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景摄影主要是利用被摄景物和周围环境本身原有的灯光,火光,月光等作主要光源,以自然景物和建筑物以及人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进行拍摄。由于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拍摄,往往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带来一些拍摄的困难,所以夜间摄影比日间摄影困难得多,但是夜间摄影有着独特的效果和风格。本期我们特邀著名摄影师朱洪宇,由他带领我们学习和掌握夜景摄影的技术技巧,共同去拍摄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的精彩夜景画面。
拍摄夜景的注意事项
1、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稳定;
2、最低感光度保持画质细腻;
3、较小的光圈保证足够的景深;
4、选择合适的地点与时间提前到达拍摄现场等待。
1、相机的选择
众所周知,传统相机往往按底片的种类划分,如:8×10″座机、4×5″座机、120相机、135相机等等,现在又分为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其实,无论是职业摄影家还是摄影爱好者,也无论是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所选用的相机都应有B门或T门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或拍摄环境来进行相机种类的选择。
一般来说,当拍摄重要的建筑物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夜景时,可选用8×10″或4×5″的胶片座机。
当去遥远或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拍摄夜景时,可选用120相机拍摄。
当需要拍夜间的人文照片时,可选用135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虽然现在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都可以进行夜间拍摄,但是最好还是选用有手动对焦、曝光补偿调节以及手动曝光设置等功能的数码相机,这样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拍摄。当然拍摄夜景时,应尽量为镜头加上遮光罩,以避免画面周边灯光的干扰。
2、胶片的选择
在胶片选择上,我所有的夜景照片都是使用日光型反转片拍摄的,无论是8×10胶片还是4×5胶片以及120胶片我通常习惯使用柯达100VS反转片,但经常在北京市场断货时改用富士100F反转片。因为胶片的感光度越低,其银离子的颗粒就越细。
如果是拍人文夜景时,我通常是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调到ISO 400或ISO 800(佳能EOS-1D MarkⅡ)。
3、闪光灯的选择
闪光灯一般分为内置闪光灯和外接闪光灯两种。内置闪光灯通常闪光指数较小,且输出功率无法调节,使用时往往会破坏现场的气氛;而外接闪光灯通常闪光指数大,且输出功率可以调节,这在拍摄人文夜景时是非常有用的。
拍摄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摄夜景,但把握拍摄的最佳时机是从太阳刚落山到落山后的半个小时内,这时候天空还没有完全暗下来,夕阳余晖看上去并不怎么壮观,但是它的美丽与辉煌会逐渐展现出来。华灯初上,再加上光线已经相对的暗下来,快门也慢了下来,随后太阳会迅速消失在黑暗中,此时拍的照片几乎没有阴影,并且显现出一种暖色调。在这半个小时内光线复杂而且光线变化很快,所以控制快门速度是很关键的。
另外拍摄天空尚有落日余晖的夜景时,还要特别注意一点。曝光时间要扣得紧一些,宁可曝光不足,不可曝光过度,一旦曝光过度,夜景照片就会失去“夜”的特点了。
当然拍摄夜景也并非都必须要赶在太阳刚落山后的半个小时之内,有时城市夜色绚丽的灯光和重大活动以及重要演出的舞台灯光只有是在天空完全黑下来以后,才更加突出迷人。
在实际拍摄夜景中,当三脚架能稳稳地支撑相机时,又赶上没有大风的天气,曝光时间可以长些,比如30秒、10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都行。但有时为了保持相机的稳定,缩短曝光时间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清晰度。
夜景的多次曝光
夜景摄影2种曝光方法
一次性曝光
前面已讲了,就是用三脚架把照相机架好,然后通过取景器把应当拍摄的景物按照要求安排在画面里。取好景之后,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不使其活动。拍摄时,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启闭(或用相机的延时功能)进行一次适当时间的曝光。
多次曝光
操作过程亦如上述,只是曝光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经过二次以上曝光才完成的拍摄技术。 多次曝光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摄工作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条件具备(灯光、环境条件、时机等都合要求),一次曝光最为理想。但有时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而采用多次曝光也是很有必要的。
电脑的后期处理
如何把握摄影与电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其实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个人理解,摄影从发明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摄影家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拍摄中,而电脑应该是为摄影服务的。多年来我拍摄的所有图片也要经过电脑加工、处理。例如修脏点、调色调、调反差,或是为了美化画面进行局部的小修改,但这些电脑工作只占全部摄影工作的10%到20%的比例,我始终坚持我所有图片是用摄影手法拍出来,而不是用电脑技术做出来的。
朱洪宇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席摄影师
拍摄并出版《黑白人体》、《中国国宝展》、《青州北朝佛教造像》、《观复》、《中国珉田石艺术雕刻集》、《鞍山——路灯与城市》等许多画册
2001年曾荣获“7·13今夜无人入睡”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世界华人摄影大赛最高荣誉奖。

拍摄夜景的注意事项
1、用三脚架保持相机稳定;
2、最低感光度保持画质细腻;
3、较小的光圈保证足够的景深;
4、选择合适的地点与时间提前到达拍摄现场等待。

1、相机的选择
众所周知,传统相机往往按底片的种类划分,如:8×10″座机、4×5″座机、120相机、135相机等等,现在又分为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其实,无论是职业摄影家还是摄影爱好者,也无论是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所选用的相机都应有B门或T门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或拍摄环境来进行相机种类的选择。
一般来说,当拍摄重要的建筑物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夜景时,可选用8×10″或4×5″的胶片座机。
当去遥远或交通不方便的地方拍摄夜景时,可选用120相机拍摄。
当需要拍夜间的人文照片时,可选用135胶片相机或数码相机。虽然现在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都可以进行夜间拍摄,但是最好还是选用有手动对焦、曝光补偿调节以及手动曝光设置等功能的数码相机,这样才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进行拍摄。当然拍摄夜景时,应尽量为镜头加上遮光罩,以避免画面周边灯光的干扰。
2、胶片的选择
在胶片选择上,我所有的夜景照片都是使用日光型反转片拍摄的,无论是8×10胶片还是4×5胶片以及120胶片我通常习惯使用柯达100VS反转片,但经常在北京市场断货时改用富士100F反转片。因为胶片的感光度越低,其银离子的颗粒就越细。
如果是拍人文夜景时,我通常是将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调到ISO 400或ISO 800(佳能EOS-1D MarkⅡ)。
3、闪光灯的选择
闪光灯一般分为内置闪光灯和外接闪光灯两种。内置闪光灯通常闪光指数较小,且输出功率无法调节,使用时往往会破坏现场的气氛;而外接闪光灯通常闪光指数大,且输出功率可以调节,这在拍摄人文夜景时是非常有用的。

拍摄时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摄夜景,但把握拍摄的最佳时机是从太阳刚落山到落山后的半个小时内,这时候天空还没有完全暗下来,夕阳余晖看上去并不怎么壮观,但是它的美丽与辉煌会逐渐展现出来。华灯初上,再加上光线已经相对的暗下来,快门也慢了下来,随后太阳会迅速消失在黑暗中,此时拍的照片几乎没有阴影,并且显现出一种暖色调。在这半个小时内光线复杂而且光线变化很快,所以控制快门速度是很关键的。
另外拍摄天空尚有落日余晖的夜景时,还要特别注意一点。曝光时间要扣得紧一些,宁可曝光不足,不可曝光过度,一旦曝光过度,夜景照片就会失去“夜”的特点了。
当然拍摄夜景也并非都必须要赶在太阳刚落山后的半个小时之内,有时城市夜色绚丽的灯光和重大活动以及重要演出的舞台灯光只有是在天空完全黑下来以后,才更加突出迷人。

在实际拍摄夜景中,当三脚架能稳稳地支撑相机时,又赶上没有大风的天气,曝光时间可以长些,比如30秒、10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都行。但有时为了保持相机的稳定,缩短曝光时间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清晰度。
夜景的多次曝光
夜景摄影2种曝光方法
一次性曝光
前面已讲了,就是用三脚架把照相机架好,然后通过取景器把应当拍摄的景物按照要求安排在画面里。取好景之后,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不使其活动。拍摄时,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启闭(或用相机的延时功能)进行一次适当时间的曝光。
多次曝光
操作过程亦如上述,只是曝光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经过二次以上曝光才完成的拍摄技术。 多次曝光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摄工作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条件具备(灯光、环境条件、时机等都合要求),一次曝光最为理想。但有时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而采用多次曝光也是很有必要的。

电脑的后期处理
如何把握摄影与电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年来人们争论的焦点,其实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个人理解,摄影从发明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摄影家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前期的拍摄中,而电脑应该是为摄影服务的。多年来我拍摄的所有图片也要经过电脑加工、处理。例如修脏点、调色调、调反差,或是为了美化画面进行局部的小修改,但这些电脑工作只占全部摄影工作的10%到20%的比例,我始终坚持我所有图片是用摄影手法拍出来,而不是用电脑技术做出来的。
朱洪宇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首席摄影师
拍摄并出版《黑白人体》、《中国国宝展》、《青州北朝佛教造像》、《观复》、《中国珉田石艺术雕刻集》、《鞍山——路灯与城市》等许多画册
2001年曾荣获“7·13今夜无人入睡”庆祝北京申奥成功世界华人摄影大赛最高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