民间译者首先是中国网络文学的粉丝,然后才是再传播者,如Wuxiaworld、Gravity Tales的两位创始人赖静平和孔雪松,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满怀分享的热情,不受机制体制束缚,是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传播者。
   其次,目前活跃的海外译者大多是华侨,或是在中国居住过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中国网文粉丝,他们兼具中西方文化背景,了解中西方的国情民情世情,更熟悉西方读者的喜爱和偏好,所以能译介出符合海外受众阅读期待和审美情趣的作品。
   再次,海外译者作为海外公民中的一分子,与其他民众的交流分享活动是自愿平等的,传播所面对的阻力微乎其微[3]。最后,海外译者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的“铁杆粉丝”,他们比其他为了翻译而翻译的译者更熟悉作品、更懂作品,对作品的感触更多、更动人,这些都会融入翻译这个作品再创作过程中,从而使译介的作品拥有更高的质量和水平,为吸引海外读者、开发市场奠定基础。
   (三)从传播媒介来看,互联网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插上了翅膀
   第一,互聯网的瞬时全球传播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联网的终端设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省去了传统海外传播须经由出版社制作出版、相关部门筛选审核、实体书运输等漫长的过程,方便快捷。目前,布局网文出海的一些企业正在进行网文海内外同步实时更新的实践探索,以求给海外受众更好的阅读体验。
   第二,当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主要接受终端,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表现为碎片化、互动性,同时由于信息爆炸和媒介极大丰富,人们的注意力极易被干扰。中国网络文学植根于民间,属通俗文学,好理解、易吸收;每一部于千军万马脱颖而出的作品,其可读性、悦读性一定是极强的,“爽点”不断;再有呈现方式多媒体化、电纸化的加持,既易读又“悦”读,相比国内外纸质版传统经典,中国网络文学无疑更适合“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闲娱乐;
   第三,网络为读者和译者、作者提供了即时互动的平台,改变了以往三者割裂的状况,作者、译者、读者相互交流讨论,有利于更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更高质量作品的产生,有力地促进网络文学海外传播。
   (四)从传播内容来看,网络文学相较传统外译作品更亲切易读
   以《盘龙》为例,它被定义为西方魔幻小说,其人物形象是西式的,小说中的命名方式、时空架构及叙事结构等都与西方魔幻类文学很有相似之处,但在人物性格塑造、故事创作、思想理念等方面又无不体现中国文化内涵。对海外读者来说,这些网文不像中国传统外译作品那样艰深难懂,在拉近距离的同时保留了充足的新鲜感和神秘感,这便是《盘龙》类网络小说走红海外的关键所在。从本质上讲,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属平民文学,其内容契合普通人的心理,浅显易懂,语言表达通俗简明,不仅方便了译介,对读者也比较“友好”——不用掌握太多中国文化就能读懂,而处于社会发展上升期的中国人民在作品中所传达的“草根逆袭”“白手起家”“逆天改命”等思想对于长期处于社会稳定、阶层固化的西方受众来说也是新奇和令人振奋的。
   (五)从传播接受者来看,市场反馈良好、潜力巨大
   据统计,在欧美地区海外受众中,最早接触中国网文的人群大致是这两类:中国文化、中国武侠的爱好者,以及日本轻小说的粉丝。一方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在海外历来不乏拥趸,但“博大精深”的经典译作往往令人望而却步,网络文学以其创作的草根性、内容的浅近易懂、题材包罗万象又富含中国元素,成为海外“中国迷”了解中国文化的首选。另外,日本轻小说在西方先落脚数十年,培养了一大批读者,中国网络文学与日本轻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比之“小清新”“小确幸”更“带感”、更“昂扬向上”,分流了部分读者。此后,通过社交网络、亲友推荐等渠道,中国网文海外读者以每年15%的量增长。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作家创作与作家自身之间心理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以谓今不满,情有所激,故必倾其于笔,创作出来,形成作品。作品之中的主角,承载了作者自身的理想与愿望,是作家极其期待的读者的“野心”所幻想出来的形象。文学创作是人的心理情性外化为语言文字风格的过程,文学家在创作时,一定会受到其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作品具有作家鲜明的印记,故而,“文如其人”,“风格就是本人”。   关键词:文如其人 文学
内容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加快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机遇。融媒体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效率高,且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此视域下,为加快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发展速度,应该积极应对融媒体模式所带来的挑战,并探索有效的传播与发展路径,促进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不断提高,满足更多阅读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内容摘要: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对象,从接受美学出发,探讨了译者作为读者是如何实现和原文的视野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原文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以实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文的融合,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接受美学 视野融合 空白 不确定性   《红高粱家族》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主要通过“我”来叙述我的土匪爷爷余占鳌率领武装压击日军,以及“爷爷”和
内容摘要:元杂剧中的史记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史记》中的故事情节,但在思想内容和主题表达上都体現出了不一样的文化特点。蒯通故事文本在正史与俗文学两种不同文学土壤中拥有了不同的演绎同时,还与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思想产生互动,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时代作品。而且,因元杂剧与底层群众的关系密切,从而使不同阶级的文化产生了流通,促进了正史文化的传播,丰富了元杂剧的创作题材。   关键词:蒯通 《淮阴侯列传》
内容摘要:信息化时代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契机,把握机会,积极推动教学创新和完善,是每位教师都应当尝试和践行的重要路径。本文从补充和优化教学内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深化教学层次等方面,对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重点围绕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新写作教学方式、促进分享交流、网络平台练笔、网络作文大赛等方面,就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
内容摘要:在王家卫的电影中,追寻是永恒的命题。影片中的人物往往内心孤独封闭,又一刻不停地追寻温暖。王家卫通过视听密码、对物倾诉等手法映射出孤独追寻的港人群像,展现出工业时代港人的生存状态,并给港人指出了一条发泄情绪和纾解思想的出路。   关键词:王家卫 追寻 孤独群体 工业时代   纵观王家卫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王家卫一直在围绕“追寻”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影片中的人物渴望温暖又拒绝接近,向往亲密又不
内容摘要:含蓄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本文结合诗歌含蓄产生的美感效应和诗歌创作达到含蓄境界的经验方法,讨论鉴赏古典诗歌时对含蓄美的把握。   关键词:含蓄 朦胧 鉴赏   朦胧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美感效应。其主要特征是:某种深邃的丰富的内容通过某种朦胧的美的形式含蓄的表现出来,成为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使欣赏者凭借联想和想象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内容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诗歌以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新换代,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同时古代诗歌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篇文章则是对统编版小学教材的古诗选编进行分析及进行教学对学生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部编本 古诗词 教材分
内容摘要:当下影视作品呈现出回归个人的时代特征。贾樟柯电影聚焦中国社会底层现实人物,以部分底层人物的人生为缩影,为生活在大时代下的普通人树碑立传,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个人的生存现状。贾樟柯用影像记录社会历史发展,纪实性地呈现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场,冷静而深刻地对整个时代进行在场式的整体表达,折射出中国人精神思想的转变。贾樟柯将电影回归到电影艺术本身,通过好的作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真实的时代讲述者。
内容摘要:本文以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以此来揭示对话中人物违背合作准则和礼貌准则背后的会话含义。从而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红楼梦》 礼貌准则   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受语境因素和谈话目的的影响会刻意地违反“合作”和“礼貌”原则。格莱斯表示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对方会故意违反会话原则,这个时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