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csecurit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但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餐桌文明”。本文根据小班幼儿进餐的特点和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重要性,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进餐习惯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班幼儿;进餐习惯;餐桌文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教师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6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每天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和活动的需要。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还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餐桌文明”。
  一、了解小班幼儿进餐的特点
  生理特点:幼儿园的幼儿天真、幼稚,身心在迅速发展,由单一的固定不变的饮食习惯逐渐发展为对食物的味道、颜色以及形态等方面提出要求。
  自我需求:一般发育正常的幼儿,在两岁左右学会吃饭,这是他 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
  外部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当,导致幼儿出现挑食、“等喂”、边玩边吃、不会正确使用餐具、不正确的吃饭姿势等不良的进餐习惯。
  运动效度: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儿文静,不好动,有的幼儿好动,运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幼儿的食欲和进餐量。
  膳食搭配:食物搭配色泽美观、造型漂亮、有趣,能诱发幼儿食物中枢的兴奋,引发幼儿愉快进餐。
  二、幼儿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幼儿拥有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良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很不利,会造成幼儿任性的性格,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幼儿终身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1.提供操作学具
  在生活区提供学具一 “喂小动物吃东西”,用纸盒做出小白兔、小狗等小动物,在嘴巴处挖一个洞,让幼儿用勺子将食物喂到小动物嘴巴,不能洒落。学具二“勺一勺”,取一个相对交矮的纸箱,里面分成若干格子放小珠子,纸箱上面用毛线交叉打格,格子有大有小,幼儿用勺子透过格子勺到小珠子,喂给小动物吃东西。通过游戏,幼儿了解到,要在碗里勺东西还不会掉到碗外面,就要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勺。准备喂小动物的“食物”,有平面的、有立体的、有滚动的,训练手的控制能力,锻炼小肌肉的发展。在坐姿上,教师示范给幼儿看,身体坐直稍向前倾,两只胳膊都放在桌子上,小脚合拢平放在椅子前,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头稍低,眼睛看着自己的饭。
  2.温馨的外环境
  餐前会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进餐。可以组织幼儿玩手指小游戏、讲故事、猜谜语、介绍今日菜式等。由于小班幼儿处在直觉思维阶段,喜欢模仿别人,要通过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例如,在介绍今日菜式时,可以通过猜一猜或者用夸张的语气来告诉幼儿菜式内容, 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如谜语“身穿红袍,头戴绿帽,坐在泥里,呆头呆脑”,猜一猜是什么食物,老师还准备对应图片(胡萝卜),帮助幼儿理解食物在烹饪前的样子,告诉幼儿胡萝卜含有红色的胡萝卜素,所以它“身穿红袍”,胡萝卜素能帮助我们长高长聪明。
  有时候也可以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介绍菜式,如老师假装用力的闻闻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说:“今天厨房叔叔、阿姨做的菜又香又漂亮,有黄色、有绿色、有红色真好看!小朋友喜欢吃吗?”幼儿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抢着说想吃,吃完了还要再加一点,幼儿就能愉快地参与到进餐中。
  在营造温馨的进餐环境时,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例如,小夜曲、钢琴曲等。餐桌铺上了淡雅的桌布,在桌子中间,放了小花瓶和纸巾盒,餐桌可以根据桌子的形状自由组合,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正方形、还可以是圆形,每周有一天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进餐座位,每月一次的自助餐,还会打破班的界限,有时候是同层两个班进行自助餐,有时候是全园区在大操场一起进行自助餐,不同的座位空间和不同的进餐伙伴,会消除幼儿的倦怠感,增加他们进餐的情趣。
  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说话的音量,不能大声聊一些无关的事情,不能批评刚刚做错事的孩子,也不能让幼儿哭叫着进餐,以免将食物吸進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在幼儿没有妨碍其他幼儿吃饭和整个进餐活动的情况下,允许幼儿轻声相互交流。老师应多用激励奖励法,特别是进餐慢的幼儿,取得一点进步要给予鼓励,发给幼儿一个小贴纸或者送给幼儿一个拥抱、大拇指奖励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不良的进餐习惯。
  3.把握时机引导
  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引导。如利用绘本《吃什么》,激发幼儿喜欢吃东西的本性,整个故事中,出现了3种有趣的动物形象,配上形象的象声词,比如大象在吃东西时发出“唔嘛唔嘛”的声音,小猪吃东西时发出“嗬嗬、嗬嗬”的声音,小兔吃东西时发出“嚓嚓嚓嚓,嚓嚓嚓嚓”的声音,宝宝吃东西时发出“啊呜啊呜”的声音,不同的人物在吃东西时都用了极其丰富而形象的象声词来形容。在前一个画面中,都会抛出相同的一个问题“吃什么呢?”在下一个画面中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揭晓了谜底,让幼儿在尽兴讨论的过程后,出示谜底,不仅能收到意外地惊喜,也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中的人物不但没有挑食还吃得很干净,当一个好宝宝,我们要向他学习。又如儿歌《进餐》 “右手拿勺,左手扶碗, 两腿并并好,身体往前靠, 一口饭,一口菜, 宝宝吃得好。” 通过简短易懂的顺口溜儿歌,幼儿潜移默化的迁移到进餐行为中。
  结合主题开展活动。如主题《蔬果乐园》,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剥一剥(摘一摘、切一切等)、尝一尝等环节的亲身经历,在种植园地还种上时令蔬菜,幼儿通过观察知道从种子到长大为蔬菜的过程。带幼儿参观厨房,让厨房叔叔阿姨介绍烹饪过程,幼儿通过了解从生的菜到煮熟成品菜的过程,发现它们的秘密,学会珍惜粮食。学会不同水果的剥皮方法,能区分哪些水果要剥皮,哪些水果不用剥皮。
  4.家园密切合作
  老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进餐行为,也要善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进餐的情况,是近期身体状况引起胃口差,还是在家形成“等喂”“追喂”、看着电视吃饭等坏习惯影响进餐。与家长一起商讨在家进餐的规矩,进餐时要坐在饭桌前,定时定量,不要让幼儿养成一边吃饭一边玩的习惯;家长不要怕孩子掉饭粒在地面,鼓励他们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养成喂养习惯;也不要娇惯幼儿,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建议家长在家里可以参照幼儿园食谱做菜给幼儿吃。推荐绘本《吃掉你的豌豆》给家长阅读,让家长明白别跟孩子讲条件,总有一天会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别给孩子那些无法实现的承诺,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己选择;学着换位思考,接纳并包容孩子,理解孩子。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好的习惯一生受用,从小班开始培养良好进餐的习惯,让幼儿吃得开心,吃得健康,从被动转化到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相应的进餐常规。作为教师,要尊重、关注、爱护每一位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朱丽晶.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J]. 科普童话,2017(1):87.
  [3]王艳平、陈芳.“四招”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山西教育(幼教),2015(3):228.
其他文献
【摘要】校长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多种角色,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部分。校长不仅管理学校发展、对外交流等事务,同时也要兼顾学校的课程发展。因此,课程领导力是考察校长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与教育质量,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对德育工作有着显著贡献,因此,探究校长课程领导力与德育工作间的关系是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笔者将通过探究校长领
【摘要】高三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人師者任重而道远。高考把能力考查放在首位,对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上不断翻新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好高考这座“独木桥”,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设计好复习课。本文主要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高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借以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三物理到了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新知识的灌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九册第56-58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操作—转化—找关系—推导—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
【摘要】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政治认同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2017年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关注学生发展,尝试将考试作为一次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其中第24题从生活体验、阅读能力入手,关注生活,前瞻时代,着力考核学生的信息提取、理性分析、公共参与的能力与素养,为思想品德学科培育核心素养、改革教育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本文试图立足试题探析核心素养,分析和总结改卷过程中学生的作答情况
摘 要:教学不仅仅是教,还得引导学生“如何来学,如何能学好”,向学生指明如何行动和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什么内容才是达到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新课程的实施,旧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评价实践,目前教育界都有共识: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本文笔者谈谈新的教学评价工具:量规,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关键词:教育教学评价工具;英语教学评价;新课程评价;量
【摘要】主体意识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高中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对于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有趣故事,我相信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曾讲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学生听,让学生们明白当中的道理。然而,随着教学
“唉,又要写作文了,天呀!”这句话道出了不少农村初中学生的心声。不想写作文,怕写作文,谈作文色变,这是不少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表现。然而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既是一大重点,又是一大难点,它占首席地位。那么,怎样才能令农村初中学生在写作路上浴火重生呢?“五味真火”出奇效。  真火一:课文教学中渗进作文教学  不少语文老师都会发觉,当年读书所学的不少文章至今仍入选教材,
摘 要:政治认同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政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社会发展的素质和情怀。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政教育引导学生端正政治态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治认同。  关键词:时政教育;初中生;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在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当今世界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我国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行为意识,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一辈子受用,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正面引导、言传身教,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实现培养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养成教育;正面引导;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说过:“少成则若性也,习惯成自然也。”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