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和情感是影响学习的两大因素。情感作为认知活动的驱动器,对认知活动起着推动和组织的作用。较强的意志和较强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1、动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励学习者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2、焦虑。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恐惧不安、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焦虑可能是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不会回答问题;考试时怕考不好。这种心理状态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失意、忧虑,从而使他们畏缩不前,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差。
3、态度。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倾向。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它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度是极为重要的。对英语学习抱积极态度的学生,更易于投入到学习中,表现比较活跃,进步也快;反之,进步慢,或易于半途而废。
4、冒险行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一定的风险:学生未能表达本意,被嘲笑,被冷落或拒绝。许多教学情境并不鼓励冒险。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应该有这些特点:鼓励学生猜测并同答正确的答案,直到其中一个必定是正确的;营造环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语言大胆的回应;对学生冒险尝试给予正面肯定。
5、自我。自我是学习者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与认识。学得一门语言实际上是获取一种新的语言自我。成人的语言不仅保护着自己的母语,而且保护着自己的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影响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
6、移情。移情是要求学习者具有一种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行为。语言是移情的重要手段,移情不仅影响学习者对操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的态度,而且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成效。那些只重视自己的情感而忽视或不了解别人情感的学习者,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语言吸入。移情的作用在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
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1、以情感化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常常是由于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而爱上他的英语课,并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提倡微笑教学,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情感的调控,很自然地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2、明确动机。动机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表现为潜心学习、孜孜以求;有的则表现为怕苦怕累,被动学习,为的只是混个文凭。教师有责任调整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动机,使其向更高的境界转化。学生只有用正确的动机激励自己才能稳定学习情趣、明确努力方向,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为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科学和文化水平作贡献。
3、端正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只教语言而不教文化,其结果必定是语言教学的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就可以利用他们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心胸要开阔,不仅要去了解,也要去评判别国的价值、习惯、信念、观念等文化因素,并从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其文化,减少文化错误,同外国人培养愉快的感情,这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大有益处。
4、消除焦虑。语言学习中需要消除的焦虑主要包括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和错误焦虑。教师是引起焦虑的关键因素,对控制学生课堂焦虑起重要作用。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神饱满、声情并茂,用鼓励和赞赏的目光注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安全感,在语言活动中感到自在。考试也常常使学生感到焦虑。每次考试,教师应对试卷的难度、信度和效度认真考虑。错误焦虑往往是由于教师根据学生所犯语言错误的多少来判断其语言水平而引起的,所以,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犯错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言错误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5、注重教师语言的蕴涵。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娴熟的技巧、满腔的热情讲课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艺术,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英语口语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在学生的交际遇到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提示,而不是替代学生回答或让另一学生回答,更不能用一些挫伤学生的自尊、积极性的话语加以评论;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应加以肯定及鼓励。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
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1、动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励学习者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2、焦虑。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恐惧不安、烦躁和害怕犯错误的心理状态。焦虑可能是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不会回答问题;考试时怕考不好。这种心理状态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失意、忧虑,从而使他们畏缩不前,学习效果自然也很差。
3、态度。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识、情绪、情感以及行为倾向。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它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达到的成功度是极为重要的。对英语学习抱积极态度的学生,更易于投入到学习中,表现比较活跃,进步也快;反之,进步慢,或易于半途而废。
4、冒险行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一定的风险:学生未能表达本意,被嘲笑,被冷落或拒绝。许多教学情境并不鼓励冒险。这表明教师的语言应该有这些特点:鼓励学生猜测并同答正确的答案,直到其中一个必定是正确的;营造环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语言大胆的回应;对学生冒险尝试给予正面肯定。
5、自我。自我是学习者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与认识。学得一门语言实际上是获取一种新的语言自我。成人的语言不仅保护着自己的母语,而且保护着自己的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影响个人学习知识、掌握技巧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
6、移情。移情是要求学习者具有一种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和行为。语言是移情的重要手段,移情不仅影响学习者对操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个体或群体的态度,而且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外语的成效。那些只重视自己的情感而忽视或不了解别人情感的学习者,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也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语言吸入。移情的作用在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
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1、以情感化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常常是由于喜欢上一位英语教师而爱上他的英语课,并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保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激发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提倡微笑教学,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情感的调控,很自然地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2、明确动机。动机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表现为潜心学习、孜孜以求;有的则表现为怕苦怕累,被动学习,为的只是混个文凭。教师有责任调整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动机,使其向更高的境界转化。学生只有用正确的动机激励自己才能稳定学习情趣、明确努力方向,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为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科学和文化水平作贡献。
3、端正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只教语言而不教文化,其结果必定是语言教学的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就可以利用他们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教师正确的教学态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心胸要开阔,不仅要去了解,也要去评判别国的价值、习惯、信念、观念等文化因素,并从对方的立场去感受其文化,减少文化错误,同外国人培养愉快的感情,这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大有益处。
4、消除焦虑。语言学习中需要消除的焦虑主要包括课堂焦虑、考试焦虑和错误焦虑。教师是引起焦虑的关键因素,对控制学生课堂焦虑起重要作用。教师的课堂行为和态度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神饱满、声情并茂,用鼓励和赞赏的目光注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安全感,在语言活动中感到自在。考试也常常使学生感到焦虑。每次考试,教师应对试卷的难度、信度和效度认真考虑。错误焦虑往往是由于教师根据学生所犯语言错误的多少来判断其语言水平而引起的,所以,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犯错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言错误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5、注重教师语言的蕴涵。具有人格魅力的优秀教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当教师以充沛的精力、娴熟的技巧、满腔的热情讲课时,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艺术,以简洁、明快、幽默的语言,以流利的英语口语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在学生的交际遇到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加以适当的提示,而不是替代学生回答或让另一学生回答,更不能用一些挫伤学生的自尊、积极性的话语加以评论;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应加以肯定及鼓励。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