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印《大众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件“翻印”的事发生在1975年。
  “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切正常出版物的匮乏和被禁锢的程度,都达到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极端。但热心于摄影的中国人还不在少数,因为当时的政局正竭力展开批林批孔的意识形态运动,离不开图像的宣传;稍有积蓄的老百姓也特喜欢拍点儿自己的长相,当然最好带上美好的背景。当时,我在宝鸡铁路文化宫担任宣传干事,于是学习照相搞宣传,普及摄影常识和技术便成了我的主要工作。
  我学摄影,基本上是瞎摸,因为当时基本没有任何专业的摄影教学,也没有像样的摄影书籍。我同学的父亲是“右派分子”和“资本家后代”,在“文革”前拥有一台老式德国相机—蔡司皮腔伸缩6×4.5,时常去华山拍照。结果“文革”初他家被抄,照相机被“红卫兵”抢走,只留下几本中国出版的关于摄影构图和暗房技术的小册子。同学见我需要这类书,便送给了我。我如获珍宝,细细地读,觉得书里面讲的道理、规则、技术都生动有趣;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实践。不到一年,那书就让我通读了五六遍。
  1975年冬天。一天下大雪,西安铁道报社的记者苗铁良来到宝鸡采访。我陪他去秦岭观音山、青石崖两个高山火车站拍雪景。他边拍边跟我讲了许多关于雪中摄影的曝光技巧和表现雪质感的手法。我说你这么年轻,咋懂得这么多呢?他当时不过22岁。他笑了,说那都是一本杂志上写的,还有很像样的雪景照片呢!一来二往,我们成了好朋友。
  
  清晨雨 石宝琇 摄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我去西安铁道报找他。他把我领到暗室,打开上锁的抽屉,拿出藏在最里面的3本杂志。我一看,原来是《大众摄影》。他低声说,这是他在陕西图片社工作的父亲的藏书,都是“文革”前出版的。因为这几本杂志里面刊登了 “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观点”的文章,还有一些现在正批判的“美女”和“风花雪月”,所以不敢公开。苗铁良说:“我可以借给你,但限定一周时间,看完就赶紧还给我,一定啊!”
  我高兴地连声说好,赶紧把三本书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塞进背包里。在回程的火车上,总有一股按耐不住的冲动,想立刻去读,但还是极力地压制住了这种愿望。回到宝鸡,即刻进入暗房,关上门,急促地翻看。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几本《大众摄影》杂志,能让我如此痴迷?但在当时所有正常知识和真理的传播都被彻底封锁和湮灭的时代,能看到这样资讯丰足又实用的读物,确实不易也的确让人惊喜。试想这样的真实情景:若听收音机,在极其有限的频道和电台,几乎每天每时每分播放的都是关于政治的节目和内容,还都是一个宣读版本;打开所有的报纸和寥寥数本的时政杂志,也都是充满了政治宣传,且都大多都来自新华电讯专稿;走进书店,满目红色,都是《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及各种报纸社论、政治会议汇编。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栏目和节目。好像除了政治是正当的,其它的一切资讯都可能是旁门左道。回想起来,那个时代就像人得了癔症。
  三本杂志,要一个星期读完,应该没问题,但里面有许多很精彩的文章和插图,我很想反复地看,并且把它们记牢,变成我的知识。但杂志必须要按时还,如果“80后”的青年看到这里,很可能说,那就复印呗,简单的和“一”一样!但他们哪能知道,在那个年代,我连复印机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呢。用手抄?哪来得及?再说那么多好图片又咋办呢?终于,我想到了翻拍。
  于是我拿唯一的一台120型双镜头反光相机,把三本《大众摄影》几乎所有的页面都翻拍了下来,然后都放大成12英的相片,并装订起来。从此,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最专业的摄影指南和教材。我反复地读和看;我随时参照它们去解决摄影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我经常在摄影学习班上去讲那里面储藏的实用或审美的技艺和道理!后来读得多了,厚实的相纸边缘竟然被磨得起了毛边。
  从1975年到2008年,33年过去了。现在回顾,的确是那三本翻印的“出版物”,使得我在文化传播最禁锢的时段得到了最需要的知识。
  我得感谢我的朋友苗铁良,我得感谢那三本《大众摄影》。
  可惜的是,在一次清理过期图片时,竟然把它们夹裹在废物里卖给回收公司了!我后悔,而且愈来愈后悔,如果保存到现在,那该是多有意义的“印刷品”!
  
  教室里的母鸡 石宝琇 摄
  
  石宝琇
  著名摄影家
  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社采访部主任
其他文献
换个角度看世界,熟悉的世界会变得格外新鲜美丽。微观世界里,一切细小神秘的生物,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下变得真切而清晰起来。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两位微观摄影师,一个由微观生物想到宏观世界,一个自制微观细看人生,不同的方法,却都在近看世界,痴迷其中。    诗意昆虫  文/图_丁世友    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我不能远足拍摄风光,只好在附近的郊外拍一些“小品”,于是昆虫成为我拍摄的首选。从那时起,我就步入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数码后背还只是个概念,既模糊又遥远。不过如今的135形式的数码单反相机想要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确实有些不容易。毕竟在24×36mm传感器上的像素点不会无休止地增加。所以一些追求影像品质的专业摄影人及部分有条件的摄影爱好者选择了数码后背。    数码后背的震撼      我曾是135单反的追随者,有两台佳能数码单反机身和几个红圈镜头,这似乎已是相当不错的配置了。平时在电脑屏幕上与同
摄影得天独厚的魅力在于写真,摄影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真实。  但曾经的一代摄影人未能深谙其理。他们徘徊在真真假假之间,诉说着虚虚实实的故事。  一九七六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风云动荡的一年,对于中国的摄影界来说是感悟纪实的一年。与四五摄影接踵而至的唐山地震的拍摄,为中国影像的历史书写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篇章。  面对苦难与灾难,我们曾经遮遮掩掩;面对苦难与灾难,世界曾经镜头灼灼。当我们痛定思痛撕掉遮羞布欲与
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四川省委会主委,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2007年出版个人摄影集《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旅游。尤其是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人们外出旅游,基本是人手一台数码照相机,后来连手机也增添了照相功能。  摄影与旅游都是为了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旅游摄影与摄影旅游同是四个字,顺序不同但内容迥异。前者主要是旅游,后者是为了摄影而旅游。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日子。以美国、英国为首的盟军展开了诺曼底登陆行动,几十万盟军向法国进发。被誉为20世纪最出色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携带2台康泰时Ⅱ型相机和几个备用胶卷,随同第一批盟军士兵向奥马哈海滩发起了冲锋,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抢拍了108张照片。然而,美国《生活》杂志的一位职员却在后期暗房制作过程中犯下了大错,由于底片烘干机温度过高
2009年春季,富士全新的中画幅相机GF670上市,在某些国家以福伦达品牌推出,型号为Bessa III。国内的胶片拥趸们早就翘首以待,尽管价格不菲(大约在18000元左右),仍很快卖光,以至于还需要排号预订,这台相机为何如此吸引摄影人的目光?    GF670特点:  1.可折叠伸缩式皮腔设计,旁轴测距取景方式   6×6和6×7片幅尺寸的切换功能  2.最新设计的EBC镜头,f=80mm,  
『从7说起』    D7000,尼康数码单反总数字最高者,即使在一个略懂摄影的人眼里,它也定是一台优秀之作。不过,如果你清楚“7”字头在日本相机中的渊源,特别在尼康数码单反中的地位,你就会清楚的认识到,D7000的诞生,对于尼康而言,确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2010年10月26日,尼康公司发布了最新的数码单反相机D7000,该机型搭载了新型DX格式CMOS图像传感器、EXPEED 2图像处理器,
夜景摄影主要是利用被摄景物和周围环境本身原有的灯光,火光,月光等作主要光源,以自然景物和建筑物以及人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进行拍摄。由于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拍摄,往往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带来一些拍摄的困难,所以夜间摄影比日间摄影困难得多,但是夜间摄影有着独特的效果和风格。本期我们特邀著名摄影师朱洪宇,由他带领我们学习和掌握夜景摄影的技术技巧,共同去拍摄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的精彩夜景画面。   
目前,虽然数码相机已经成为相机的主流产品,但是胶片的成像感觉仍然为很多摄影爱好者所喜爱。随着电脑的普及,我们只要添置适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一个简单的明室操作数字彩色工作间就建成了。只要将胶片用扫描仪扫描后,形成图像数字文件。图像文件可以很方便地在电脑中进行处理,最后用打印机输出所需要的照片。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自己来控制,图像质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处理,一句话,随心所欲!    惠普的暗房
至今,我们仍然常常接到影友的电话,询问是否要放弃胶片相机改用数码相机,甚至还有很多人表示要一辈子走胶片摄影之路。原则上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相机是个人的兴趣和权利,并不一定要屈从社会的影响。当我们与来访的国际著名摄影师路易斯卡斯特涅达谈起此事时,他的感触很深,专程为我们写了一篇《从胶片到数码》的文章,介绍他自己在转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困难的抉择  在从传统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