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对吉州窑黑釉茶盏、白覆轮以及内白外黑双色瓷进行化学组成及宏观结构分析,以此探讨吉州窑同时期烧造的复合装饰瓷的制瓷工艺特征及其工艺关联性.结果 表明:吉州窑黑釉茶盏、白覆轮与内白外黑双色瓷3种复合装饰产品在制瓷原料、配方、施釉工艺等方面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除了原料与配方的合理选择,对釉层厚度的控制以及施釉过程中,口沿刮釉对坯体的轻微修整而形成的高度差,都是白覆轮黑与白对比鲜明且界线分明的关键.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1899;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1899;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光学显微镜对吉州窑黑釉茶盏、白覆轮以及内白外黑双色瓷进行化学组成及宏观结构分析,以此探讨吉州窑同时期烧造的复合装饰瓷的制瓷工艺特征及其工艺关联性.结果 表明:吉州窑黑釉茶盏、白覆轮与内白外黑双色瓷3种复合装饰产品在制瓷原料、配方、施釉工艺等方面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除了原料与配方的合理选择,对釉层厚度的控制以及施釉过程中,口沿刮釉对坯体的轻微修整而形成的高度差,都是白覆轮黑与白对比鲜明且界线分明的关键.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光固化3D打印和凝胶注模方法,实现型芯/型壳一体化的陶瓷铸型的快速制造.引入高活性硅粉,通过硅粉的高温反应烧结,能够降低陶瓷铸型的孔隙率,并促进高温强化相莫来石的生成,莫来石晶须的生成有助于提升陶瓷铸型的断裂韧性.当硅粉添加量为9%(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1400℃时,铸型的高温强度可达到17.6 MPa,断裂韧性为1.78 MPa·m1/2.最终通过定向凝固工艺,实现了涡轮叶片的快速制造.
碳纤维增韧炭基和陶瓷基双基体复合材料(碳陶摩擦材料),因其具有密度低(≤2.5 g/cm3)、耐高温(耐温性可达1600℃)、抗氧化、耐腐蚀、耐摩擦等特点,作为高性能摩擦材料,在高铁和重型卡车等高速、重载装备的制动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前期10余年的工作基础,阐述了当前碳陶摩擦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设计、摩擦磨损机理、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所存在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为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界面相直接影响着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因而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工作在阐明界面相的基本功能和要求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备受关注的LaPO4、 Y2Si2O7、CaWO4、AlPO4和MAX相等新型界面相的研究现状,从其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抗氧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展望了未来新型界面相的发展方向.
多孔氧化铝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导率等众多优异的性能,在工业隔热领域的需求持续增加.采用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技术制备了实心点阵和空心点阵2种不同构型的氧化铝陶瓷坯体,在1550℃的最佳烧结温度下保温4h烧结出性能稳定的氧化铝陶瓷.结果 表明,实心点阵比空心点阵具有更大的抗压强度,实心点阵的最大抗压强度为4.80 MPa.空心点阵的最大抗压强度为1.59MPa.力学测试结果与力学模拟仿真结果具有一致性.DLP技术成形的空心点阵结构氧化铝陶瓷将来可用于工业隔热应用领域.
多孔陶瓷因将多孔结构引入到陶瓷材料中而具备体积密度低、比表面积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在催化过滤、生物支架、保温隔热、轻质结构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多级孔陶瓷有效整合了多种孔结构带来的性能优势,实现了材料在同等体积水平的功能最大化,成为多孔陶瓷的发展趋势,然而其制备仍存在巨大挑战.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突破了传统陶瓷成形工艺需要特定模具且成形精度低的限制,仅通过层层连接的方式即可成形各种复杂形状、高精度陶瓷材料.打印前原材料形式包括粉体、块材、线材和浆料,其中基于浆料的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结合了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