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厨房》教学实录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012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厨房的变化去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课前准备
  1.鼓励学生采访、询问上辈人过去厨房的情况(有条件的能够参观更好),搜集整理过去的厨具或者相关图片;
  2.学生绘制自家厨房的景观图、平面图,或者拍成照片、摄制录像;
  3.老师准备不同条件下的厨房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在家里做过饭?
  生:我做过,做的是水煮面条。
  生:我炒过菜。
  生:我炒过鸡蛋炒饭。(笑着说)第一次做饭的时候,我先炒米饭,然后把鸡蛋直接打到米饭里,结果......蛋炒饭成了稀饭,鸡蛋也没有炒熟,一股腥味扑鼻而来。(全班哄堂大笑)
  师(笑):失败是成功之母,你现在一定是做蛋炒饭的高手了。你们在做饭的时候,都用上了哪些厨具呀?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我家用的是电饭煲,把电线一插上,不一会饭就蒸熟了,很方便。
  生:我家用的液化气灶,一拧开关,自动点火,也很方便的。
  生:我家用微波炉做饭,又省电又快捷,二十分钟饭就熟了。
  生:用电磁炉炒菜更快,还没有火苗和油烟,干净极了。
  过渡语:同学们家里的厨房设施好现代化啊!耳闻不如目见,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家厨房的照片、景观图、平面图或者厨具展示出来吧。
  (板书:厨房)
  二、展示现状,感悟生活
  师: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请同学们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
  (学生小组内展示后,推选代表向全班展示)
  生(展示景观图):这是我家的厨房,台面是用瓷砖贴的,左边是不锈钢双池水槽,用来洗碗洗菜。右边是红日牌煤气灶,上面安装的是抽油烟机,炒菜的时候,只要把抽油烟机打开,油烟就被排除了,既不呛人,又减少了厨房的污染。
  生(展示照片):我家厨房的面积比较小,是阳台改造的,但是厨具俱全,功能完备。看:灶台台面是黑色的大理石,也有水槽,煤气灶,抽油烟机,小小的厨房还把冰箱挤进去了,妈妈每天都把厨具擦得干干净净。
  生(展示平面图):我家是改造的整体厨房,上面有一排橱柜,下面就是灶面,灶面上装有水槽、煤气灶,灶面下面有放碗盘的架子,放锅、勺的挂钩,还有装米、面的小柜子。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位置,显得整整齐齐。
  生:我家的厨房比较大。大家看(播放录像):除了厨房必备的物品和设施外,还放有消毒柜、冰箱、微波炉等。这里是漂亮的餐桌,每天我们就在洁净的餐厅里吃着香喷喷的饭菜。
  (部分学生:哇塞,太漂亮了,好吸引人啊,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啊?)
  过渡语:同学们家的厨房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很现代化,时尚、美观、洁净。不过,爷爷奶奶们当年的厨房可没有这么好。
  三、了解过去,感悟变化
  1.灶台
  师(出示灶台图片):这是老奶奶小时候的厨房,谁来介绍一下?
  生:画面上有灶台、风箱、烟囱、大水缸等,整个厨房显得破旧不堪,又脏又乱。
  生(有些疑惑): 老师,那个四四方方的、黑乎乎的、占地面很大的,是灶台吗?
  生(肯定地):是灶台!我爷爷家还有。
  (板书:灶台脏乱)
  生:那个粗粗的、用砖头垒的是烟道,做饭时产生的烟就是从这儿散到屋外的,有时候烟也会反窜到家里。
  师(赞许地):你们知道的真多啊!
  生:画面上还有风箱,装水的水缸。
  生: 我奶奶家也有水缸,听奶奶说,他们那里还没有装自来水,只能到水井里挑水回来储存在水缸里,所以家家户户都有水缸。
  生:我爸爸的老家也是这样的。听爸爸说,爷爷家的灶台很大,每年要烧好多柴草,做饭的时候满屋都是烟,呛得人直流眼泪,还把灶台、厨房都熏得黑乎乎的。我爸爸小时候打过柴草,要走很远的路,还要爬山,很辛苦。
  师:是的,那时候人们打柴草都得走很远的路,还要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很费力气。
  (板书:费力)
  生:如果柴草是湿的,烟就更大了,有时还会熄火。
  生(急切地):赶快拉风箱啊!我听奶奶讲,风箱拉起来,风就通过风箱吹入灶膛中,使灶里的火烧得更旺,做饭的速度就提高了。
  师(赞许地):你们真是有心的孩子,了解了这么多啊!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爷爷奶奶为了吃上一口热饭,多辛苦啊!他们怎么不用电饭煲呀?怎么不用液化气、管道煤气呀?
  生(齐声):那个时候没有。
  2.煤炉
  过渡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燃料——煤代替了柴草,人们不再一年到头忙着打柴草了,煤炉代替了灶台,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出示煤炉及相关的图片,板书:煤炉)
  师:说说你了解的有关煤炉的情况。
  生:我爸爸讲,煤炉很容易熄火,生炉子的时候可麻烦了,要拿扇子使劲扇风才行,烟子可呛人了。
  生:烧煤炉还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容易出事故。
  生:做饭慢得很,要用很长时间。
  (板书:费时中毒)
  生:搬煤的时候,手啊、脸啊甚至衣服上都会弄得脏兮兮的,把煤放在家里,也使家变得凌乱。
  四、品味现代,展望未来
  过渡语:煤炉虽说比灶台前进了一步,但也有许多缺点。不过,这些都成为了历史。步入新时代,很多家庭用上了整体厨房。我收集了一些整体厨房的图片(板书:整体厨房),请看——
  (师生共同欣赏现代整体厨房,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好漂亮啊!”“比我家还好!”“好干净啊!”“我们家也是这样的!”“今天真是大饱眼福。”)
  师:整体厨房功能齐全、整洁方便。(板书:整洁方便)同学们,(把灶台、煤炉与整体厨房切入到同一个画面)过去的厨房烟熏火燎,现代的整体厨房洁净美观,现在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真是——
  生(齐声):今非昔比!
  (板书:今非昔比)
  师:厨房发生了这样的巨大变化,说明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相信不久的未来会出现更先进的厨房。能想象一下未来厨房会是什么样子吗?
  (板书: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生:我想未来厨房应该是一部机器,只要把做饭菜用的材料准备好输送到机器里,熟的饭菜就会自动出来。
  生:未来的厨房还有报警装置。一旦有什么危险,立刻报警,减少灾祸的发生。
  生:我想未来厨房应有自动化电脑设备,只要主人发出指令,人不在家,家里的电器接到指令就开始工作,人们回到家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
  师(赞许):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很有创造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未来的家庭厨房也正等待着你我去亲手创造。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教育局东风分局52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暑假里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犹如再一次游历在教育教学的名山大川,美妙而难忘。一百条建议,仿佛一百次梦回教育教学的故乡,既熟悉又陌生,既庆幸又遗憾,既迫不及待又静心沉稳。然而读完全书,闭目沉思,浮现在眼前的却不是什么特别的景象,而是一群孩子向你翩然而来:幸福洋溢,目眸清澈,美好而充实地生活在校园里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样一本主题如此严肃的书,居然还能给一个重读的人带来如此诗意的遐想,如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的教学起始于“我要教什么”,然后才有学生“学到什么”。近两年来,笔者一直把教材解构作为教研的重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认识,形成解构技巧。  一、关于教材解构  说起对教材的理解,教师们通常用“分析”“钻研”“把握”“解读”等词。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将学习看成是依据经验来创造意义的过程,强调人之所以能把握世界,是因为对自身的经验能做出独特的解释。此理论同样可以
Jeffrey Bernstein博士,美国。从事儿童和家庭的咨询与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帮助过上千个家庭的家长教育叛逆孩子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作为父母或者教师,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已经被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黔驴技穷了?你是不是尝试过无数种策略,但却依然于事无补,并未能够扭转孩子叛逆的局面?你是不是产生过崩溃的感觉,对如何解决孩子的叛逆问题并回复到正常家庭生活状态几乎已经绝望?  如果是这样,那么
去年,我在学校就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认知情况及行为表现作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能完整了解《规范》内容的学生寥寥无几,行为表现也不如人意。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后,在干净的垃圾筒旁丢了一个不大的纸团,结果,一批又一批的同学经过,却没有一个人俯身去捡起来。后来,我随机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不捡。有两个同学认为这不是他们班的保洁区,有四个同学认为纸团不是他们扔的。看来同
小北路小学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具有“树德育人”办学传统的百年名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办学理念的陈述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创新精神和树德育人理念却一脉相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育更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80年代始,小北路小学先后成为国家教育部委托进行小学德育整体改革实验的全国首批十八所实验学校之一,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德育实验基地,广东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注重德育的
【摘要】近年来,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日益重视英语名著的导读。阅读名著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还有助于初中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地道的语法,提升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宽视野。本文针对初中英语课外名著导读教学,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提出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英语;策略  【作者简介】胡金凤,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民族初级中学。  引言  初中生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近年来,青岛安国路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模式。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教师们就像眼光独到的拾贝人,用心捡起粒粒珍珠,悉心串出精彩无数。  精彩之一:创建“中心德研组”,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化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实践让学校意识到,由于缺乏健全的组织机制
案例反思    今年五月,在浙江省品德与生活(社会)“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中,笔者执教了《走进新时代》一课,就历史题材品德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案例片段一】  师:与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对自己家庭三十年来的生活变化进行了小调查。下面,请将你的调查结果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调查的是“衣”方面的情况。我爸爸说他小时候的衣
中华传统节日集中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的逻辑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追求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热情、开朗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  2005年,中央宣传部、
【摘要】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则报告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观念,并指明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品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基于文化之上产生的,同时语言也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因此,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也在感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基于初中英语课本素材进行